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鲁甲 《中国水运》2007,(4):44-45
船舶压舱水耗费大量能源、人力和物力,且已成为当前海洋四大污染源之一,但是人们在如何解决船舶压舱水课题上却遇到难以想象的严峻挑战。本文介绍日本NOBS设计建造研究所开发研究中的几种无压舱水船舶,可以让人们看到从根本上解决压舱水问题的光明。  相似文献   

2.
国外关于无压载水舱船舶的探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据联合国国际海事组织(IMO)统计,全球航运船舶压舱水转运总量年均超过40亿吨。为了保持船舶航运安全稳性而不得不在船舱中打进如此巨量船舶压舱水,不仅耗费大量海洋运输能源,而且压舱水已经成为当前世界海洋的四大污染源之一——大量污染源随着航运船舶的压舱水带到世界各地。当前严重威胁海洋生态环境安全的其它三项污染源是:陆地向海洋排污;过度捕捞海洋生物资源;大规模改造和破坏海洋生物栖息地(marine habitat)。这一切正严重危害人类生存环境。  相似文献   

3.
张荣忠 《航海》2005,(5):5-7
据国际海事组织统计,全球航运船舶压舱水转运总量年均超过40亿。为了保持航运船舶安全稳性而不得不在船舱中打进巨量压舱水,不仅耗费大量运输能源、人力和物力,而且压舱水已经成为当前世界海洋的四大污染源之一。压舱水中大量污染源随着航运船舶带到世界各地。  相似文献   

4.
劲澜 《中国水运》2005,(8):48-49
压舱水成为海洋污染的万恶之源 不少人把压舱水说成是万恶之源,国际组织、地区法规和各国政府有关压舱水的限制和处罚越来越严厉,但是在如何彻底解决船舶压舱水课题上却遇到难以想象的严峻挑战。不少志士仁人煞费苦心,采用形形色色的解决方法对付压舱水,其中有过滤、加热、紫外线照射、臭氧处理、脱氧、电离、化学杀虫剂,等等,这些方法各有神通,但是无法从根本上更不可能一劳永逸地解决船舶压舱水给海洋水资源带来的种种祸害。  相似文献   

5.
在船舶能效指数(EEDI)实施的工程背景下,本文对一艘实际营运的阿芙拉(Aframax)油船自航性能的数值和试验方法开展了研究。首先,在SSPA拖曳水池进行了阿芙拉船模的螺旋桨敞水试验、阻力试验和自航试验。其次,基于计算流体力学(CFD)理论和Star-CCM+软件平台建立了油船自航的数值模拟方法,在此基础上对Aframax船模自航性能进行了数值模拟。采用RANS方程和SST k-ω湍流模型模拟流场粘性,将流体体积函数法(VOF)用于追踪瞬时自由液面,此外,应用滑移网格技术来处理螺旋桨旋转问题。最后,通过与试验结果进行的对比验证了数值方法的有效性,并且对Aframax油船艉部进行了型线优化。对比结果可以发现,优化线型船模的推进功率降低了2.98%。  相似文献   

6.
常规船舶压舱水输入总量估算方法针对远洋船舶的压舱水输入总量估算时,存在估算偏差较大的不足,为此,提出远洋船舶压舱水输入总量的估算模型。搭建估算模型参数估计框架,确定协议栈体系结构,实现压舱水输入总量估算模型的参数设计;构建远洋船舶压舱水环境影响序列,确定压舱水输入总量算法,完成远洋船舶压舱水输入总量估算模型的构建。试验数据表明,提出的估算模型较常规模型,估算偏差降低10.72%,适合远洋船舶压舱水输入总量的估算。  相似文献   

7.
吴明华 《航海》2008,(1):11-12
船舶压舱水排放已经成为困扰国际海运业可持续发展的一道难题。近年来.国外的刺角刺藻等被带到了中国沿海,引发了赤潮的频频发生。而中国的金蚌则被带往了南美。国际航行船舶压舱水排放引发了外来生物入侵,已受到各国公众的指责.被联合国全球环保基金组织(GEF)列为海洋面临的“四大危害”之一。  相似文献   

8.
船舶压舱水排放已经成为困扰国际海运业可持续发展的一道难题。近年来,国外的洞刺角刺藻等被带到了中国沿海,引得赤潮频发,而中国的金蚌则被带往了南美。国际航行船舶压舱水排放引发了外来生物入侵,已受到各国公众的指责,被联合国全球环保基金组织(GEF)列为海洋面临的“四大危害”之一。  相似文献   

9.
王忠 《世界海运》1996,19(5):29-30
油船空放是油船运输的特征之一,空放过程中正确的压舱是改善油船空载航行性能的关键,也是有效防止含油压舱水污染海域的根本保证。本文针对油船的压舱程序及正确的排放措施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船舶压舱水排放已经成为困扰国际海运业可持续发展的一道难题。近年来,国外的洞刺角刺藻等被带到了中国沿海,引得赤潮频发,而中国的金蚌则被带往了南美。国际航行船舶压舱水排放引发了外来生物入侵,已受到各国公众的指责,被联合国全球环保基金组织(GEF)列为海洋面临的“四大危害”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