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世界主要造船国的发展现状以及国际造船市场的趋势,分析了当前国际造船市场发展不景气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世界各国造船能大大幅度提高,主要造船国降低船价参与竞争引起。文章还介绍了我国的造船业情况。  相似文献   

2.
2006年世界造船市场并没有出现人们普遍预期的回落行情,相反,国际船舶市场逆势走强,三大造船指标均创出历史最高纪录,新船价格指数也重回历史最高位,成为名副其实的历史性高峰年。从未来发展态势来看,在经历多年的造船兴旺期后,利空因素不断聚集,2007年市场下行压力不断增大,理性回归将成为市场主旋律。  相似文献   

3.
赵博 《中国船检》2022,(1):16-19
集装箱运输市场在2021年发生了巨大改变.那么将观察点放置船舶领域,类似的"爆点"也有很多. 新一轮造船热 对于几乎所有造船厂而言,2020年是极为艰难的一年.在新冠疫情的嚣张肆虐下,航运市场对新造船的投资热情锐减,甚至降至阶段内最低点.当年1-6月,全球新造船订单总量为575万修正总吨(CGT),共计269艘,处于最...  相似文献   

4.
包张静  朱汝敬 《船艇》2007,(2B):18-25
2006年国际造船市场并没有出现人们普遍预期的回落行情,国际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市场迎来双重兴旺,三大造船指标均创历史最高记录,新船价格指数重回历史最高位,成为名副其实的历史性高峰年。从发展态势来看,在经历持续多年的造船高峰期后,调头下行将成为2007年国际造船市场的主旋律;但是,从主要船型市场需求来看,2007年市场行情仍旧存在较大机会。  相似文献   

5.
中国造船市场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丁敏 《世界海运》2007,30(6):12-14
从中国造船企业生产能力、造船市场船舶需求、造船市场价格等方面分析中国造船市场现状,并提出中国造船工业发展的建议:造船工业要建立汇率风险预警机制;加速造船企业整合,创造更多的投资机会;加快造船业技术升级,提高配套设施水平;适当发展造船能力,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6.
安飞 《中国船检》2006,(2):40-43
2005年,船舶市场打响了一场轰轰烈烈的“阻击战”。在那群情激愤的日子里,四部委联合展开了围剿低质量造船的行动,这一套高效组合拳曾一度让“滩涂造船”抱头鼠窜。可正当业内人士交口称赞之时,处在风口浪尖的船险业却仍在疾呼:严打低质船,还船险业一个春天。  相似文献   

7.
冷水泼向造船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航 《中国船检》2005,(3):42-45
在全球航运市场运力紧缺、运价攀升等因素的推动 下,2004年国际船舶市场延续了2003年罕见的造船热潮,新船订造依然高度活跃,船舶价格继续大幅攀升。据中国船舶工业经济研究中心预测,2005年我国造船业还将继续快速增长,造船产量将超过1000万载重吨,在国际市场上的份额将达17%左右。形势喜人,我国已圈定渤海湾、长江口及珠江口为三大造船基地,沿海各省纷纷上马造船项目。在这股造船浪潮中,船舶界专家深表忧虑却三缄其口。那么,谁来为我们的造船热泼冷水?  相似文献   

8.
1979年,邓小平同志指出:“中国的船舶要出口,要打进国际市场”。中国船舶工业从此迈出了进军国际市场的步伐。进入新世纪,世界船舶市场迎来难得的市场高潮。2002年5月,朱镕基总理指出:“中国有希望成为世界第一造船大国”;2004年7月,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我们不仅要努力成为世界造船大国,还应树雄心、立壮志,使我国成为世界造船强国”。这是我国船舶工业发展史上的3个里程碑。  相似文献   

9.
船舶市场     
《海运情报》2005,(9):39-40
上半年新造船接单量中国跃居第二,新造船市场船主意向两极分化,新造船市场面临船价上涨压力,超大型集装箱船上甲板厚钢板采购困难,地中海航运有可能订造20艘6500TEU集装箱船。  相似文献   

10.
“国际标准促进和平与繁荣”是第三十一届世界标准日的主题。本文以江南造船集团公司改革开放二十年来大量建造出口船舶的实践,证明了“国际标准促进世界船舶市场繁荣”的事实,没有“国际标准”(包括世界性公约、规则、规范等),我们就不可能建造出口船舶,更没有今天蓬勃繁荣的造船事业。本文还从新形势下如何搞好标准化工作的角度,进行了思考,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以期引起大家重视,进一步促进企业的繁荣。  相似文献   

11.
目前还在活跃并有交船记录的船厂大约有200余家。在这个群体中,值得关注的是一批原来发展不错的民营船企,甚至一些进入"白名单"的优质船企,如今也面临着严峻形势。中国民营船企如何从市场严冬中顺利突围?自2014年年底以来,BDI指数一路下滑,创下近30年来新低,说明国际航运和造船市场仍寒意浓浓。作为世界造船大国,我国造船业也面临严峻挑战。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目前还在活跃并有交船记录的船厂大约有200余家。在这个群体中,特别值得关注的是一批原来发展不错的民营船企,甚至  相似文献   

