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公路》1998,(7)
在高等级公路施工中,沥青混合料中沥青含量的测定对施工质量的控制十分重要。与传统测定沥青含量的方法相比,AC-2R沥青含量测定仪能达到快速、准确测定的目的。本文较详细地介绍了AC-2R沥青含量测定仪的标定与使用方法。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沥青混凝土沥青含量检测方法的分析比较,论述燃烧法测定沥青含量详细步骤及检测精度,对施工中精确控制沥青含量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沥青拌和站中沥青混合料生产中沥青含量误差来源进行分析,从抽提试验误差分析和现场拌和机误差分析等角度对试验误差进行校验,并提出改进误差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沥青混合料中的沥青含量、矿料级配与沥青路面的使用性能有着密切联系,目前用于检测这2项指标的试验仪器种类较多,选取其中3种具有代表性的仪器,即国产普通离心抽提仪、德国20-1100型沥青混合料分析器及美国MODEL4731型沥青混合料燃烧仪,介绍其各自的工作原理,并分别用其对室内拌和混合料进行沥青抽提试验。3种仪器试验结果误差对比分析表明,德国20-1100型沥青混合料分析器精确性最高。  相似文献   

5.
高标号沥青的混合料抗车辙能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力群  弥海晨  耿超 《中外公路》2005,25(4):160-162
在使用高标号沥青的条件下,分别对沥青含量不同、石料中针片状颗粒含量不同、集料级配不同和掺人消石灰、水泥的几种沥青混凝土进行马歇尔试验、车辙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使用高标号沥青拌制沥青混凝土时,为提高混合料的抗车辙能力应采取的措施包括:采用颗粒形状较好的石灰岩;沥青混凝土应按照骨架密实结构设计;用部分消石灰替代部分矿粉;在马歇尔试验确定的最佳沥青含量基础上适当降低沥青含量。  相似文献   

6.
文中简要介绍几种测定沥青含量的方法,常用抽提法、核子沥青含量仪、生物分解法以及最新应用的燃烧法,并对各种方法做以简单的评价。  相似文献   

7.
SMA目标配合比快速确定法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以折断级配计算公式,计算了不同最大标称尺寸的集料组成,提出建议值表,该建议表的粗集料可达到石-石嵌挤结构的目的,而细集料可提供形成沥青玛蹄脂的必要条件,以与国内外经验值比较,证明是正确的,文中对SMA的最佳沥青含量 问题,分析以有效沥青含量、集料吸入沥青含量、纤维吸入沥青含量和不同设计空隙率时沥青量的调整四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提出了SMA沥青最佳含量计算公式,意义明确、方法简单,经与国内外标准草案或规范建议稿比较,证明合理,此二者结合,可成为SMA目标配合比设计快速确定法。  相似文献   

8.
首先,简要概述了印尼布敦岩沥青(BRA)的物理化学特性..与道路石油沥青相比,BRA的溶解度低、矿物成分含量高.与热拌沥青混合料相比,BRA的沥青含量高、矿料粒径极小.由于BRA的特殊化学组成,沥青或沥青混合料的试验方法不能完全适用于BRA.其次,分析了现行行业和部分省市标准中关于BRA的沥青含量、溶解度和灰分含量试验...  相似文献   

9.
沥青混合料中沥青含量测定方法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永前 《公路》2005,(8):357-360
介绍沥青混合料中沥青含量的测定方法及全自动沥青抽提仪的使用。  相似文献   

10.
为了有效且准确地测定沥青混合料的热膨胀系数(CTE),为沥青混合料的优化设计提供依据。利用线性可变差动传感器(LVDT)设计了一种测量沥青混合料CTE的仪器,在验证了该仪器测量可靠性的基础上,通过CTE测量仪测定了不同影响因素(沥青等级、沥青含量、再生材料、压实效果、老化、集料的CTE和集料粒径)下沥青混合料的CTE和玻璃转化温度(Tg),并评价了这些影响因素对沥青混合料CTE与Tg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沥青等级与集料CTE及粒径均对沥青混合料的CTE有显著影响;提高沥青含量或添加聚合物可提高沥青混合料的CTE;沥青混合料经长期老化后CTE降低,当温度低于-20℃时,即使掺入再生材料沥青混合料的CTE也有所降低。空隙率对沥青混合料的CTE无明显影响,但随其增大沥青混合料的Tg显著降低。沥青混合料经过老化或掺入再生材料均使沥青混合料的Tg增大,添加聚合物反而使沥青混合料的Tg降低。  相似文献   

11.
测定了中国产的6种沥青老化前后的蜡含量,阐述了老化过程中结晶性蜡的生成导致了沥青性质劣化的观点,并用热分析方法予以证实。  相似文献   

12.
国产天然沥青改性剂的开发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天然沥青的分子量大,氮含量高,性质稳定,用天然沥青改性后的道路沥青具有良好的高温稳定性及低温抗裂性能,抗车辙能力大大加强,且具有很强的抗剥落性能。我国天然沥青资源丰富,开发的WL系列添加剂和国外产品相当或略好。  相似文献   

