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海运、河运增长迅速,船舶污水处理日益受到广泛关注。本文以海洋船舶为主要研究对象,综述了海洋船舶污水的类型、水质特征、处理技术研究和应用进展,并展望了海洋船舶污水处理的膜生物反应器研究与应用方向。海洋船舶污水主要指压舱水以外的船舶污水,主要包括船舶生活污水和含油污水。海洋船舶生活污水的水质、水量随乘员变化较大,呈现污染物浓度高、变化大等特征,其中黑水污染物浓度BOD5991~5840 mg/L,SS 1180~4980 mg/L;含油污水成分复杂,乳化程度高,舱底水中含油量可达50000 mg/L。虽然海洋船舶污水排放标准随海域变化较大,但日益严格,这导致船舶污水处理对空间、运行维护的要求高,因此,膜生物反应器成为海洋船舶生活污水处理研究与应用的主流技术。  相似文献   

2.
<正>2022年度,船舶与海洋领域共发布国际标准56项,内容涉及船舶设计、环境保护、电气、机械、舾装、救生、消防、导航、小艇、大型游艇、内河船舶、智能船舶、海上结构物、海洋技术等领域,详见表1。2022年度,船舶与海洋领域新立项国际标准项目40项,内容涉及船舶设计、材料、电气、机械、舾装、智能船舶、大型游艇、小艇、海事教育、海洋技术、海上结构物等领域,详见表2。  相似文献   

3.
江苏科技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一九五三年创建于上海黄浦江江畔。经过半个世纪的建设与发展,形成了“以船为主,水陆结合;以民为主,军民结合;面向企业,侧重制造;立足江苏,面向全国。”的办学特色,在江苏省及全国造船界享有一定声誉。现设有二个硕士点,四个本科专业,三个成人教育专科专业,一个成人教育本科专业,两个成人教育专升本专业,在读各类学生近2000人。全院现设船舶工程系、土木工程系、工程试验中心、船舶设计研究所、建筑设计所。全院现有教职工78人,其中共享院上1人,正高职12人,副高职21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50%以上,已形成了船舶与海洋结构物结构性能、船舶与海洋结构物先进制造技术、船舶与海洋结构物流体力学性能、钢结构、岩土工程等五个稳定且具有国内先进水甲的研究方向。2001年“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学科被确定为江苏省“十五”重点建设学科;2002年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被确定为国防科工委重点建设专业;2003年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被确定为江苏省高等学校品牌建设专业;船舶与海洋工程结构力学学科梯队1997年被评为江苏省普通高校优秀学科梯队;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学科梯队2002年被评为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省级优秀学科梯队;船舶与海洋工程教研室2000年被评为江苏优秀教师群体;船舶与海洋工程教师党支部2001年被评为江苏省高等学校先进基层党组织;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拥有江苏省重点实验室“船舶先进设计制造技术实验室”。  相似文献   

4.
海运、河运增长迅速,船舶污水处理日益受到广泛关注。本文以海洋船舶为主要研究对象,综述了海洋船舶污水的类型、水质特征、处理技术研究和应用进展,并展望了海洋船舶污水处理的膜生物反应器研究与应用方向。海洋船舶污水主要指压舱水以外的船舶污水,主要包括船舶生活污水和含油污水。海洋船舶生活污水的水质、水量随乘员变化较大,呈现污染物浓度高、变化大等特征,其中黑水污染物浓度BOD5 991~5 840 mg/L,SS1 180~4 980 mg/L;含油污水成分复杂,乳化程度高,舱底水中含油量可达50 000 mg/L。虽然海洋船舶污水排放标准随海域变化较大,但日益严格,这导致船舶污水处理对空间、运行维护的要求高,因此,膜生物反应器成为海洋船舶生活污水处理研究与应用的主流技术。  相似文献   

5.
海洋科学是以调查为基础开展的科学,获取有效、高质量的海洋探测数据是认知海洋、研究海洋、开发、利用海洋的基础。科学考察船是获取海洋探测数据的重要基础平台,其管理与运行水平,决定了其运行效率。先进的船舶性能是基本的先决条件;完善的科考设备是获取精准海洋科考资料的关键技术支撑;规范的船舶管理是有效运行的有力保障;技术队伍是获取科学、准确调查资料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聂育仁 《水运管理》2014,36(9):10-12
分析2013年重点监测海洋船舶和内河船舶的油耗总量、单位油耗,对干散货船、集装箱船、油船等海洋运输不同船型和内河货运船舶的不同船型进行监测,分析不同船型、吨位的油耗特点及相关影响因素,同时针对不同船型提出相应的建议:对于干散货船,应加快淘汰老旧船舶,调整船舶动力结构;对于油船在货源充足的情况下,大型化更有利于油船节能降耗。  相似文献   

7.
《机电设备》2014,(6):8-9
10月21日,为适应船舶产业发展新要求,推动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促进船舶与海洋工程技术进步,优化产业结构、加快转型升级,实现产业持续健康发展,中国造船工程学会举办了“海洋与船舶科学技术论坛”。论坛围绕“以船舶产业为桥梁,认知海洋、开发海洋、管控海洋、和谐海洋,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洋强国”主题,邀请国内外权威专家及学科领军人物进行了专业探讨。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决船舶与海洋大数据算法模型资源共享问题,本文构建船舶与海洋大数据算法模型资源共享系统,系统具备研制、优化、集成船舶行业和海洋领域专用算法模型资源能力,以源代码或二进制库方式对船舶行业和海洋领域专用算法模型资源进行集成,通过Restful API接口方式为外部授权应用系统提供模型算法计算服务。性能测试结果表明,船舶与海洋大数据算法模型资源共享系统具备多用户并发算法模型资源共享服务能力和性能可扩展性。  相似文献   

