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明确水陆域条件是否符合建设液化天然气(LNG)加注站的要求,在我国内河船用LNG加注站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分析长江干线、京杭运河、西江航运干线现有船舶结构,对沿线主要省份船用LNG加注需求进行分析预测,并结合单个LNG加注泊位的年加注能力,得出三大内河沿线省份LNG加注码头总体密度布局方案。分析内河LNG动力船舶通航条件、内河船舶LNG加注方式,结合各地港口规划及发展现状,在分析各个候选站址的水陆域条件的基础上,综合得出内河LNG加注站的布局选址建议。  相似文献   

2.
张勇 《水运工程》2014,(2):49-54
介绍海港LNG船舶航行实行交通管制的原因,对比分析了LNG船舶与LPG船舶的危险性。结合我国内河液体散货运输船舶航行管理现状,对小型LNG船舶在内河航行的可能风险及应对措施进行探讨,认为采用双壳双底结构的小型LNG船舶在我国内河正常航行是可行的,不需要采取特殊的交通管制措施。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内河、港口、码头对航运船舶尾气排放监管的不断加强,LNG作为船舶燃料在减排方面的作用显著,在航运业推广应用LNG燃料是发展绿色船舶航运的必然选择。针对国内LNG船舶加注市场尚在培育期的现状,本文提出一种多辆槽车LNG汇流加注方式,加注流量大、操作简便、移动方便,可在广大岸线码头先期应用,同时结合LNG加注系统的作业环境特点,进行了工艺分析、设备选型,说明该加注方式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正>上海将加快老旧船舶淘汰更新,推进内河货运船舶LNG动力试点示范,扩大应用规模达300艘,推进船舶LNG加气站建设试点。为了实现绿色发展目标,上海将从港区治理、船舶治理、严格管理和能力建设等3个方面,采取20类共计71项具体措施。在船舶治理方面,上海将鼓励内河、沿海船舶和港作船舶应用电力、LNG、低硫油,积  相似文献   

5.
结合内河LNG加注码头实际设计案例,设计内河岸基LNG加注站工艺,阐述加注工艺流程、码头加注点设置、主要设备选型等重点内容,可为类似加注站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正>在对与LNG船舶靠离泊密切相关的风况和拖船配置等因素进行理论计算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码头及附近水域的气象、潮流潮汐等特征和模拟器操纵等,对新奥LNG码头的靠离泊作业条件进行探讨,以提出确保LNG码头和船舶、水域通航安全的保障措施为确保新奥LNG码头、LNG船舶和水域通航的安全,在对与LNG船舶靠离泊密切相关的风况和拖船配置等因素进行理论计算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码头及附近水域的气象、潮  相似文献   

7.
曹妃甸LNG接收站作为我国北方天然气供应的重要保障主体,冬季高峰期月到港LNG船舶达到8~11艘,按照规划扩建后将成为国内外规模最大的LNG接收站。由于LNG船舶通航的严格监管,到港船舶数量的增加会对航道通航效率造成显著压力,因此需要论证码头建设规模与航道的适应性。在现状定线制通航条件下,基于多智能体仿真建模方法,构建曹妃甸港区LNG船舶进出港全过程仿真模型,定量评估不同LNG码头建设规模对LNG船舶通航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LNG泊位数达到4个时,船舶进出港受制约明显,优化航路后能有效提高LNG船舶的通航效率。  相似文献   

8.
《江苏船舶》2017,(6):39-41
结合内河LNG动力船舶自身的特点,以《天然气燃料动力船舶规范》(2017)和《内河天然气燃料动力船舶法定检验暂行规定》(2017)为主要依据,首先对内河LNG动力船舶图纸审核的内容进行了归纳,其次分析了每一类图纸的审核方法和审核要点,最后对内河LNG动力船舶布置及其各个系统的要求进行了梳理和规范。  相似文献   

9.
沿海进口液化天然气(LNG)目前在我国天然气供应体系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分析我国沿海及分区域LNG码头建设现状、到港LNG船型、船舶密度和码头利用现状,得出结论:受消费需求不均衡、配套设施能力有限等多方面因素影响,部分LNG码头能力尚未充分释放,局部地区LNG码头淡旺季利用不均衡。根据各区域到港LNG船型结构、船舶密度的分布规律,分淡、旺季对各区域LNG泊位利用率进行测算,提出了沿海分区域平均泊位利用率和局部地区高峰季泊位利用率参数。在此基础上,结合LNG码头运营和船舶监管特点,指出沿海LNG码头运营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研究结论可为区域LNG码头相关港口规划和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舟山群岛海域规划有多个LNG重要港址,对于保障长三角天然气供应具有关键作用。LNG码头具有自身建设要求高和对外排他性强的特性,在舟山群岛海域为代表的开敞岛礁海域建设具有较大技术难度。以舟山六横和上海洋山LNG码头为例,系统分析开敞岛礁海域对LNG码头规划布置的影响,分析码头和航道布置关键问题,论证多个大型LNG泊位联合布置的安全间距,研究LNG船舶通航安全和通航效率影响,提出LNG码头规划布置方案。结果表明,开敞环境下布置多个大型LNG泊位时,与掩护条件较好时相比应适当增加安全间距,注意横风、横流以及斜顶流的影响,确保船舶通航安全,要控制LNG合理运输规模,采取通航优化措施,提升区域船舶通航效率。  相似文献   