12.
2005年4月起,交通部、国防科工委、农业部和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四部委联合开展全国低质量船舶专项治理活动,规范造船市场,提高造船质量。2006年5月31日,专项治理活动强化治理阶段结束,从6月1日开始全面进入验收回顾阶段。经过一年多的时间,全国低质量船舶专项治理活动的成效如何?  相似文献   

13.
航运市场的牛市开始于2002年下半年,最先启动的是集装箱和散货船运输市场.然后是油轮市场,大量的现金开始投入到船舶市场.在2003年以前,新造船市场的投资额每年大致维持在320亿美元左右,从2003年起,投资额开始暴增,达704亿美元左右,是2002年的二倍多.在2006年,伴随着全球性的流动性泛滥,大量资金涌进造船领域,投资额高达1618亿美元,2007年达到了近年来的顶峰.  相似文献   

14.
警惕高技术背后的高风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萍 《中国船检》2004,(4):24-27
客滚船是连接岛屿与大陆的交通工具,主要用于装运卡车、小汽车、游客以及提供船上游客住宿和娱乐服务,是典型的高技术船舶。它集高速、安全、平稳、低耗、设备先进、注重环保于一体,建造技术难度极大,与LNG船一道,被誉为造船领域里两颗最耀眼的明珠。建造客滚船,不仅技术含量高,而且蕴含着可观的经济价值。然而,国内某著名造船企业在承建了两艘世界顶级客滚船后,不仅没有获得可观的经济价值,反而付出了惨痛的代价。究其原因,就在于只看见了高技术后面的高附加值,却没有看到暗藏的高风险。在世界船舶工业结构调整步伐明显加快、国际造船市场对高技术高附加值船舶趋之若骛的今天,如何规避订单中的高风险,是中国造船行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邢丹 《中国船检》2012,(7):30-32,112,113
中国造船企业如何才能搭上开往春天的地铁?2012年,造船市场寒意更浓,订单的枯竭,保本的成交价格、接二连三船厂倒闭的消息围剿着这个已经不再淡定的领域。断腕求生,要么偃旗息鼓,如同非洲马赛马拉大草原迁徙中的角马,只有与鳄鱼凶猛搏斗,"剩"到最后,才能到达水草丰美的伊甸园,享受到下一个春天的温暖。  相似文献   

16.
对2016年世界经济、航运、造船市场进行回顾,并展望2017年市场发展.2016年全球经济增长依然疲弱,2017年总体有所改善.2016年全球航运市场的关键词是"破产与整合",2017年是"休养生息".2016年世界新造船市场急转直下,唯有邮轮订单大幅增长;2017年新造船市场预计有所回升,但整体仍在探底中,部分船型有望率先反弹;突出新科技研发才能实现突围.  相似文献   

17.
吕航 《中国船检》2007,(11):48-52
“所谓产能过剩,是指船舶生产企业的现有造船能力不能被充分利用,订单不足。从这两年船舶市场的需求来看,当前我国的船舶制造产能与市场需求基本匹配。从两大船舶企业集团反馈的信息来看,目前并没有呈现‘产能过剩’的局面,但已出现了投资过快增长的势头。”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的一位领导对记者说。[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经过多年努力。中国造船产量出现惊人增长,成为当今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世界造船大国,“中国制造”的船舶产品得到世界市场的广泛认可。近年来。我国新接船舶订单更是稳居世界第一,几乎占全球近半份额。从目前来看。全球造船业和我国各大船企手持订单巨大,我国船企交船期有的甚至已经排到2012年。庞大新船订单面前,我们怎样应对全球金融风暴对国内造船市场调整的影响,规避行业风险防范未然?如何在变化莫测的高成本时代降低造船成本?  相似文献   

19.
阴晴  谢予 《世界海运》2015,(2):24-29
2014年,全球新船价格指数走势平稳。全年全球造船业三大指标中新船完工量、接单量有不同程度下滑,年末手持订单量与去年基本持平。全球船舶市场供需状况没有出现较大波动,欧美船东仍是需求的主要来源,韩中日三国造船业三大指标位居全球前三,中国保持全球造船第一大国地位。主要造船国家发展呈现不同特点。未来全球造船市场供需状况会逐步改善,但短期内仍将处于失衡状态。同时,在造船强国发展战略的推进下,中国造船业在全球市场中的地位将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20.
中国船舶市场已出现“拐点”,进入下行调整期。中国船舶工业经济研究中心原主任朱汝敬表示,在目前航运市场持续快速滑坡的影响下,中国造船市场已经掉头下行,“卖方市场”已经转变为“买卖对峙市场”,船厂面对较大降价压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