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王岩  孙寿保  徐峰  徐鹏鹏 《水运工程》2020,(12):161-165
针对长江尹公洲航段通航环境复杂、通过能力趋于饱和、船舶事故多发的问题,运用数据分析的方法,分析船舶交通流特征和水文气象条件影响,指出尹公洲航段面临的关键问题。通过分析焦北滩南汊河槽历史演变和实地调研,提出将焦北滩南汊建设成内河Ⅲ级航道的设想和规划,以及需要采取的工程技术措施。通过分析新航道开通对尹公洲航段通航环境的影响,得出开通焦北滩南汊航道可改善尹公洲航段通航条件、提升通过能力、降低安全风险的结论。进而分析新开航道后的安全、经济、环保效益及其他优势,最后建议针对开通焦北滩南汊航道开展更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艾跃宏 《世界海运》2013,36(6):18-21
上海港北槽深水航道是重载船舶进出上海港和长江内港的咽喉要道。该航段存在流急、船舶密度大且横流影响较大等特点。特别是文中提到的几个航段,船位控制较难,经常出现会船困难甚至紧迫局面。就北槽航道三个受流影响最大且进出口船会船相对困难的航段,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航法,以使控制船位较困难的船舶航行时相对容易,确保安全会船。  相似文献   

3.
随着长三角地区的航运飞速发展,作为进入上海港和长江沿岸港口的必经之路——外高桥航段,其船舶数量和密度大幅上升,为了配合已实施的《长江上海段船舶定线制规定》,为船舶航行提供一个快捷安全的航道,并使北槽深水航道和黄浦江航段的船舶限速有一个合理的衔接,提出了限速12kn的观点,进行了可行性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长江是我国内河运输的"黄金水道",近年来由于自然或人为的原因致使一些航段水流变化,航道变迁,通航环境变差,已影响到了船舶的航行安全。论文从分析长江下游著名的尹公洲航段(和畅洲南汊航道)面临复杂的通航环境入手,对开通和畅洲北汊航道的必要性与可行性进行比较分析,对减释和畅洲南汊航道的通航压力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5.
<正>0 引言长江口九段沙警戒区是上海港南槽航道与南支航道的交会水域,航道狭窄、水流复杂、通航船舶密集,历来是船舶航行高风险水域和水上安全事故多发水域[1]。船舶碰撞九段灯船事故时有发生,容易造成助航设施和船舶损失,对该水域的安全航行和管理进行研究有一定的意义。1 水域情况1.1 地理位置九段沙警戒区位于长江南槽航道上、下段衔接处,由九段灯船及其上游的A26、A28、A29、S35灯浮等助航设施围闭区域(见图1),是南槽航段  相似文献   

6.
航道承载着具有OD点对的船舶组成的交通流,航道通过能力表示航道的交通承载能力。将多级航道中各港口视为网络模型中的节点,各航段视为网络模型中的连线,考虑与航道通过能力密切相关的航道货流OD结构,建立了以任意起点港和终点港之间货流量为变量,各货流量或货物周转量之和最大为目标函数,航段通过能力、港口设计通过能力及碍航建筑物通过能力为限制条件的OD结构网络模型,来测算多级航道通过能力。  相似文献   

7.
水域通航安全评估未确知测度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域通航安全评估是一个涉及多因素的系统工程.为水域通航安全性进行定量评估,应用未确知测度理论建立了水域通航安全评估模型.利用此模型对珠江口水域的担杆水道、大濠水道、伶仃水道、虎门水道、大虎水道、莲花山西航道、莲花山东航道、黄埔水道等航段进行了评估.评估结果与实际相符,证明建立的模型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引入模糊子集的证据理论在船舶安全评估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结合D-S证据理论和模糊理论的安全评估方法.从实际应用的角度出发,将证据空间中的事件视为模糊子集,通过引入模糊子集,更好地描述了专家意见(或知识),给出了证据函数的表示.最后,结合某船舶系统,给出了安全评估的具体实现过程.结果表明,该方法可靠、有效,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长江南京以下12. 5 m深水航道二期工程实施后,落成洲段航道整治效果显著,船舶流量增加且大型化趋势明显。受嘶马弯道弯急流大、10. 5 m航道与12. 5 m航道共存、下行大小型船舶混航等影响,落成洲航段通航环境复杂,2017年洪季出现多起上行大型船舶错误驶出12. 5 m航道水域而出浅的险情。根据河床演变、流场和通航行为等分析研究,落成洲航段可考虑向左侧调整主航道平面、增设下行推荐航路实现大小型船舶分道通航、应用虚拟航标、完善航道整治工程等措施,以达成安全高效的通航格局。  相似文献   

