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广(州)梧(州)高速公路河口至平台段隧道洞口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广梧高速公路隧道洞口设计始终贯彻"零开挖"的环保理念。以广梧高速公路64个隧道洞口为依托,根据不同的地形、地质条件,主要从进洞方法、洞口辅助进洞措施、洞门形式三个方面对全线隧道洞口设计施工情况进行了分析总结。进洞方法采用了正交进洞、斜交进洞和单向进洞;洞口辅助进洞措施采用了明洞、护拱法、地表反压护拱加固土体法、反压回填明洞暗做法、超前小导管、短管棚、长管棚等辅助进洞措施或者是这些措施的组合;洞门形式采用了端墙式和明洞式。  相似文献   

2.
孟加拉卡纳普里河底隧道工程盾构段为双线公路隧道,采用"一机双隧"掘进模式,左线接收段处在滨海地区强透水粉细砂地层,采用常规的盾构接收工艺时极易造成涌沙涌水而导致盾构接收失败。为确保盾构安全高效接收,也为了衔接盾构接收后平移转体再始发的施工工艺,采用钢套筒接收工艺,同时针对该施工技术的较大风险点进行预判并制定相应防控及应急措施,保证大直径泥水盾构钢套筒接收的顺利实施。孟加拉隧道施工现场不断优化大直径泥水平衡盾构接收工艺,从套筒设计和变形防控、工作井端头加固、洞门凿除、盾构进洞施工监测、掘进参数控制、洞门封堵和进洞段管片稳定性控制等方面进行理论分析、模拟试验和工法优化,最终形成一套滨海地区富水砂层大直径泥水平衡盾构钢套筒接收的关键施工技术。  相似文献   

3.
以贵州省余庆至凯里高速公路鱼洞Ⅰ号隧道为例,在深切沟谷高陡地形条件下,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通过合理选择隧道洞口位置和洞门形式、采用辅助施工横洞侧面进洞、因地制宜地布置弃渣场,成功解决了复杂地形条件下高速公路隧道建设难题,保证了隧道施工的顺利实施,促进了隧道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4.
许占良 《隧道建设》2018,38(Z1):115-120
长昆客运专线湖南段经过湘中低山丘陵区、湘中中低山区及云贵高原东缘高山区,项目桥隧工程多,工程设计难度大、施工风险高。为解决项目在复杂山区困难条件下的桥隧相连、大量隧道洞口偏压高陡,部分隧道洞口段穿越岩堆或顺层等不良地质等造成的诸多设计施工难题,针对高速铁路隧道工程的特点,通过研究复杂条件下桥隧相连工程的相对关系,将复杂山区的桥隧相连工程划分为隧桥串接、隧桥对接和隧桥毗连(短路基)3种衔接方式分别系统处理,首次开发并应用高速铁路分离式隧桥串接洞门,用于解决桥隧相连情况下的隧桥串接洞门设计; 通过研究偏压、高陡洞口地形、地质,对困难条件下的隧道洞口提出采取“耳墙+护拱+反压回填”暗挖进洞技术、锚固桩正面防护技术及基底桩基托板技术等工程方案解决了进洞困难、洞口不良地质、隧底软硬不均或部分悬空、安全施工等难题。  相似文献   

5.
盾构进出洞风险防范历来是盾构施工中的重中之重。该文介绍了青草沙原水隧道中搅拌桩结合垂直冻结的盾构进洞加固施工方法。由于隧道埋深较深,该工程首次将接钻杆的超深搅拌桩施工工艺引入到盾构进出洞加固中来,同时辅以洞门垂直冻结的措施,确保盾构顺利进洞。  相似文献   

6.
梨公顶隧道洞口工程地质条件较差,围岩顶板厚度较薄,围岩级别低。通过对该隧道进洞施工的总结,阐述了连拱隧道进洞施工方案和施工技术。  相似文献   

7.
洞口作为隧道的咽喉部位,有效的进洞施工技术对施工安全质量、进度及后期运营安全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以张庄隧道出口左洞为例,总结陡坡地段、松散破碎山体进洞施工技术方案、实施过程及其注意事项等,供类似的隧道工程施工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8.
高速公路绿化具有美化环境、改善景观等方面的作用,还具有交通组织及安全功能。高速公路的隧道洞门因隧道洞门的结构特点,防护设计与施工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科学选择不同的绿化植物和绿化施工技术,是有效缓解司机疲劳和心理紧张状况以及保持水土、生态恢复、美化环境、丰富道路景观的关键,以达到隧道洞门绿化与周围环境相协调一致的目标。由于我单位负责临合高速公路甘南段绿化工程的施工,本文通过结合施工图设计文件、甘南高原地区气候特征和高速公路沿线植被生长条件,对临合高速公路甘南段削竹式隧道洞门绿化工程的施工技术进行总结阐述。  相似文献   

9.
浅埋偏压隧道洞口施工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隧道洞口存在浅埋、偏压、围岩破碎、稳定性差等不良地质情况,以榆商线南沟隧道工程为依托,对隧道洞口施工过程中的围岩变形情况进行分析,提出了隧道洞口施工的技术措施,总结了黄土地段浅埋偏压隧道的进洞经验.确保了依托工程隧道进洞的安全及隧道施工质量。  相似文献   

10.
结合抚吉高速公路文峰山隧道施工实例,介绍文峰山隧道V级围岩进口段"浅埋、偏压、破碎"等施工技术难题;阐述了锚喷网联合支护、同时结合"套拱"进洞措施,顺利地展开进洞的施工技术。  相似文献   

