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长江上游弯曲放宽河段卵石浅险滩航道整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志舟 《港工技术》2010,47(4):29-32
弯曲放宽河段卵石浅滩是长江上游枯期需重点维护的滩险,以往虽对该类型滩段进行了多次整治,但对其碍航机理的认识仍显不足。通过对以往整治经验和模型试验成果的总结和研究认为,在难以彻底改善弯曲汊道航行条件的情况下,可考虑选择直槽整治的方式,采取基建性疏浚和整治建筑物等综合性的枯水治理措施。针对不同型式挖槽断面的水流结构和典型滩险的直槽方案所做的模型试验表明,"窄深型"挖槽断面稳定性相对较好。为满足直槽挖槽的稳定,可采取调整汊道分流比、束窄直槽过水断面等整治措施。  相似文献   

2.
长江上游铜鼓滩为弯曲放宽河段卵石浅险滩,是叙渝段枯期重点维护滩险。通过实测资料分析和模型实验研究,分析滩段的水沙运动和河床演变规律,揭示河道砰航成因。研究表明弯曲汉道航槽弯浅,航行条件难以彻底改善;采取直槽基建性疏浚与筑坝相结合整治方法,可基本实现整治目的。  相似文献   

3.
铜鼓滩为弯曲分汊浅险滩,弯槽为枯水航槽,上口水浅,不满足尺度要求,中段航槽落湾,弯曲半径小,下口流速大,流态乱,上下水船舶航行危险。通过叙泸段工程整治,该滩碍航问题得到解决。基于模型试验成果和工程实际效果,通过研究该滩水沙特点和碍航特性,对治理思路与整治措施进行剖析。该类滩险主流洪水趋直,枯水落湾,洪水面流与底流分离,面流趋直,底流携带泥沙落弯;可开辟窄深型直汊通航,辅以江中整治建筑物束水维持航槽稳定;考虑到水沙分离的规律,应合理确定分流点,使水流归直槽,泥沙仍走弯槽。  相似文献   

4.
长江上游风簸碛滩位于井口急弯的上游弯曲放宽河段,滩段枯期分汊,左槽窄弯,右槽顺直宽浅,是长江上游著名的卵石滩险。文章分析了滩段的碍航成因和整治前后的河床演变情况。1995年右槽方案实施后整治效果良好,但2001年右槽上浅区开始出浅,主要是因整治建筑物的水毁而导致右槽冲刷能力减弱所致。修复和加固原有整治建筑物、疏浚右槽进口浅区,可改善右槽通航条件。  相似文献   

5.
马宪浩 《水运工程》2019,(11):74-80
以曼厅大沙坝浅滩航道整治为依托,针对滩险整治过程中提升航道等级并维护航槽稳定的问题,从水文特征、河床演变和历史航道整治状况等3个方面总结澜沧江曼厅大沙坝河段河势变化及航道现状,分析此滩险河段现有的滩槽格局及滩险成因,提出以守护为基础、采用中枯水两级整治思路的整治方案。结果表明,在兼具库区特征的滩险整治过程中,采用疏浚增加航槽水深,并布置整治建筑物守护洲滩、束水攻沙,能够提高航道尺度,保障航槽稳定。  相似文献   

6.
通过概化模型试验,结合理论分析,研究了弯曲分汉河道的水流紊动.给出了脉动动能分布的等值线图,详细阐述了紊动强度在汊道内的分布规律.进一步研究了弯曲分汉河道内存在边滩和洲头低滩时,对水流紊动强度分布的影响,深入探讨弯曲分汉河道的水流紊动.  相似文献   

7.
针对资水干流毛角口滩和焦潭湾滩所在河道弯曲狭窄问题,采用切嘴、疏浚以及填槽的航道整治方法进行方案设计,并基于该方案通过物理模型、数学模型以及船模通航试验进行分析。工程实施后通过水下河床地形观测和水位观测分析得知,该滩险河床稳定,水流平稳,取得了预期的整治效果,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燕子石—甲完恩滩位于龙滩枢纽与平班枢纽的脱水段,现状条件下燕子石滩为一个枯水浅、中水急的险滩,而甲完恩滩则为枯水急滩,无法满足船舶通航要求。基于对滩险的成因和碍航特性的分析,确定了滩险治理思路。经物模和船模多方案优化研究提出推荐方案:燕子石分汊石质急、浅滩整治方案为主、支汊同时开挖,调整汊道分流,平顺航线、拓宽航槽;对于甲完恩滩,疏炸航槽内礁石,扩大卡口断面、拓宽缓流航道。该研究可为山区河流类似河流疑难滩险的整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对兼具"浅、急、弯、险"特点的黄河宁夏中卫下滩河段的复合型滩险整治技术进行研究。在深入分析滩性的基础上,提出多方案设计,通过物理模型试验优化比选。试验表明:挖槽上段采用复式断面、增加滩险进口段宽度和深度,有利于减小滩段水面比降、减小流速。尽管上段水位降幅较大,给上游河段带来不利影响,但整治效果最佳。工程实施后通航水流条件良好,航道条件得到有效改善,为类似滩险的整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解中柱 《水道港口》2010,31(5):468-472
在总结历史治理经验的基础上,通过模型试验研究了神背嘴滩的碍航特征及成滩原因。通过新开右槽、建整治建筑物等措施调整汊道分流比和束水攻沙,使航道尺度增大到2.7m×50m×560m,改善了枯水弯、浅、险的碍航问题,保证了航槽的稳定。整治方案可为山区河流急弯滩险治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长江口北支河段演变分析及航道治理思路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芳丽  韩婷  闫军  陈飞 《水运工程》2014,(12):79-82
长江口北支河段区域条件优越,发展潜力巨大,航道条件极为重要。掌握北支河段演变特点是北支航道治理的基础,探究航道治理思路是下步北支航道系统治理的重要技术支撑。通过收集长江口北支河段近年来的水文地形资料,分析该河段近期演变特点及其河道演变趋势,根据上、中、下段河道演变和航道条件变化情况,初步提出了各段的航道治理思路。研究表明,北支航道整治宜在已有河势控制工程的基础上,采取"深水深用、浅水浅用"的分段治理思路。  相似文献   

