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为提高远洋渔船规范的科学性、适用性和可操作性,中国船级社在现行渔船规范的基础上编制了《钢质远洋渔船建造规范(2021)》综合文本。《钢质远洋渔船建造规范》是中国船级社开展远洋渔船检验的基础规范,适用于船长大于等于24 m的钢质远洋渔船,包括船体结构、轮机、电气设备、冷藏与速冻装置以及渔捞起重设备等技术要求,旨在控制渔船的安全与质量达到适当水平。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过度捕捞导致近海渔业资源逐渐枯竭,而深海和远洋蕴藏着丰富的渔业资源,也是各个国家渔业发展的重点。海上渔船的管理和船队调度具有重要的意义,良好的管理和调度可以提高渔业捕捞、运输的效率,降低渔业成本。物联网技术将互联网和传感器技术相结合,近年来在各种领域获得了广泛的应用。本文的研究重点是远洋渔船的智能化管理和调度,本文系统的介绍了物联网技术的结构组成,并将物联网技术和GPS定位技术应用到渔船管理和调度系统,优化了远洋渔船的调度路线和资源配置,对降低远洋渔船的作业成本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正>如何打造一支高质量渔船船队,紧跟和引领国际渔业和渔船发展步伐,是中国渔业界直面的问题。渔检转隶,中国开启了打造高质量渔船船队的新征程。中国是世界第一渔业大国,远洋渔船船队作业范围涉及42个国家和地区管辖海域,以及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公海和南极海域。为适应国际远洋渔业发展趋势,国家于2018年及时做出推进船检体制改革的重大战略决策,为我国建设专业化、标准化、现代化远洋渔船船队开启了新征程。  相似文献   

4.
《江苏船舶》2015,(5):4-7
大型多功能远洋渔船由于其主尺度的特殊性和结构形式的多样化,我国现行钢质海洋渔船建造规范(1998)已不能完全适用于船体构件。为保证船体结构在船舶全寿命期内更加安全,全船有限元强度分析是很有必要的。以某大型多功能远洋秋刀兼鱿鱼钓船为例,通过载荷预报软件计算得到全船有限元分析时需要的波浪载荷,建立其全船结构有限元模型并加载,进行全船有限元分析。分析结果可为渔船优化设计提供参考,对大型多功能远洋渔船全船结构强度直接计算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前,香港渔民大多沿用70年代的木质渔船,这些渔船多数是船长小于20米、马力较小的近海作业渔船,因其投资少、易操作等特点,长期在近海捕捞生产中占据一定的地位,但与大型钢质渔船相比存在下列问题:  相似文献   

6.
简讯     
ZC《钢质海船入级与建造规范》(1989)于12月1日起生效中国船级社(ZC)最近公布了(1989)《钢质海船入级与建造规范》,并定于1989年12月1日起生效。《海规》(1989)较1983年版作了很多修改,并包含了自1983年后,对《海规》(1983)历次修改迎报的内容。在船体结构篇章内,明  相似文献   

7.
我国渔船的发展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曲广善 《船舶》2000,(4):6-10
20世纪90年代,在近海资源衰退和亚洲金融危机不利条件下,我国海洋捕捞量仍呈增长势头。海洋机动渔船总量也基本上保持增长,并出现了船型多样化、节能化,出口批量增大等发展趋势。21世纪,制约我国渔船发展的因素仍然很多,我国应继续开拓国外渔船市场,成为渔船出口大国。建造技术含量高的远洋渔船。在控制国内渔船总量的同时,以技术创新推动小型玻璃钢渔船的产业化。渔船的发展应与水产品加工、资源保护和开发、增养殖、  相似文献   

8.
2018年4月20日,渔船检验职责正式转隶到交通运输部,标志着渔船检验开启了新的历史征程。两年来,中国船级社(CCS)认真落实交通运输部“先转隶,后理顺,再规范”的要求和机构改革工作总体安排,扎实推进远洋渔船检验职责划转工作,实现了商、渔船舶检验工作初步融合,有效提升了远洋渔船检验工作质量,取得良好的社会反响。对于下一步工作,交通运输部党组书记杨传堂明确指出,要尽快实现从物理融合到化学融合,实现“1加1大于2”的效果。那么,CCS如何着力推进物理融合向化学融合的转变,保证远洋渔船安全质量,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提升我国远洋渔业国际竞争力?围绕这一问题,记者专访了CCS副总裁钟小金。  相似文献   

9.
韩翔希 《船舶工程》2019,41(4):前插6-前插15
正最近几十年来,由于海洋开发的规模不断扩大和深化,对于社会和经济发展而言,海洋的作用日益增大。海洋渔业作为海洋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重要地位无法替代。由于对近海渔业资源的过渡捕捞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再加上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实施,海洋渔业由近海向远洋转型升级已成为当今国际海洋渔业发展的潮流。远洋渔船是开发远洋渔业资源最重要的工具。世界渔业强国早就对远洋渔船进行了系列的研究开发工作,并建造了相当多一批远洋渔船,且渔船尺度越来越大。可以肯定的说,远洋渔船船型开发的方向决定着一个国家在远洋渔业领域的前途。  相似文献   

