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通过对传统换档规律弊端的分析,对驾驶员意图识别和行驶环境识别的研究,提出了基于驾驶员意图识别和行驶环境识别的智能换档控制系统。该系统能较好地解决传统换档规律中的问题,使汽车具有更好的动力性、经济性和乘坐舒适性。  相似文献   

2.
汽车智能化网联化的快速发展,使汽车成为了移动智能空间和场景服务的体验终端。车载主机作为智能座舱人机交互的主控制器,集成了越来越多的车载功能。日趋复杂的功能和界面形成了对驾驶员注意力的争夺,而车载语音技术以其独特的优势帮助驾驶员降低对车内设备的操作依赖,增加车辆驾驶安全性。CAN总线技术作为目前应用最广泛的车载通信技术,为汽车语音功能的设计提供信号传输技术。  相似文献   

3.
语音控制技术是目前广泛应用和研究的重要技术,对人机交互的智能系统具有重要价值,本文介绍一种智能小车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案,该方案以SPCE061A单片机为基础,实现对智能小车的语音控制。经反复试验,结果表明语音识别准确率高,控制效果好。  相似文献   

4.
目前基于语音识别技术的蓝牙免提、语音控制等系统在越来越多的车型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语音识别系统的可靠性都不是很高。文章主要从系统开发的角度,以车内的复杂环境为基础,从语音识别逻辑、关键词制定、语音识别技术、线束及麦克风布置等多方面来研究如何提高语音识别系统的可靠性,使其价值最大化,提供的服务更加人性化。结果表明,基于以上方法能让语音识别系统的可靠性得到很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文章将智能售货控制技术和智能语音识别技术进行嵌入融合,并通过无线通讯技术,设计了一款便捷式售货智能语音交互控制系统,系统由基本的硬件平台、基于Linux的软件平台以及语音识别处理平台构成,着重介绍了通过语音识别技术自动识别售卖系统,实现了零售机器内商品无接触、全语音化智能购买体验,为用户提供高效、快捷的零售智能交互体验。  相似文献   

6.
随着车辆智能化和网联化的发展,车载语音识别系统已经成为了车辆市场中的重要配置,但其性能水平表现得参差不齐,导致消费者投诉率居高不下,甚至造成车辆驾驶员的情绪波动和分神,增加交通事故发生的风险。为了更好地在试验室还原真实的车辆噪声工况和驾驶员相应的声音特征,本文提出了一种车辆噪声激励下的语音识别测试方法,旨在进一步提高车辆语音识别测试方案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7.
文章提出一种语音识别与汽车空调控制匹配技术的总体结构框架,包括语音识别后的信号处理及汽车空调系统的响应。在车载环境下,利用语音识别系统对驾驶人员意图进行识别,然后输出给空调控制系统。空调控制系统对空调各模式进行自动控制,以达到语音控制的目标并反馈给语音系统。  相似文献   

8.
本文提出一种语音命令控制车载音响操作的设计方案,以SoC语音处理芯片UniSpeeCh-SDA80D51为核心组成车载音响语音控制器系统,实现对SL1102C1车载音响的非特定人语音识别与控制。  相似文献   

9.
文中根据驾驶员对车辆的操纵特性,对制动意图进行了分类,制定了制动意图识别的方法,为线控制动系统研究奠定基础。开展实车试验,确定可以用作制动意图识别的参数并提取其阈值。利用模糊逻辑对制动意图进行离线识别,表明模糊逻辑能够准确、及时地识别出驾驶员的制动意图。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一款智能环卫洗扫车为对象,介绍了上装智能语音识别控制系统的构成、工作原理、音频信号识别及降噪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1.
智能汽车的人机共驾技术(HMIoIV)是解决其智能化级别难以快速跨越至高度自动化水平的有效过渡手段。HMIoIV涉及了L0~L3级别的智能汽车的多种自动化技术,包括先进辅助驾驶系统。针对当前国内外智能汽车人机共驾技术的研究现状,对其概念、结构和研究内容进行总结,根据独立驾驶人参与的数量和驾驶操作方参与的数量将现有的人机共驾技术分成3类:单驾双控结构、串联型双驾单控结构(Traded Control)和并联型双驾双控结构(Shared Control);并对驾驶人为因素、驾驶人模型、自然驾驶人状态监测和驾驶意图识别、串联型双驾单控结构和并联型双驾双控结构的研究方法以及权限与责任的关系进行全面综述。最后,分析总结当前智能汽车的人机共驾技术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并对该技术的发展趋势做出展望。  相似文献   

