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张荣忠 《航海》2005,(5):5-7
据国际海事组织统计,全球航运船舶压舱水转运总量年均超过40亿。为了保持航运船舶安全稳性而不得不在船舱中打进巨量压舱水,不仅耗费大量运输能源、人力和物力,而且压舱水已经成为当前世界海洋的四大污染源之一。压舱水中大量污染源随着航运船舶带到世界各地。  相似文献   

2.
鲁甲 《中国水运》2007,(4):44-45
船舶压舱水耗费大量能源、人力和物力,且已成为当前海洋四大污染源之一,但是人们在如何解决船舶压舱水课题上却遇到难以想象的严峻挑战。本文介绍日本NOBS设计建造研究所开发研究中的几种无压舱水船舶,可以让人们看到从根本上解决压舱水问题的光明。  相似文献   

3.
日本造船研究所船舶无压舱水革新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荣忠 《世界海运》2007,30(2):31-33
船舶压舱水不仅耗费大量海洋运输的能源、人力和物力,而且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海洋的四大污染源之一。传统的压舱水处理剂技术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船舶压舱水给海洋水资源带来的种种灾害。日本造船研究所进行了船舶无压舱水革新设计,并对革新型无压舱水油船船模和常规型有压舱水油船船模进行了系列测试。结果表明,无压舱水系统船舶设计理念和方案完全可行。  相似文献   

4.
船舶压舱水排放已经成为困扰国际海运业可持续发展的一道难题。近年来,国外的洞刺角刺藻等被带到了中国沿海,引得赤潮频发,而中国的金蚌则被带往了南美。国际航行船舶压舱水排放引发了外来生物入侵,已受到各国公众的指责,被联合国全球环保基金组织(GEF)列为海洋面临的“四大危害”之一。  相似文献   

5.
吴明华 《航海》2008,(1):11-12
船舶压舱水排放已经成为困扰国际海运业可持续发展的一道难题。近年来.国外的刺角刺藻等被带到了中国沿海,引发了赤潮的频频发生。而中国的金蚌则被带往了南美。国际航行船舶压舱水排放引发了外来生物入侵,已受到各国公众的指责.被联合国全球环保基金组织(GEF)列为海洋面临的“四大危害”之一。  相似文献   

6.
劲澜 《中国水运》2005,(8):48-49
压舱水成为海洋污染的万恶之源 不少人把压舱水说成是万恶之源,国际组织、地区法规和各国政府有关压舱水的限制和处罚越来越严厉,但是在如何彻底解决船舶压舱水课题上却遇到难以想象的严峻挑战。不少志士仁人煞费苦心,采用形形色色的解决方法对付压舱水,其中有过滤、加热、紫外线照射、臭氧处理、脱氧、电离、化学杀虫剂,等等,这些方法各有神通,但是无法从根本上更不可能一劳永逸地解决船舶压舱水给海洋水资源带来的种种祸害。  相似文献   

7.
船舶压舱水排放已经成为困扰国际海运业可持续发展的一道难题。近年来,国外的洞刺角刺藻等被带到了中国沿海,引得赤潮频发,而中国的金蚌则被带往了南美。国际航行船舶压舱水排放引发了外来生物入侵,已受到各国公众的指责,被联合国全球环保基金组织(GEF)列为海洋面临的“四大危害”之一。  相似文献   

8.
张荣忠 《世界海运》2011,34(2):19-22
从全球低碳节能形势促使航运业变革入手,探讨航运产业处于全球贸易大变革的中心问题,介绍无压舱水船舶的三种设计方案:V形船身、单一结构船身、贯通流系统船身,指出航运产业作为全球供应链的一个重要环节,应该率先进行创新改革。  相似文献   

9.
当前,随着全球航运业的高速发展、海上运输的日益繁忙,船舶及有关水上活动对海洋环境造成的污染威胁也随之激增。船舶事故引起的溢油、船舶营运中所排放的有毒液体物质、生活污水、垃圾等污染物对海洋环境造成了严重威胁。同时,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也给海洋环境保护带来新的挑战,船东为降低成本,减少了安全和环保投入;海上大量停航船舶配员不足,存在很大的安全和污染风险。大力发展“绿色航运”、减少船舶污染物的排放、加强全球海洋环境保护,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  相似文献   

10.
《珠江水运》2011,(16):4-4
俄罗斯圣彼得堡 展会内容:1、造船及船舶设备、远洋及内河航运;2、海洋学与探索内河航道、港口及货运分配系统:3、NEVA港口及码头部门、NEVA邮轮;4、海洋平台及其设备、船厂设备、离岸海洋平台作业;5、船舱设备、海底管道修建、航运服务:6、渡轮、客轮航运、北极极地海上导航;7、船级社、船务、船舶注册、船舶保险、船舶金融、船舶经纪,教育培训机构。  相似文献   

11.
《世界海运》2008,31(6):33-34
一、世界航运发展对造船业的新需求 世界航运发展对船舶产品需求的一些结构性变化: (一)船舶产品的专业化一是油船和散货船下降趋势明显;二是杂货集装箱化的趋势更加深入,集装箱船已经成为世界船舶建造市场中最主要建造船型之一;三是LPG/LNG船、滚装船等新兴船型表现出色,增长迅速。  相似文献   