12.
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仪征水道实测资料为依据,分析本段河床演变和航道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结合该段航运发展需求和航道整治目标,提出航道整治方案设想,并对工程方案进行优化研究,为该段12.5 m深水航道整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周天河段的演变分析,认为目前周天河段的过渡形式虽为周公堤水道上过渡形式、天星洲水道左槽一次过渡形式,但周公堤水道过渡段已产生浅埂,同时形成交错浅滩,天星洲水道的天星洲洲体左缘冲刷后退,过渡形式存在向二次过渡演变的趋势,该河段航道条件将趋于不利。针对周天河段目前存在的问题及不利发展趋势,提出该河段的具体航道整治思路与工程措施,为周天河段的航道综合治理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4.
韩飞 《水运工程》2017,(3):100-105
为给长江中游周天河段航道整治提供基础性技术支撑,对该河段开展了河床演变及碍航特性研究。基于已有研究成果,采用实测资料分析的方法,研究河段近期演变规律、航道存在的问题及碍航特性,并对河床演变和航道条件变化趋势进行预测。结合该段航道整治目标,提出航道治理的总体思路。  相似文献   

15.
长江中游戴家洲河段天然水流特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对长江中游戴家洲河段的来水来沙特点进行了分析。通过实体模型试验,对该河段水流动力轴线的位置、戴家洲洲头局部流态、分汇流点的位置以及各级流量下断面平均水深、断面平均流速进行了深入分析,对各级流量下的比降、分流比进行了研究,并对两汊平均流速、平均水深,涨、落水期的水深、流速、比降等进行了比较,以加深对河段水流运动规律的认识,同时为工程方案整治效果的分析比较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6.
窑监河段航道治理方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窑监水道的演变分析结果表明:在较长一个时期内,主流将稳定在乌龟夹,不存在将监利左汊作为主汊及主航道进行整治的条件,但如果继续拖延下去,对河势、航道、港口及地方经济均会造成不利影响.文章确定了将乌龟夹作为主汊及主航道进行整治的设想,同时提出了针对该水道的具体整治方案,包括总体整治方案和一期整治方案.  相似文献   

17.
枢纽下游水位降落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李华国 《水道港口》2006,27(4):217-222
根据有关文献报道,对国内外部分已建枢纽坝下河床调整及水位降落情况进行了综述。分析了影响河床调整的主要因素以及河床调整与水位降落的关系,提出了防止水位降落影响通航水流条件的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8.
王涛  刘勇  胡小庆  张璠 《水运工程》2011,(5):103-106
根据三峡成库前后实测地形、水位、流速流向资料,并结合平面二维数学模型成果,分析了常年库区急弯分汊型河道皇华城河段三峡蓄水后水流结构及水流要素等特征值的变化及淤积对航道的影响,总结了皇华城河段的淤积规律,提出常年库区河段都将面临河型转化。  相似文献   

19.
燕子窝水道是长江中游航道重点碍航浅滩段之一,具备顺直分汊的平面特征,分汊口门易形成碍航浅滩,出现散乱型浅滩时碍航程度最为严重。三峡工程实施后,水道出现了不利调整。已建整治工程实施后,关键部位得到守护,但随着三峡工程的影响程度逐渐加深,燕子窝水道仍出现了不利的调整变化,航道条件仍不稳定。通过对已建工程实施前后燕子窝水道河床演变及碍航特性的分析,提出治理思路及方案,并进行结构设计,重点对新老工程衔接进行细化和优化处理,可为长江航道类似整治工程设计提供经验。  相似文献   

20.
三峡蓄水后宜昌河段河床演变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三峡水库蓄水运用以后,改变了宜昌河段的来水来沙条件,引发了河流的再造床过程.依据蓄水前后原型观测资料结合宜昌河段的来水来沙及边界条件,分析了宜昌河段的冲淤变化、深泓线、深泓纵剖面、洲滩等变化规律,并对其演变趋势做了预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