13.
集料吸入沥青数量评价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郝培文 《公路》2001,(7):108-111
由于组成沥青混合料的矿质集料均有不同数量的孔隙,这些孔隙在沥青混合料拦和、摊铺和使用过程中均会吸收一定量的沥青结合料,沥青被矿料吸收后,其实际有效的沥青含量才真正起到形成强度的作用,因此如何评价集料吸入沥青数量就显发尤为重要,本文深入研究了集料吸入沥青数量评价方法,以便在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中得出正确的空隙率,骨架间隙率和沥青饱和度,从而满足路面性能的要求,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实测沥青混合料在150℃,老化4h最大理论工的方法可以决定集料吸入沥青数量的多少。  相似文献   

14.
湖沥青中地沥青的改性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4组分分析法对国内常用基质沥青品种和湖沥青中地沥青的组分比例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标号对基质沥青4组分含量影响较小,原油种类对基质沥青4组分含量影响较大;湖沥青中地沥青饱和酚含量明显低于基质沥青,沥青质含量明显高于基质沥青,造成湖沥青粘度增大。由胶体结构理论可知,湖沥青中地沥青C/H较大,沥青质沉淀析出,结构稳定,加入到基质沥青中不易被溶解,可提高湖沥青改性沥青在高温下的稳定性和抗变形能力。  相似文献   

15.
沥青混合料中沥青含量的几种测定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中简要介绍几种测定沥青含量的方法:常用的溶剂抽提法,生物分解法,核子沥青含量仪法和燃烧法。对美国最新研制出的燃烧法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并对各种方法加以评价。  相似文献   

16.
燃烧法测定沥青混合料中沥青含量应用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吴桂金 《公路》2004,(6):123-127
燃烧法是一种快速和准确测定沥青含量的方法。影响沥青含量测定结果的因素主要为集料的烧失量,这是一个已定系统误差,可以用设定修正系数的方法加以消除,使测定结果接近约定真值,从而达到精确测定沥青含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废弃植物油再生沥青成本低、绿色环保、性能较好,具有广阔发展前景。为探究植物油再生剂最佳老化时间及对再生沥青与集料黏附性的影响,将大豆油分别老化2、4、6、8、10、12、14、16、18、20 h,制备了11种不同老化程度的植物油再生剂,对短期老化后的50号基质沥青进行再生,并进行了布洛克菲尔黏度、红外光谱、改进型的水煮法以及接触角测试等试验。结果表明:(1)随植物油再生剂老化时间增加,再生沥青黏度增加;(2)植物油老化后羰基、亚砜基含量增加使再生沥青亲水基团含量增加,疏水性降低;(3)沥青再生后,再生剂含有的轻质组分使沥青与集料黏附性增加,随再生剂老化时间增加,剥落面积百分率降低,抗水损害能力增加;(4)Z11再生沥青部分指标接近或超出基质沥青,再生效果最佳,再生剂最佳老化时间为20 h。  相似文献   

18.
沥青混合料目标配合比设计快速确定法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提出全套集料组成建议值表,既符合Superpave设计法的原则,又有利生产应用,还能与国标组成接轨,实践证明是合理的,文中对Superpave设计法中,有效沥青计算公式进行修订后,可使估算法得出的青含量十分接近于最佳含量。经以旋转压实仪成型设计法和马歇尔设计法所得结果比较和实体工程检验,证明了可行,因此,建议可以计算法所得的沥青含量作为最佳含量。经动稳定度和水损害试验检验后,如合格,即可交付工地作生产配合比设计用,此两者结合,即成为沥青混合料目标配合比中设计快速确定法。  相似文献   

19.
沥青混合料目标配合比设计的最佳沥青含量范围估算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针对沥青混合料目标配合比设计阶段马歇尔方法确定最佳沥青含量时因拟定的沥青含量范围宽而导致试验工作量大的情况,提出了估算最佳沥青含量范围的问题.即以空隙率和矿料间隙率计算公式联合解得沥青含量表达式,再依据体积指标的标准要求估算出最佳沥青含量范围.理论分析和工程实例表明,估算法必然能找到最佳沥青含量所在的局部小范围;然后在此小范围内进行马歇尔试验确定最佳沥青含量,可大大减少试验工作量,缩短试验时间.  相似文献   

20.
沥青混合料动静回弹模量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五种不同沥青含量的沥青混合料进行单轴压缩试验,在测得抗压强度的基础上进行抗压回弹模量试验,得到抗压回弹模量和沥青用量之间的关系;同时根据动静回弹模量的关系。将静态回弹模量换算为动态回弹模量,以促进路面设计理论由静态向动态过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