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介绍了Vedyna软件的理论基础,利用Vedyna软件建立针对汽车平顺性分析的整车动力学仿真模型,分析减振器阻尼、发动机减振块刚度、悬架缓冲块刚度对振动加速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缓冲限位块的作用 悬架系统是轿车的重要部件,用来吸收汽车在高低不平的路面上行驶所产生的振动。它是提高车辆行驶平顺性和安全性、减轻动载荷对汽车零部件冲击的必要装置。它由螺旋弹簧、减振器和缓冲限位块三部分组成(见图1)  相似文献   

3.
悬架是现代汽车上的一个重要总成部分,它把车架与车轴弹性地连接起来,关系整车舒适性、可靠性等。文章简单介绍了皮卡板簧悬架的总体设计,以国内某皮卡后板簧悬架为例,主要介绍钢板弹簧、减振器的选用以及设计计算,同时对悬架的其他部件缓冲块设计等进行了简述。  相似文献   

4.
为明确新型缓冲块设计能够吸收更多能量并降低极限载荷,基于复合缓冲块设计,首先通过ANSYS建模,通过CAE模型对当前缓冲块和复合缓冲块进行对比仿真分析,验证了新型缓冲块对于能量吸收的有效性;通过Motionview整车模拟仿真及实车采谱载荷对新型复合缓冲块能量吸收优化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新型的复合缓冲块能够在通过相同工况时吸收更多的能量,从而有效地改善整车冲击载荷。  相似文献   

5.
文章基于整车角度从包络空间、乘坐舒适性、车身强度要求、离地间隙及操纵稳定性5个方面对缓冲块的设计开发提出了相关技术要求。但这些技术要求对缓冲块设计的方向又不尽一致,所以需要综合考虑予以平衡。以某整车项目为实例,依据DFSS理论对缓冲块进行了优化设计,说明缓冲块设计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目前橡胶和热塑性弹性体材料在汽车上的应用情况,以门窗密封条和传动轴防尘罩为例说明了以热塑性弹性体替代传统橡胶而获得的轻量化效果,以进气软管、减振器缓冲块和轮胎的实例证明结构优化是实现零部件轻量化的另外一项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7.
正一、悬架汽车悬架由导向机构、弹性元件(弹簧)及减振器等组成,个别结构则还有缓冲块、防倾杆(横向稳定杆)等可以约束车轮不让其随意转动的机构,如图1所示。二、悬架开发的一般过程在汽车悬架开发的过程中,分为正向开发和逆向开发。正向开发:即一般开  相似文献   

8.
基于磁流变技术的汽车减振器是汽车悬架技术提升为半主动控制的关键结构,其模型的建立与分析对于预测减振器特性具有重要作用。文章通过环形流动模式的减振器理论分析模型,建立了基于Herschel-Bulkley模型的磁流变液流变学特性分析模型。理论分析表明:该模型能较好的预测减振器的缓冲特性。  相似文献   

9.
文章对几种常见的聚氨酯类缓冲块失效模式进行了分析研究,利用科学手段进行原因查找,并从设计和制造等方面提出了改进方法。最终利用试验验证的完成缓冲块设计。  相似文献   

10.
基于某阀控可调减振器内置电磁阀、活塞阀、底阀的理论模型,利用AMESim建立减振器机电液气耦合的仿真模型,重点考虑了电磁阀结构中导阀与溢流块的耦合关系,采用该模型对减振器在不同电流、活塞速度下进行了阻尼力示功特性和速度特性仿真,仿真计算结果与台架试验结果吻合良好,利用该模型研究了阻尼小孔、预紧力和常通节流孔等关键设计参数对阻尼特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基于某车型后排座椅过坎舒适性的市场口碑抱怨,文章引入V模式开发流程,通过Isight集成ADAMS/Car与MATLAB,对后排座椅过坎冲击的各悬架调试件影响占比进行灵敏度分析,明确后缓冲块对后排座椅过坎冲击影响占比较大.运用自主编写的缓冲块设计软件对后缓冲块力学特性进行优化设计与计算,并在悬架仿真与K&C试验中对缓冲...  相似文献   