11.
福建LNG码头靠泊Q-FLEX船舶船岸连接系统技术论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贤郎 《中国水运》2014,(5):137-140
随着LNG船舶大型化的发展,国际LNG船队Q船容量占LNG船舶总容量约20%;国内已投产的6个LNG接收站气源向多元化迈进,LNG码头提升停靠Q-FLEX是非常迫切的。对福建LNG码头卸载臂、登船梯、橡胶护弦、快速解缆钩、回旋水域、导助航设施等停靠Q-FLEX船舶船岸连接系统进行技术论证,为满足Q-FLEX船舶的靠离泊LNG码头作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舟山市鱼山绿色石化基地是我国七大石化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打造全国首个绿色发展标杆的石化基地,液化天然气(LNG)码头建设对基地发展十分重要。通过挖掘水域优势,将LNG船舶移动安全区设定为前1 n mile、后0.5 n mile、左右各1倍船长(约300 m),给对向船舶预留了约360 m宽的通道,解决了LNG船舶航行过程中对向封控的问题。通过使用代入法,分区段定量分析LNG船舶进出港过程中需要协调避让的船舶数量,形成LNG码头建设后的交通场景。通过对沪舟通道岱山北航道桥、LNG船舶和周围水域的三维建模,采用操纵试验手段,得出LNG专用航道转向点与跨海大桥的安全间距不宜小于6倍船长。  相似文献   

13.
文中通过分析国外LNG船舶船员培训的现状和当前内河LNG动力船舶常用知识和技能,结合笔者跟船的的实际操作体会,对内河LNG动力船舶船员培训相关内容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4.
赵明时 《水运工程》2018,(4):167-170
针对高桩码头施工对内河航道通航安全的影响问题,以江苏响水高桩码头工程为依托,结合工程所在水域的通航情况,分析探讨高桩码头在挖泥、打桩、预制构件吊装施工期间相应施工船舶占用水域情况。根据内河航道的船舶流量分析,提出相应的航道通航安全保证措施,确保内河航道在高桩码头施工期间航道的通畅与通航安全。  相似文献   

15.
随着长江航运的快速发展,长江干线散装液体危险化学品船流动停靠船舶艘次大量增加,对水生态环境带来严重挑战,同时长江流域现有洗舱站数量少且功能不完善,急需加大洗舱站建设力度。针对目前长江内河洗舱站研究工作开展较少的问题,本文基于内河洗舱站设计,结合现有码头改造对洗舱工艺方案和污水处理等进行了梳理和总结,可供类似工程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16.
关于内河船用LNG加注站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兵 《中国海事》2013,(6):38-40
推广LNG在船舶上的应用是一项全新的课题。本文从建设内河船用LNG加注站的必要性着手,详细分析了不同加注模式的适用性和安全性,对水上LNG加注站建设存在的难点和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对长江江苏段LNG加注站点建设的构想。  相似文献   

17.
为确保大型LNG船舶进出珠海港和靠离泊安全,完善珠海港LNG船舶航行环境及其操纵情况,在充分分析该水域自然环境和航道情况的基础之上,结合LNG船舶操纵模拟实验,论证该地航行环境是否满足通航安全的需要。提出大型LNG船舶在进出港和靠离泊操纵中的航行方法和有关注意事项,对保证船舶安全靠离码头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董家口港区LNG码头是中石化在山东的第一个LNG码头,是国家能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LNG船舶运载大量极具爆炸性的低温液态天然气,危险性很大。驾引人员通过熟悉LNG码头概况及LNG船舶操纵特性、利用高超的引航技艺靠泊船舶等对LNG船舶的安全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9.
为促进液化天然气在内河船舶动力燃料上的应用,需加快对内河航道LNG加注站进行布局规划。针对内河LNG加注站布局规划的方法进行研究,借鉴港口布局规划和LNG加注站设计相关经验,提出内河液化天然气加注站布局规划的思路及方法,包括加注站规模需求确定、空间布局规划等,并以广东省内河为例进行布局规划。提出的方法可为我国内河LNG加注站的布局规划提供借鉴,得到的布局规划成果能够为内河LNG加注站的建设起到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动态     
<正>中国内河第一艘LNG船在武汉成功试航2010年8月3日晚,中国内河第一艘液化天然气(LNG)船舶在武汉成功试航,实现了内河航运清洁能源船舶"零"的突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