12.
AMT车辆爬行工况离合器控制策略与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开发了以直流无刷电机驱动的AMT车辆电控操纵系统。根据电机驱动式自动离合器的特点,制定了车辆爬行时离合器的控制策划,并采用PD控制算法实现了离合器的慢接合控制,使车辆的爬行速度可以适应驾驶员的意图、行驶环境以及负载的变化,经试验取得了满意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13.
In this paper, a novel direct yaw control method based on driver operation intention for stability control of a distributed drive electric vehicle is proposed. It was discovered that the vehicle loses its stability easily under an emergency steering alignment (EA) problem. An emergent control algorithm is proposed to improve vehicle stability under such a condition. A driver operation intention recognition module is developed to identify the driving conditions. When the vehicle enters into an EA condition, the module can quickly identify it and transfer the control method from normal direct yaw control to emergency control. Two control algorithms are designed. The emergency control algorithm is applied to an EA condition while the adaptive control algorithm is applied to other conditions except the EA condition. Both simulation results and real vehicle results show that: The driver module can accurately identify driving conditions based on driver operation intention. When the vehicle enters into EA condition, the emergent control algorithm can intervene quickly, and it has proven to outperform normal direct yaw control for better stabilization of vehicles.  相似文献   

14.
基于双层隐式马尔科夫模型的驾驶意图辨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了一种双层隐式马尔科夫模型结构,用于实时辨识驾驶员复合工况下的驾驶意图,并在驾驶模拟器上对坡道起步、紧急避障和弯道制动等复合工况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型可准确、高效地辨识各个单一和复合工况下的驾驶意图,为线控汽车的集成控制奠定基础,提高线控汽车的安全性和减轻驾驶员负担。  相似文献   

15.
汽车倒车控制系统是一种智能电子监控系统。在驾驶员停车或倒车时,检测车辆侧面和后面的障碍物距离并输出方向盘转向提示,当障碍物与车之间的距离超过设定的域值及安全驾驶距离时倒车系统会发出声音报警,提醒驾驶员控制汽车与障碍物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这样一来即使驾驶员视野处于盲区也能使车辆有效躲避障碍物,避免发生碰撞,从而实现安全倒车。  相似文献   

16.
阐述了DCT智能换挡控制系统中体现驾驶意图和行驶工况各种模式的主要特征。采用模糊逻辑技术对驾驶意图和行驶工况进行统一识别,并在已划分的各种模式基础上进行了各模式下标准换挡规律的智能修正。利用所建立的DCT换挡控制系统仿真模型,选取急加速意图和上坡工况进行了DCT智能挡位决策控制仿真分析。结果表明,所提出的DCT挡位决策控制系统能更好地发挥车辆的性能,验证了DCT挡位决策的智能化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17.
王姝  赵轩  余强  余曼 《中国公路学报》2022,35(1):334-349
为了使双电机驱动电动车在车辆稳定性控制过程中能够精确解读驾驶意图,使车辆实际行驶状态与驾驶意图期望的车辆行驶状态尽可能相符合,提出一种基于驾驶人意图辨识的稳定性控制策略.利用基于支持向量机递归特征消除(SVM-RFE)得到的特征参数构建基于长短期记忆(LSTM)模型的驾驶人转向意图辨识模型;基于转向意图识别结果,以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