12.
在传统TMD和TLD减振器基础上研究设计了液体质量双调谐减振器(TLMD),与传统减振器相比,可以实现频率和阻尼参数的完全分离、更高的减振效率和更长的使用寿命等。本文基于固液双调谐设计了TLMD减振器,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减振器的参数稳定试验和STLMD及MTLMD的减振效果试验。结果表明:该新型TLMD减振器具有较高的参数稳定性和减振效率。  相似文献   

13.
汽车简式液阻减振器技术的发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分析了汽车乘坐舒适性/行驶平顺性和操纵稳定性对简式液阻减振器特性的要求,指出汽车在不同行驶工况下对减振器特性的要求是不同的;分析了被动式减振器的发展历程及非充气和充气减振器的特点,阐述了机械控制式可调阻尼减振器、电子控制式减振器以及电流变和磁流变液体减振器等的结构特点、工作原理及其动态特性;分析了筒式液阻减振器基于经验设计/实验修正开发方法的缺点,阐述了基于CAD/CAE技术的现代设计开发方法的过程及其关键问题;最后分析了我国筒式液阻减振器技术的发展状况及问题,展望了减振器技术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4.
鉴于多体动力学模型对疲劳寿命预测准确性的重大影响,本文中结合试验设计、代理模型和优化技术,提出多体动力学模型修正方法。首先,利用MSC.ADAMS软件建立车辆多体动力学模型,并将减振器阻尼和缓冲块刚度特性参数化;然后,运用正交试验设计筛选参数,并通过对3种代理模型的对比获得高精度的代理模型;最后,采用序列二次规划优化法,识别参数,修正动力学模型。结果表明:提出的方法可成功获得汽车悬架非线性动力学特性,实现了多体动力学模型的修正,降低了开发成本,缩短了开发周期,该技术可以推广至其他相关领域。  相似文献   

15.
<正>后轮转向、减振器液压缓冲块、拖拽臂后悬架,雷诺运动/赛车部门Renault Sport推出的新一代Megane RS为钢炮提供了另外一种存在方式。这一次,本田Civic Type-R可得小心点了2017年法兰克福车展前几个月,雷诺运动/赛车部门Renault Sport把一小组记者召集到它藏在巴黎市郊、门面不大的总部所在地。记得Renault Sport的老板Patrice Ratti自信而且轻松地介绍着全新的  相似文献   

16.
缓冲块在汽车车身、底盘上应用广泛,或用于零部件间的运动缓冲,防止零部件的刚性碰触;或用于零部件间的限位,保证零部件间的恰当间隙。某款车型改款过程中,因发动机罩造型变更,发动机罩前沿的缓冲块选型变化,缓冲块高度增加。在试制装配过程中,较高的缓冲块出现装配不牢固、易碰掉的问题,需返工重新装配,在批量生产情况下势必影响生产节拍。通过创新方法的应用,不仅解决了易碰掉问题,还提升了缓冲块安装效率以及操作便利性。  相似文献   

17.
文章阐述了微型商用车减振器阻尼匹配设计原则,提供一种减振器阻尼初选匹配计算方法,并对某实际车型进行了减振器阻尼系数与悬架系统阻尼比匹配分析及改进设计。通过道路试验验证了改进设计的结果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本文探讨了车辆悬架减振器外特性设计的一般规律,介绍了S30—19 HH 2减振器的设计和研制过程及台架、道路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19.
我单位于1988年购进20辆黄河JN162及JN162A型载重汽车,现已行驶21~25万公里。该车型各项性能指标良好,深受广大驾驶员的好评。但在维修中,我们也发现了以下两点不足: 1.该型车的驾驶室减振器易漏油,减振器的缓冲弹簧易折断。 2.拆修该型车离合器或变速箱时,不得不附加拆卸汽车货箱。  相似文献   

20.
关于车辆液力减振器设计的几个基本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是北京工业学院和北京市汽车减震器厂联合研制S30-19A_2减振器的基本技术总结。文章用常规设计的观点分析了车辆液力减振器的工作原理和工作特性,并就减振器内特性和外特性的关系、减振器开阀点的合理设计、减振器阻力热衰减率的控制等几个有关车辆液力减振器设计的基本问题进行了探讨;它的基本观点已反映在S30-19A_2减振器的设计中,并通过样品试验和技术鉴定获得了初步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