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董佳  刘勇  熊伟 《水运工程》2015,(10):125-131
为研究灌河口各整治工程实施后对河口纳潮量、潮位、流速的影响并提出最优的灌河口整治方案,首先分析了灌河口的自然条件;然后构建二维水流数学模型,根据实测资料对模型进行验证;最后利用数学模型对各整治方案实施前后的水力特性变化进行分析。口门整治工程实施后结果表明:仅导堤工程的实施对河口纳潮量影响较大,应配合航道疏浚工程来缓解其带来的影响;导堤工程和航道工程同时实施后,双导堤内水流进一步归顺,流速有所增大,对维持航道水深较有利。  相似文献   

2.
大窑湾防波堤口门通航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模型试验结果 ,描述了口门宽度、防波堤堤身结构型式以及水深与口门通航条件的关系 ,分析了影响港口口门通航条件的主要因素 ,并根据自航船模的试验情况初步提出了船舶进出口门的流速限值。  相似文献   

3.
<正>1 问题的提出 为了进行航道整治,决定于1997年在位于山东省北部套尔河下游的滨州港修建导流防沙提。该导堤采用双突堤式,由岸上开始,从南向北的东、西二条导堤间距渐趋减少成收敛状,用以束水攻沙,同时可以阻止沿岸推移质滚入航道造成淤浅。 西堤近岸部份是长为1.7km的抛石斜坡堤,高度较小,堤顶高程为1.80m,堤底高程为0.00m~1.00m;堤顶宽度为2.80m。设计高水位2.86m,设计低水位±0.00m。该段导堤是一种高潮位时堤顶没入水中、低潮位时堤底露出水面的潜堤。为了便于研究和探讨,本文建议称谓“潮差堤”。  相似文献   

4.
吴明阳  许家帅  吴超 《水道港口》2013,34(3):214-218
根据现场实测资料,分析了洋山深水港区的水文泥沙特征,提出了封堵汊道、平顺水流、安全靠泊、减小淤积等建设深水大港的基本原则。论述了水流强弱是港口建成后,维护要求水深的关键,也是随工程布置唯一可变的因素。从而得出如下主要结论:工程方案布置应尽量保持现有水流条件,特别是港池和航道水域;在岸线开发利用上,应视自然水深大小而定;小洋山汊道全部封堵后,势必造成主通道涨、落潮量的减小。适当缩窄西口门宽度,确保主通道水流单宽流量维持现有水平,应是今后进一步研究的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5.
马宪浩 《水运工程》2019,(11):74-80
以曼厅大沙坝浅滩航道整治为依托,针对滩险整治过程中提升航道等级并维护航槽稳定的问题,从水文特征、河床演变和历史航道整治状况等3个方面总结澜沧江曼厅大沙坝河段河势变化及航道现状,分析此滩险河段现有的滩槽格局及滩险成因,提出以守护为基础、采用中枯水两级整治思路的整治方案。结果表明,在兼具库区特征的滩险整治过程中,采用疏浚增加航槽水深,并布置整治建筑物守护洲滩、束水攻沙,能够提高航道尺度,保障航槽稳定。  相似文献   

6.
李伟  张宝航 《水运工程》2013,(8):160-164
根据船闸下引航道口门区水流特点,应用水槽数学模型,对不同引航道宽度、水流流速、水深等对下引航道口门区回流长度等特性的影响进行研究,得出船闸下引航道口门区回流长度的计算公式,并通过概化模型研究透空隔流堤对下引航道口门区水流条件的影响,结论可供船闸工程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7.
以灌河口整治工程为例,采用大范围二维水动力数学模型,从定性、定量两方面分别研究了航道单纯疏浚工程及布置单、双导堤工程(结合疏浚)对潮汐动力为主河口地区入海河流纳潮量的影响,并就导堤高程对纳潮影响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灌河口航道单纯疏浚工程会增加灌河纳潮量,增设单导堤后纳潮量将会进一步增加,而双导堤工程后,灌河的纳潮量既有可能增加也有可能减少,主要取决于导堤高程。就导堤高程对于灌河纳潮量的影响来说,东导堤高程位于低潮位及涨急附近潮位时最为敏感,而西导堤各级高程都较为敏感。方案比较显示,只要堤顶高程控制合理,灌河口双导堤工程实施以后可以保持灌河纳潮量基本不变。  相似文献   

8.
导航堤开孔是改善口门区通航水流条件常见的工程措施,但开孔的同时加大了引航道内的流速,对船舶在引航道内航行和停泊构成影响。采用概化物理模型试验,研究了导航堤不同开孔位置、开孔率和不同孔口淹没水深条件下对口门区和引航道内通航水流条件的影响,结合国内外的有关研究成果,提出了开孔的布置原则,为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漳卫新河河口数学模型及治理方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华庆  金生  岳翠平 《水道港口》2003,24(4):155-160
建立了河口一、二维耦合水沙有限元模型,计算格式具有耗散小和精度高的优点。利用该模型计算了漳卫新河河口及河道水沙动力场,各站潮位、流速和含沙量过程计算与实测基本一致。经清淤、建闸和建导堤方案河道淤积量比较,推荐漳卫新河河口治理方案为导堤方案。  相似文献   

