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日本科学技术厅海洋科学技术中心,最近制造了一台自动式深海探查机“海豚3K”号及其配套装置。“海豚3K”号是日本第1台大型自动式深海探查机。该机和潜水调查船“深海2000”号一齐搭载在支援船“夏岛”号上,为“深海2000”号进行事前调查和危险海域的调查。它还可以探测水深3300米的热水矿。如果利用光纤维电缆把“海豚3K”号同支援船  相似文献   

2.
海洋深处4527米是一个无声无光的世界。这海的底层处究竟是什么样子呢?日本高科技潜水船“深海6500号”又究竟如何潜向压力超过650大气压的海底的呢?请看日本海洋科学技术中心深海开发技术部高川真一先生与女记者宫川雅代的谈话。从谈话中我们可大致了解一些深海调查的概况。宫地表的70%是海洋。“深海6500号”潜入海中执行调查任务,因此是否可以说它是一艘潜水艇。高虽然大家都这么说,但我认为还不如说是把气球巧妙地转用在海中更恰当。宫这怎么来理解呢?气球是在空中向上运动,  相似文献   

3.
科海拾贝     
《航海》1999,(4)
世界最大的深海钻井船 韩国三星重工投资二亿美元,正在建造世界上最大的深海钻井船“深海探索者”号。该船长216米,宽42米,10.3万载重吨,可在3 000米水深的海域进行钻井作业。 该船为双层结构船体,装有现今世界最先进的动力定位系统。 据称,该船建成后的第一次作业计划是在墨西哥湾(近北回归线海域)进行一项价值约  相似文献   

4.
壮凌 《航海》2003,(6):14-15
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北部海岸1600米深海处,研究人员发现有一处海洋生物繁衍的“海底托儿所”。在该深海海域,各种鱼类与章鱼密集于海底山脊,在漆黑的“海底托儿所”产卵,生儿育女。  相似文献   

5.
文婷 《航海》2002,(4):17-18
20世纪60年代人类上天入海,同时向太空和深海发起挑战。到了70年代,宇航员已经成功登上月球,而人类对大洋深外的了解还远远落后于太空探索。1960年深海潜艇“的里雅斯特2号”潜到水下10916米的深度,这个纪录至今仍无人打破。 水下1万米仍有生命存在 19世纪人类第一次成功铺设了越洋海底通信电缆,从那时起人类开始留意大洋深处的生命。1960年1月23日,为了证明大洋深处确实存在着生命,深海潜艇“的里雅斯特2号”开始向  相似文献   

6.
刘淮 《船艇》2004,(4):38-39
“地球”号(CHIKYU)是日本船舶科学技术中心为实施“21世纪海洋钻探规划”而订造的一艘立管型(riserdrlng type)深海钻探船,主要用于对深海海底地质结构的勘探,由三井造船工程公司所属的玉野船厂建造,于2002年1月下水。该船是世界上钻探能力最大的深海钻探船,作业水深为2500米(未来可达4000米),钻探深度最  相似文献   

7.
"潜龙二号",是我国首台自主研发的4500米级自主水下机器人。最近,在西南印度洋,它按照预先设计的路线,首次坚持了整整30个小时的全航程探测,实现了中国深海科考的多个"首次"。全身金黄,有鳍有尾巴,全长4.5米左右,活像一条放大版的热带鱼。一般来说,为了减少阻力,自主式潜水器大多设计成回转体式,像鱼雷艇一样。不过,这种造型主要适用于平坦的海底,如果遇到像印度洋海底这种凹凸不平的地形,就需要把潜器的外表做得扁扁  相似文献   

8.
《船舶工程》2006,28(5):36-36
9月7日,大连辽南船厂为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公司建造的深海物探船——OBC震源船“东方勘探一号”顺利下水。该船长65.82米,型宽13.8米,排水量2140吨。船上设有直升机升降平台,最大收放海底电缆水深为200米,  相似文献   

9.
《船艇》1991,(4)
日本原子能研究所在日本第—艘核动力船“鲈鱼号”的试验基础上,正在准备开发破冰船和深海潜水调查船用的原子反应堆。拟开发的破冰船总长50米,采用二台原子反应堆,在海上能以20节的速度航行,在  相似文献   

10.
秦琦 《中国船检》2014,(7):68-74
近年来,海上安全的重要性在一些重大海上事故出现之后越发凸显,包括马航事件、韩国客船失事、日本集装箱船折断等,凸显了全球深海搜救的必要性和高要求。如2009年6月1日法航447航班在大西洋上空失事,事发后法国立即派出“Vent se”号护卫舰、“西北风”级两栖攻击舰和“Pourquoi Pas”号调查船赶到事发地点进行搜救。其中“Pourquoi Pas”号配备有2艘潜水深度达到6000米的微型潜艇,后来又采用配备有侧扫声纳的深海自动化水下装置(AUV)、铺管船“ le de Sein”号、Remora 6000远程遥控装置(ROV,又称水下机器人)等装备完成了黑匣子的打捞。  相似文献   