10.
项立扬  王万勇 《船舶》2019,30(2):7-12
通过极限完整稳性分析方法,对比国际海事组织(IMO)《托雷莫里诺斯国际渔船安全公约》、《2008国际完整稳性规则》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船舶检验局《渔业船舶法定检验规则-远洋渔船2015》对远洋渔船的稳性要求,以国内首艘南极磷虾捕捞加工船"深蓝"号为例,分析极限完整稳性临界条款,探讨远洋拖网加工渔船在极地环境下的设计工况与极限完整稳性,以对远洋拖网加工渔船和极地水域作业船舶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殷缶  梅深 《水道港口》2012,(3):250-250
在2012年5月23日召开的中国渔船装备技术发展论坛上,中国渔业船舶检验局首次发布了十大渔船标准化船型。这十大标准化船型是广西渔轮厂等造船厂建造的41.38m钢质拖网渔船、43.6m钢质灯光围捕渔船、37.8m钢质单甲板灯光围网渔船、32.98m玻璃钢拖网渔船、21.3m玻璃钢拖网渔船、  相似文献   

12.
远洋渔业是我国海洋渔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远洋渔船的装备水平、技术含量是一个国家远洋渔业发展水平的集中体现。介绍了目前我国远洋渔业几种主要渔船装备的发展过程和现状,对比国外先进渔业装备自动化、信息化和专业化的特点,分析世界渔业装备科技发展趋势。从渔业船舶设计、捕捞装备和助渔仪器研发等方面重点梳理了“十二·五”以来我国渔业装备研究进展和存在的差距。围绕我国现代渔业建设发展要求,对我国远洋渔船装备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指出远洋渔业装备发展的重点方向,为我国远洋渔业相关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正推进船舶节能减排、降低能源消耗及减少污染排放对促进渔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地渔业主管部门积极在船舶、养殖和加工等领域开展节油、节水、降耗、减排等工作,为今后进一步开展节能减排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远洋捕捞渔船能耗高的原因渔船材质落后。我国海洋捕捞的中小型渔船中木质渔船占80%左右,钢质渔船不超过18%,节能效果比较好的玻璃  相似文献   

14.
正在日前召开的中国渔船装备技术发展论坛上,中国渔业船舶检验局首次发布了十大渔船标准化船型。这十大标准化船型分别为41.38m钢质托网渔船,43.6m钢质灯光围捕渔船,37.8m钢质单甲板灯光围网渔船,32.98m玻璃钢拖网渔船,21.3m玻璃钢拖网渔船,16m玻璃钢休闲渔船,36.8m钢质双甲板托网渔船,34m钢质拖网渔船,SH821型桁拖杆拖网渔船,65m远洋鱿鱼钓船。  相似文献   

15.
《中国船检》2005,(8):49-49
中国船级社2005年7月29日下发“关于《钢质海船入级与建造规范2005修改通报》生效的通知”的通函,全文如下:中国船级社《钢质海船入级与建造规范2005修改通报》于2005年8月1日生效。《钢质海船入级与建造规范2005修改通报》在保持现有规范格式的基础上,进一步与国际接轨,全面纳  相似文献   

16.
《中国船检》2012,(5):I0006-I0006
经中国船级社技术委员会审议通过并经中国船级社总裁签署批准.《钢质海船入级规范》2012年修改通报即将于2012年7月1日生效。该修改通报将与《钢质海船入级规范》2009及2010、2011修改通报汇编成《钢质海船入级规范》2012综合文本。  相似文献   

17.
张灿刚  周安昌 《船艇》2001,(11):22-25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海洋的竞争更加激烈。近海渔业资源衰减,传统捕捞区域减少,海洋渔业结构需要调整。进军海洋给渔船修造业带来了机遇,面临着挑战。只有以创新为动力,开发远洋渔船才能为建设海上山东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8.
远洋渔船是指从事远洋捕捞生产的船舶,动力基本在300KW以上,通常配有冷藏加工设备.由于远洋渔船的技术含量对于捕鱼作业有着决定性的影响,所以远洋渔船的开发情况决定着一个国家在远洋渔业领域的前途.  相似文献   

19.
《中国船检》2008,(3):90-90
中国船级社2008年2月29日下发“关于我社《钢质海船入级规范2008修改通报》生效的通知”全文如下: 中国船级社编制《钢质海船入级规范2008修改通报》将于2008年4月1日生效。  相似文献   

20.
为探索国内现有近海渔船新的发展方向,缓解国内渔场的捕捞压力,以某近海灯光围网渔船为对象,将其主船体割开、加长并变更为远洋航区,重点对改装船型的结构强度和完整稳性进行校核,提出结构加强和提高加长船型稳性安全的改装方法。结果表明,改装后船型的结构和稳性能满足法规对远洋渔船的要求,示范船型在装载量、续航力等方面有较大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