10.
关于导堤结构透水性对整治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一期工程的整治效果和对二期工程完工后二维潮流数模计算的成果,分析了北槽分流比、导堤内外冲淤变化趋势及导堤内外水位差的影响,得出常规堤坝结构的透水性不会影响导堤整治功能发挥的结论,建议放宽对导堤结构“基本不透水”的限制。  相似文献   

11.
雷鹏 《水运工程》2012,(3):82-86
栈桥式码头的设计要点主要包括:桥式起重机的轨顶高程的确定;轨道梁下净空高度的确定;导堤布置研究;靠泊作业区宽度的研究。对设计要点进行分析探讨,并给出了设计依据和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2.
张宏  梁文文  高涛  任冰 《水运工程》2018,(12):88-92
针对烟台港芝罘湾港区现有北防波堤侵占三突堤南侧岸线问题,提出3个改建方案,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推算不同方案下港池内测点波高。计算结果表明,拆除现有防波堤后,即使规划三突堤建成,因缺少原北防波堤的掩护,对ENE和E向入射的波浪,整个港池码头前沿的波高明显增大;新建防波堤对港内水域有较好的掩护作用,港内测点波高分布情况总体上好于港区现状,其中以新建突堤式防波堤方案掩护效果更优。  相似文献   

13.
闽江潮汐河口汊道浅滩整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学梓 《水道港口》2005,26(3):172-177
闽江河口属多岛式强潮河口,河道内多有汊道,在汊道口或汊道内均出现有浅滩,水深一般都在2.5 m左右,严重阻碍了船舶的通航,为此对闽江通海航道进行了一期和二期整治。通过整治各浅滩水深都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取得了整治工程的成功。文中介绍了闽江河口水文泥沙的形势,并着重介绍了汊道浅滩整治成功的实例。  相似文献   

14.
以广西黔江大藤峡枢纽所处峡谷段为例,通过改变导堤和导流墩的高度,采用变高式导堤和淹没式导流墩布置,配合调整洪水航线,解决了中枯水期航道的碍航问题,同时改善了洪水期航道通航水流条件和河道泄洪条件。  相似文献   

15.
王安华  陈志乐 《水运工程》2016,(10):123-127
为满足宁波梅山港区滚装码头90%船舶全天侯作业要求,码头引桥面较低。由于工程区波浪较大,所以引桥设计的主控荷载由车辆荷载变为波浪荷载。为使引桥抵抗波浪的上托、下砸和侧推作用,设计采用双向受力预应力箱梁、横向刚度前弱后强的桩基排架和波浪荷载传力装置,实现了在低高程和大波浪条件下的桩基箱梁式引桥设计,各项指标均满足规范要求。总结其设计方法及经验。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庄河石城岛海域的泥沙运动规律,计算了波浪破碎水深、泥沙起动水深和底沙起动流速,论证庄河石城岛天然深槽的动力成因。确定了港区规划平面布局的基本原则,分析防沙堤布置、规划填海界限等关键参数;通过经验公式、泥沙数模和类似港址类比等方法综合论证港区回淤量级。  相似文献   

17.
严凯华 《水运工程》2020,(5):111-116
随着我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通常大型燃煤电厂都需要配备卸煤码头以满足厂区的煤炭运输。针对位于马尼拉湾口处的某卸煤码头结构设计问题,考虑工程区域台风季风浪条件恶劣、地震多发的自然特点,在保证结构安全和可靠性的前提下,结合中国和菲律宾当地规范对钢筋、混凝土和结构设计等方面的规定,确定适合本工程的码头结构形式、桩基形式和地震参数,并总结在台风频繁、地震多发的菲律宾进行码头设计的要点。结果表明,高桩梁板式码头结构对风浪有较好的适应性,二层系缆平台保证了船舶的安全靠泊,全直桩的灌注桩结构满足码头承重能力和结构抗震要求。  相似文献   

18.
张玮  倪兵  陈乾阳 《水道港口》2013,34(1):39-44
为增加长江澄通河段沿江深水岸线资源,拟进行通州沙西水道整治工程,主要包括边滩圈围工程、洲头潜堤工程、西水道疏浚工程。利用一二维耦合潮流数学模型,模拟计算不同整治方案实施前后的汊道分流比,分析研究工程对通州沙河段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边滩圈围和潜堤工程、西水道航道疏浚工程、上游径流条件等都将影响通州沙西水道的分流比;仅仅实施边滩圈围和潜堤工程,将减少西水道分流比,而疏浚工程将使西水道分流比有所增加;整治工程实施后,通州沙河段分流比的改变程度主要取决于西水道的疏浚深度,因此,为维持该河段河势稳定应慎重选择西水道的疏浚尺度。  相似文献   

19.
岛式防波相对于常规的接岸式防波堤结构,其功能更为简单明确,即为单个码头提供掩护。在考虑到工程的整体经济效益,满足其特定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岛式防波堤堤顶高程设计标准可适当降低。基于实际工程项目,采用欧标计算防波堤堤顶越浪量及防波堤堤后有效传递波高。根据越浪量及有效传递波高的控制要求,确定岛式防波堤堤顶高程,并通过物理模型试验对岛式防波堤堤顶设计高程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