9.
《江苏船舶》2011,(5):40
<正>《江苏船舶》杂志是目前国内销量最大的船舶技术类杂志之一,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主要内容包括:内河及海洋船舶、渔船、高性能船、高速船、玻璃钢船、工程船、船舶检验、船用设备及新材料介绍、各种设计与  相似文献   

10.
为节约能源损耗,推进对海洋中波浪能的充分利用,概述了波浪能利用技术在船舶上的应用,分析现有波浪能装置在趸船或海洋平台上的应用,提出解决航行船舶利用波浪能的难题的总体思路,总结船舶使用波浪能利用技术的发展趋向;将波浪能发电装置应用于航行中的船舶,可以有效降低船舶航行时的碳排放,达到船舶节能减排的目的,实现绿色航运。  相似文献   

11.
中国电科     
正CEIC4001-587-587中电科(宁波)海洋电子研究院有限公司主要从事以船舶(海工)电子设备为主的高科技海洋电子装备研制开发和集成运营,是中国电科海洋信息产业的重要支撑和海洋电子装备创新与产业化的主要平台。在国家大力倡导发展海洋经济的新形势下,中国电科自主研发了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船舶(海工)通信导航系统产品、船舶自动化系列产品、海洋无人平台系列产品、智能船舶核心技术及海洋信息化建设系统解决方案等。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世界经济的迅猛发展、国际海运贸易量的增加和海洋石油开采业的发展,海洋特种船舶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未来前景看好。目前,在海洋特种船舶中半潜船、海洋救助船、重吊船、海洋供应船占有很大比例,具有重要的地位,本文将着重介绍这些船舶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相似文献   

13.
为了满足节能减排及降低运营成本的需求,本文基于云计算,研究了海洋风场对船舶航向的影响,为海洋风力助航提供指导。首先本文分析海洋风场的风力分布特性;然后构建定速航向下风力助航的能耗模型及主机定输出时海洋风场对船舶航行的推动模型;最后提出结合云计算的航线优化方法及适度绕航方法。  相似文献   

14.
<正>2015年6月,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SDARI)为中海油服进行设计的12 000 HP深水三用工作船"海洋石油670"、8 000 HP深水三用工作船"海洋石油641"、6 000 HP深水供应船"海洋石油616"先后在上海船厂、广东中远船务、中船黄埔文冲船舶有限公司交  相似文献   

15.
从船舶污染海洋的角度,分析了船舶造成海洋污染的种类及原因,提出了构建法律体系、建立反应机制、增强环保意识、完善接受设备、加强监管鉴定等措施防止船舶污染海洋环境。  相似文献   

16.
《航海》2015,(1)
<正>现有远洋综合考察船三艘:"科学"轮"科学一号"轮"科学三号"轮一艘近岸科学考察船"创新"浮码头一座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船舶中心是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科学考察船队的管理机构。中心现有职工120人,其中岸上管理人员9人,船舶实验室技术人员22人,干部船员37人。船舶中心是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海上科学考察活动的强力支撑体系,承担过多项大型国际、国内综合科学考察项目,如国家"126"、"863"、"908"、"973"等重大科研出海项目。船舶航次项目涉及海洋地质、地球物理、水文、气象、化学、生物、海洋环保、海底缆线路由调查等多方面学科,取得了大量海洋观测现场资料,为我国海洋科学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7.
海洋环境污染中有35%是由于船舶污染引起,为此从船舶对海洋环境造成污染的主要物质方面分析了船舶对海洋环境造成污染的途径及其污染特征,以限制船舶污染物排放,保护海洋环境为目的,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船舶污染防治的对策与措施。随着航运业和海洋开发的空前发展,海洋环境的污染越来越严重,从船舶上排入海洋及大气中的各种有害物质的数量也与日俱增,同时,船舶作  相似文献   

18.
随着智能船舶技术的发展,传统船舶的性能测试评估方法已无法充分满足智能船舶的多元化应用需求。在传统船舶性能测试的基础上,智能船舶的测试更应结合用户使用需求,充分考虑如海洋科学调查、海洋考古搜寻等实际作业任务对智能船舶的测试要求。围绕智能航行、智能探测等智能船舶的核心应用功能,对海洋科考和考古搜寻的典型作业任务进行分析研究,提出一种基于作业任务的智能船舶性能测试场景规划,为构建服务于作业任务的智能船舶性能评估方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船舶》2017,28(5)
<正>为总结近年来国内海洋科学考察船领域的成果,交流我国科学考察船在需求、设计、建造和配套领域的技术经验,共谋科学考察船未来,10月20日,2017海洋科学考察船技术高峰论坛在上海隆重召开。此次论坛由上海市船舶与海洋工程学会、中国造船工程学会船舶设计学术委员会、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第七○八研究所共同主办,上海市船舶工程重点实验室协办,《船舶》编辑部承办。论坛以"专业·  相似文献   

20.
随着船舶和海洋平台的发展,船舶电力系统的新技术层出不穷、日新月异。本文拟简要介绍国内外近年来船舶电力系统的新技术。主要介绍船舶电力系统的谐波补偿、新型船舶电站同步测量控制装置、回归统计法在船舶电站总容量估算中的应用,船舶电站功率的计算机统计计算,船舶中压电力系统中性点接地方式以及海洋采油平台和渔船电气设计的特殊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