12.
海上搜救直接关系到人命、财产的安全和社会的稳定。中国海上搜救中心及各级海(水)上搜救机构在国务院、交通部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的领导下,认真履行海上人命救助职责,为航行在我国搜救责任区水域的船舶提供救援保障,为我国经济、航运、海洋事业的健康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在可持续贸易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进程中,船舶是全球贸易运输的必要工具,船舶污染却是海洋环境污染的重大污染源,包括船舶碰撞、触礁、搁浅、火灾或爆炸等海难事故造成船舶燃油、载运的货油、有害有毒物质泄漏导致严重的海洋污染;而船舶倾倒、排放的污染物质等对海洋环境造成污染并对生物多样性及海洋物种的生态平衡产生破坏与威胁。防治船舶污染海洋环境,成为与人类共同利益有关的重要专题,建立健全相应的船舶污染损害赔偿制度也成为我们当前海洋环境保护立法的一项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14.
《中国海事》2005,(4):28-30
《长江江苏段船舶定线制规定》自实施以来,长江江苏段水上交通安全形势和通航秩序有了根本性的好转。为进步顺应当前航运经济发展要求,继续发挥《长江江苏段船舶定线制规定》保障船舶航行安全,提高航运效率,拉动航运经济的作用,并与新近颁布的《长江安徽段船舶定线制规定》相衔接。近日,交通部授权交通部海事局对《长江江苏段船舶定线制规定》进行了修改,并更名为《长江江苏段船舶定线制规定(2005)》(全文如下),自2005年10月1日起实施,原《长江江苏段船舶定线制规定》同时废止。  相似文献   

15.
英国海洋航运咨询公司统计数据显示,20英尺集装箱的单箱营运成本随着集装箱船舶总载箱量的增加而降低。由此可见,集装箱船舶大型化有利于降低船公司的船舶营运成本、提高营运效率和效益、增加航线运量,从而保证船公司的市场占有率。根据英国海事策略国际咨询机构(MSI)对2010年以来全球集装箱船舶订单的统计,7 600 TEU以上集装箱船舶占新造船舶订单的比例超过70%。  相似文献   

16.
船舶管理科学化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靖 《航海技术》1996,(3):70-72
根据国外船务行业最新结构、国际船舶管理公司科学内部管理方法及将来发展趋势,结合比较我国航运业当前船舶管理现状,提出了国内航运业今后努力的目标,尽快使我国船舶管理水平接近或达到国外先进水准。(本文观点系作者通过香港航运市场调研后所得,所述不妥之处,请同行专家指正)。  相似文献   

17.
海运、河运增长迅速,船舶污水处理日益受到广泛关注。本文以海洋船舶为主要研究对象,综述了海洋船舶污水的类型、水质特征、处理技术研究和应用进展,并展望了海洋船舶污水处理的膜生物反应器研究与应用方向。海洋船舶污水主要指压舱水以外的船舶污水,主要包括船舶生活污水和含油污水。海洋船舶生活污水的水质、水量随乘员变化较大,呈现污染物浓度高、变化大等特征,其中黑水污染物浓度BOD5991~5840 mg/L,SS 1180~4980 mg/L;含油污水成分复杂,乳化程度高,舱底水中含油量可达50000 mg/L。虽然海洋船舶污水排放标准随海域变化较大,但日益严格,这导致船舶污水处理对空间、运行维护的要求高,因此,膜生物反应器成为海洋船舶生活污水处理研究与应用的主流技术。  相似文献   

18.
常规船舶压舱水输入总量估算方法针对远洋船舶的压舱水输入总量估算时,存在估算偏差较大的不足,为此,提出远洋船舶压舱水输入总量的估算模型。搭建估算模型参数估计框架,确定协议栈体系结构,实现压舱水输入总量估算模型的参数设计;构建远洋船舶压舱水环境影响序列,确定压舱水输入总量算法,完成远洋船舶压舱水输入总量估算模型的构建。试验数据表明,提出的估算模型较常规模型,估算偏差降低10.72%,适合远洋船舶压舱水输入总量的估算。  相似文献   

19.
毕叶 《中国水运》2009,(7):58-59
据统计,全球大概仍有1,300艘(并在不断增加的)被废弃的船舶残骸越来越严重地危害沿岸国和全球航运经济。这些问题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基于残骸的位置,残骸直接威胁航行,对过往船舶和船员产生潜在威胁;第二,基于货物性质,残骸对海洋和海岸环境产生巨大破坏;第三,基于残骸的船龄,有害残骸的去除费用成本随着时间正不断增加。  相似文献   

20.
杨盘生 《水运管理》1999,(6):27-30,8
随着全球航运事业的迅猛发展,在繁荣全球经济的同时,发生在海洋上的各类大小不一的船舶油类污染事故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我国作为一个拥有丰富海洋资源的沿海大国,近年来,沿海船舶油污染时常发生。对于造成海洋污染的重要来源之一的船舶油污染,探讨如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