11.
结合工程实例,介绍了小半径曲线上浅埋偏压连拱隧道的变形监测与控制措施。根据现场监测数据,对浅埋偏压连拱隧道主体扣拱的拱顶沉降与洞周收敛变形规律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对于位于小半径曲线上的浅埋偏压连拱隧道,采用"假拟洞门"的进洞方式可以实现对原始地面最小扰动下安全进洞;在偏压地段连拱隧道左右洞施工顺序不同对围岩内力及偏压产生明显的影响,隧道在开挖初期由于左右围压差别较大,地表沉陷出现较为明显的波动,而随着掌子面与监测断面的距离加大,地表沉降逐渐趋于稳定;实践证明,在施工中做好初期支护和二衬,可有效地控制变形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隧道进洞方法从刚开始的大开挖到如今的零开挖,在理念不断创新的同时施工技术也在不断进步。各种工法与辅助施工手段进行不同组合,就能适应不同的地质地形,实现快速、安全进洞。文章在总结不同隧道进洞方法的基础上,结合忻阜高速公路凤凰岭隧道进出口的地形地质情况,提出了凤凰岭隧道进口反压挡墙斜交直接进洞方案和出口双层小导管直接进洞方案,取得了很好的工程效果。  相似文献   

13.
徐青  杨涛 《公路隧道》2008,(2):9-11
山岭隧道进洞是施工工况最复杂、质量及安全隐患最多的工序。合理选择进洞方案,大大降低洞口防护工程费用。而且,安全进洞是实现隧道顺利施工的前提,尤其是对地质条件差的隧道。本文就那下湾隧道进洞方案为例,对坡积土及碎石地段山岭进洞方案作比选和分析。  相似文献   

14.
偏压隧道洞口耳墙式护拱进洞支护技术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森林 《隧道建设》2016,36(10):1258-1262
分布于山丘的市政道路建设中,受限于土地规划与利用,在复杂地形条件下隧道洞口难以避免高边坡和偏压进洞难题,会给设计和施工带来一定风险和难度。对偏压隧道口耳墙式护拱支护结构进行了研究和优化改进,通过在山坡坡脚一侧基岩处增设护拱平台基础和锚杆加固,加强护拱内隧道初期支护结构的整体性,形成复合式护拱进洞支护结构体系。隧道内部采用侧壁导坑开挖,充分利用隧道拱腰处刚度较大的优势以及围岩自身稳定性,安全有效地解决了偏压隧道进洞设计与施工问题。偏压隧道口耳墙式护拱进洞支护技术在湘潭昭山大道虎形山隧道西线洞口得到了应用,避免了隧道洞口大开挖对环境的破坏,确保了隧道早进洞施工,在经济性、工期和施工安全等方面均体现了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15.
结合巴掌湾隧道工程施工实例,重点介绍小净距隧道V级围岩进口段“浅埋、偏压、破碎”等施工技术难题;阐述了采用抗滑挡土墙、导管注浆固结山体、锚喷网联合支护,同时结合“套拱”进洞技术,顺利展开进洞的施工技术。  相似文献   

16.
通过凉水井隧道进洞的施工实例,对小净距偏压隧道进洞前的明洞开挖、边仰坡防护、超前长管棚、偏压护拱,和进洞过程中的洞身开挖及初支、二次衬砌施工各个环节的总结探讨,并对在施工过程中的监控量测的进行深入研究,从而为类似隧道的施工积累经验。  相似文献   

17.
软岩、陡坡、偏压隧道为特殊地质条件的隧道,在前期进洞施工中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本文以新建铁路合肥至福州客运专线安徽段站前八标茶口亭隧道进口段为工程实例,通过对现行工艺的研究、探索与工程实践,总结出一套规范和成熟的软岩、陡坡、偏压隧道进洞施工技术,旨在为类似工程项目施工提供有益的技术借鉴。  相似文献   

18.
偏压连拱隧道合理进洞方式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邝宏柱  何燕云 《公路》2005,(11):225-227
结合江西省白沙关至婺源高速公路洪家坞连拱隧道进口的施工过程,对偏压隧道进洞进行了二维有限元分析;通过模拟4种不同的进洞开挖方式,获得了偏压连拱隧道在采用不同开挖顺序施工时各阶段围岩的应力应变状态、地表沉降以及隧道支护结构中的内力变化情况;通过分析比较,优化施工方案,得到了偏压连拱隧道合理的进洞方式,为今后类似条件下连拱隧道的进洞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针对隧道洞门受力复杂、施工设计难度大的特点,以厦蓉(厦门—成都)高速公路汝郴(汝城—郴州)段半江子隧道为依托工程,建立了半江子隧道洞门的三维力学模型,通过分析隧道围岩的应力、位移和塑性区的分布特征,得到了隧道洞门和明洞段的力学特征和变形规律,为高速公路隧道洞门的优化设计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20.
上中路隧道是国内首条采用超大直径(14.87 m)盾构机施工掘进的双管双层隧道,在完成了第一条隧道掘进施工进洞后,采用了工作井内盾构机原地调头的方案进行第二条隧道的掘进施工。针对超大直径盾构机原地转场的方案,将其与常规的盾构机进洞后解体吊装、再拼装的方案进行技术经济分析对比,证明原地转场方案在技术和经济方面的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