10.
珠江水运杂志社: 现将广西桂平至贵港航段捞砂船严重影响船舶、安全航行的情况向你们反映,希望能通过有关部门予以解决,以保障船舶航行安全. 桂平至贵港航段捞沙船较多,主要分布在鸡儿滩上下、曾村转角处、浪滩头、福山出口处和桂平船闸面等.这些捞砂船一般停泊在航道弯曲处(估计弯曲处积砂较多),由于大部分砂船停泊在航道以内,因而对船舶特别是拖驳船队(一艘拖轮拖带六艘驳船)的航行安全影响非常大.  相似文献   

11.
1Introduction Withthedevelopmentofequipmentinsize,complexity andsystematization,ithasdrawnwideattentionof scholarsathomeandabroadtointroducetheinforma tionfusiontheoryintothefieldoffaultdiagnosis.Neu ralnetworktechnology[1,10]isconsideredpracticaland effe…  相似文献   

12.
基于模糊AHP和D-S理论的舰船设计质量评估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舰船的设计质量是决定舰船最终质量的最为关键的因素。提出运用模糊AHP和D-S理论相结合的方法对舰船设计质量进行评估,并将最优证据引入D-S理论,解决证据冲突问题,使评估结果更加科学合理。通过实例证明了方法的可行性,对控制舰船的设计质量以保证研制的顺利进行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根据影响连云港港主航道通航安全诸因素的特征,应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连云港港主航道的通航环境进行风险评价。评价目的在于通过分析影响连云港港主航道安全的因素,综合评价连云港港主航道的安全状态,并找出目前影响通航安全的主要因素,可供安全管理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4.
钢桩定位式抓斗船,由于其定位特点:占用施工水域小、避让影响小、定位精度高,广泛适用于开挖狭窄水域施工以及运营航道拓宽段施工。尤其在狭窄区域,其定位优势明显好于传统的锚缆式定位抓斗船。但抓斗船施工精度控制困难。结合工程实例,解决施工中出现的超深、施工安全以及施工质量等问题,结果比较满意,为工况相近的疏浚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分析核管道缺陷的特点并进行分类,根据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技术的原理,确定缺陷信息的融合模式和融合方法,建立基于D-S证据理论的检测信息时空融合流程。仿真和融合计算表明:该方法可以充分利用多种检测方法之间的互补信息以及核管道缺陷检测的历史数据,实现核管道缺陷类型快速而准确的判定,为提高核管道缺陷检测的可信度和智能化水平提供了一种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16.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推进,在部分河道内曾进行过较大强度的挖砂采石活动。目前随着生态和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无序开采活动基本绝迹,但已造成的影响短期内却不会消除。长江上游红灯碛滩挖砂采石影响凸显以后航道整治建筑物功能减弱,航道条件恶化,威胁通航安全。在航道维护中通过工程措施恢复原有航道整治建筑物功能,防止河段航道出浅碍航,取得较好的效果,并为后续进一步航道治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苏丽 《水运工程》2023,(4):149-154
广阳坝河段是三峡变动回水区朝天门—涪陵河段通航卡口河段之一,消落期需实施通行控制方能保障航行安全,严重制约了该段航道通过能力。针对广阳坝河段在消落期航道条件差的问题,采用实测地形对比的方法,对其河床演变进行分析,并对碍航特性进行论述。在此基础上,提出改善航道条件、提高航道尺度的整治方案,并分析其整治效果,可为提升朝天门—涪陵河段航道尺度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8.
基于D-S证据理论的舰船技术状态评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简要叙述船舶技术状态评估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D-S证据理论的舰船技术状态评估方法。介绍了船舶技术状态评估的重要性和发展现状,以及可处理由不知道所引起的不确定性的D-S证据理论和基于D-S证据理论的决策方法;通过实例详细阐述如何用D-S证据理论进行舰船技术状态评估。实例证明,通过应用D-S证据理论,提高了舰船技术状态评估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降低了评估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9.
曹欢  胡磊  谢文琪  杨建国 《造船技术》2020,(1):73-80,92
为提高柴油机这一复杂系统的故障诊断精度,在采集缸盖声发射信号、缸盖振动信号和机体声发射信号特征信息的基础上,利用3个BP神经网络进行局部诊断并获得证据体,对各证据体应用D S证据组合规则进行决策融合。针对D S证据理论在处理冲突证据时存在的局限性问题,提出一种多源加权融合的故障诊断方法。该方法利用各证据体对命题识别的正确率和证据体之间的距离对各证据体进行修正。故障模拟试验表明:提出的方法可提高柴油机的故障诊断精度,充分验证其应用在柴油机故障诊断中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