11.
龙夫 《航海》2001,(3):36-37
一条深海电筒鱼,在黑暗、冰冷、死一般静寂的海底,打着那盏淡蓝色的长明灯,板着冷酷的面孔,慢慢地朝“阿尔文”号载人深潜器游来,它打量着这从未见过的不速之客,绕了“阿尔文”号深潜器一圈,从嘴里吐着气泡,之后,又慢慢地离开了,消失在黑暗中。这惊奇的一幕,破坏了深潜器内几位科学家的情绪。在1500米的  相似文献   

12.
搭载我国首台自主设计、自主集成的深海载人潜水器“蛟龙”号5000米级海试团队的“向阳红09”船在完成历时49天,航程1万余海里的海试任务后,于8月18日顺利返回江苏江阴苏南国际码头,共有来自13家单位的96名科研人员参加了本次海试任务。  相似文献   

13.
与陆地上一样,海底世界同样有着高耸的“海山”,起伏的“海丘”,也有坦荡的“深海平原”。而征服海洋深处,一直是科学家、探险家们梦寐以求的事情,也是一些国家海洋开发利用的重要领域。1996年,由我国科学家自行研究制造的深潜机器人,进行了深潜6000米深度的科学试验并取得了成功,这标志着我国深海开发工作正在进入急起直追的起步阶段。 深海是指6000米以下的海  相似文献   

14.
2001年2月10日,在夏威夷州瓦湖岛以南16km的洋面,美国海军的“洛杉矶”级攻击型核动力潜艇“格林维尔”号撞击了日本实习船“爱媛”号,10多分钟后“爱媛”号沉入了水深610m的海底,美国海军用无人潜器和深海无人救援器开展搜索工作的同时,提出了深海救助的有关课题,简要说明对“爱媛”号打捞的方法和过程。  相似文献   

15.
《航海》2014,(2):4-9
上天、入地、下海,是人类探索未知领域的三个方向。2014年1月9~25日,中国首次300米饱和潜水作业团队在中国南海奏响了胜利的凯歌。6名饱和潜水勇士成功下潜300米深海进行作业,巡回深度达到313.5米,并把五星红旗插入海底,创造了我国饱和潜水作业新纪录,标志着中国深潜水技术作业能力跨入国际先进行列。1月25日,在深海作业、生活380个小时后,胡建、管猛、董猛、谭辉、罗小明、李洪健等6名潜水员,精神抖擞地跨出了饱和潜水系统的甲板居住舱。交通运输部上海打捞局局长沈灏满怀喜悦,在我国首艘饱和潜水支持母船“深潜”号上,代表中国救捞人自豪地宣布:“中国首次300米饱和潜水作业取得圆满成功。”  相似文献   

16.
中方将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研制出超过万米的全海深作业型载人探测潜水器的国家。11月30日,继"蛟龙"号之后,我国第二台深海载人潜水器"深海勇士"号顺利完成结构探伤检测,正式验收交付。  相似文献   

17.
患癌老人 1966年8月的一个傍晚,英国泰晤士河畔的一个小码头上挤满了人群,码头的一端泊靠着一艘只有十六米长、绿色船身的单桅机帆船——吉卜赛·摩恩号。一个身着水手服的老人在欢送的人群簇拥下,登上了摩恩号。他就是身患肺癌的65岁的英国著名航海家弗朗西斯·奈切斯特。在人们的欢呼声中,他吻别了亲友,毅然拉响汽笛,开始了单枪匹马跨世界三大洋——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的环球航行。最后的愿望“摩恩”号徐徐离开码头,弗朗西斯扯起小风帆,让“摩恩”号借助风力沿泰晤士河顺流而下,渐渐地远离了市区。“摩恩”号很快驶出河口,进入风平浪静的  相似文献   

18.
崔燕 《中国船检》2014,(1):66-69
2014年1月12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报道,当天我国成功实施首次“300米饱和潜水作业”,下潜实际深度为313.5米,标志着中国深海潜入作业跻身国际先进行列。深海潜入是各国的核心技术,此次中国首次完成300米饱和潜水作业,是继198米饱和潜水深度之后,再创中国饱和潜水海上作业深度新记录。这项突破包含了重要的经济、军事战略意义。那么,究竟什么是饱和潜水?发展饱和潜水对国家发展而言具有哪些重大的意义呢?  相似文献   

19.
冲破冰海     
海涛 《中国船检》2005,(2):66-67
一1990年的1月末,中国“华丰”号远洋货轮从上海吴淞口港起航横渡印度洋,穿过地中海,北上大西洋,到达波罗的海沿岸前苏联拉脱维亚的里加港。50多岁的欧阳勇船长站在驾驶台上,他看到如今的道加瓦河口人为地筑起了一座雄伟而狭长的大坝,仅剩下300米宽的河口供这千军万马通过,不可  相似文献   

20.
1968年10月,美国伍兹霍尔海洋研究院的Alvin号深潜器因操纵失误在美国马萨诸塞州沿海沉没。这对美国海底考察无疑是一大损失。Alvin号曾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发现太平洋深处有温度高达350℃的海水。一年以后,Alvin号从1600米的深海捞了上来。出乎意料的是,深潜器内的苹果,香肠,面包等食品的色泽,形状和味道丝毫未变。这些食品原来存放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