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谷雨 《航海》2002,(1):5-9
陶醉在仙境中 36岁的韦斯麦是德国巴伐利亚一所中学的生物教师。表姐莉达1987年嫁到挪威南部的小镇——塞厄约尔。以后,俩人就一直没有见过面。1999年6月,韦斯麦决定利用休假前去探望她。17日,他乘坐的客机在挪威第二大城市卑尔根的一个机场降落。莉达早已在等候了。见面后,他们都非常高兴,相互问候了一番,表姐开车接他回家。 韦斯麦是第一次来到挪威,一路上,酷爱旅游的他自然仔细地观赏着车窗外别致的风光。 时间在快乐的说笑中流逝。忽然,一个颇具北欧特色的湖引起了他的注意。 “太棒了!这叫什么湖?肯定很深!”韦斯麦  相似文献   

2.
船底脱险     
王志成 《航海》2004,(5):27-28
"都准备好了吗?"乔治·德克尔边穿潜水服边问搭档里奇。里奇一翘大拇指,俩人就从船舷边的潜水平台上跳进了比斯海,一下子潜到水下6米处、阴暗而冰冷的海水中。这时是6月的一个阳光明媚的星期五下午1点多钟。 德克尔,42岁,高中时就是个游泳健将。他和现年57岁的里奇都在迈阿密的比斯海船  相似文献   

3.
一名十二岁的男孩跳进了喷泉,当他的朋友惊恐地张望他的时侯,他便消失了。一九八一年一月十四日,在澳大利亚的墨尔本,气温高达华氏一百零七度。这是夏日里最炎热的一天,学校假期刚放了一半,乔伊斯林·霍普金斯看管着三个男孩。他们都热得快昏厥了,霍普金斯听他们整整  相似文献   

4.
邹青,今年38岁,属那百兽之王的虎.当年他从一家企业调到南京港公安局时,才19岁.在这以前,他并没有想到,他将会把整个的青春,乃至以后的人生献给橄榄色的事业.  相似文献   

5.
三代守标人     
从为了国家,到离不开--陈义 70多岁的时候他说,俺决不能离开灯塔,要义务为它服务一辈子. 80岁时他说,俺不算老,俺还要干它十年二十年呢! 1985年8月12日凌晨,硇洲灯塔管理员陈义在他值守的灯塔里安然逝世,享年80岁.从1955年上岛当灯塔管理员,他守了整整30年灯塔.从昂扬的来,到安详的走,作为一名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者,他为祖国的革命与建设事业奉献了自己的所有,却孑然一身什么也没有为自己留下.  相似文献   

6.
货舱不会自动显示有危险.几个小时前,搬运工人在船上来来往往完成了木材装船作业.然后,一位船员发现几把甲板扫帚落在了货舱出入干道底部,于是他决定“快速爬下”梯子,把扫帚拿上来.他还没有下到梯子底部,就跌了下去.几分钟后,他的同伴从舱口看到了他倒在下面,就毫不犹豫地冲下去救他.他们两个都没有活着回到甲板上.  相似文献   

7.
海国牒文     
陈建钊 《游艇业》2009,(5):146-147
吉米·巴菲特(Jimmy Buffett)是个63岁的老乡村歌手,在北美地区,被视为“沙滩音乐”的重要代表之一。他的歌迷被称为“鹦鹉头”(Parrotheads),因为他们通常都穿着夏威夷花T恤、戴着风格独特的鹦鹉帽来听他的演唱会,因此而得名。  相似文献   

8.
1876年,一位20来岁的年轻人只身来到芝加哥,他一无文化二无特长,为了生存,只好帮商店卖起了肥皂。随后他发现发酵粉利润高,立即投入所有的老本购进了一批发酵粉,结果他发现自己犯了一个错误--当地做发酵粉生意的远比卖肥皂的多,自己根本不是他们的对手。  相似文献   

9.
1 清朝福建水师提督施琅郑重地把一封信交给信使,并嘱咐:“你务必在八月中秋前.把它送到北京,送到皇上手里。务必!”信内装着一个足以震动中国、震动全球的消息;足以震动皇上,震动每一个中国人民的喜讯:台湾和平统一了! 2 那时还不到五十岁,任福建水师提督。他每每走出营帐,免不了就要长吁短叹一番。噢,太多了,流落异乡、行乞于市、饱受困苦的边民。他实在不想目睹这种惨状,可是作为水师提督.他又不得不经常出去巡视水师、察看地形。那天,他又带着几个侍卫,到一个营寨去督看操练。走到半路,见前面有两个身着清兵衣服的人。在用枪殴打驱赶两个衣服褴褛,行乞要饭的,及至走近,施琅发现他们不仅在殴打、驱赶,还在动手动脚调  相似文献   

10.
《中国修船》2004,(4):J001-J001
杨辉,中国共产党员.从部队退伍后便与船结下了不解之缘,成为山海关船厂铜工车间的一名普通工人.他在平凡而又艰苦的工作岗位上默默的奉献着.年仅33岁的他,因工作成绩突出曾荣获"秦皇岛劳动模范标兵"等多种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11.
张俊杰 《中国船检》2001,(6):31-32,37
俞锡春是一位颇具传奇色彩的科学考察船船长,他14岁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45年在第五海军学校学习,曾任北海舰队某舰艇航海长.1958年,23岁的俞锡春来到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工作,曾6任科学考察船船长,从驾驶木制"海鸥"号到排水量3300吨的"科学一号",屡建奇功.1993年10月,国务院为表彰他对我国科学技术事业作出的贡献,给予政府特殊津贴奖励.  相似文献   

12.
1876年,一位20来岁的年轻人只身来到芝加哥,他一无文化二无特长,为了生存,只好帮商店卖起了肥皂。随后他发现发酵粉利润高,立即投入所有的老本购进了一批发酵粉,结果他发现自己犯了一个错误一当地做发酵粉生意的远比卖肥皂的多,自己根本不是他们的对手。  相似文献   

13.
三代守标人     
<正> 每一个时代都有它独特的精神。岁月流逝,沧海桑田,对于几代守标人来说,海风海浪侵蚀老去了容貌,却留下了他们耐苦的足迹和绕梁不去的时代精神!——题记从为了国家,到离不开一陈义70多岁的时候他说,俺决不能离开灯塔,要义务为它服务一辈子。80岁时他说,俺不算老,俺还要干它十年二十年呢!1985年8月12日凌晨,硇洲灯塔管  相似文献   

14.
刘旭东 《航海》2002,(5):19-21
“上什么地方去,法纽奇?”米吉·沃德利尔一边询问罗恩,一边将装有小吃的野餐冰箱拎上快艇。 “我们还是去上次捡到很多贝壳的那座岛屿吧。”罗恩答道。他随即启动推进器,快艇在阳光普照的考特斯海上飞驰而去。 罗恩·法纽奇和米吉相约来到墨西哥的冈查加湾度假。俩人都对野营地旁海滩的优美景色和宁静赞赏不已。早上,几座拖车式活动房静静地停在一条简易飞机跑道旁,里面的收音机正传出天气预报:天气晴朗,阳光充沛。 米吉是美国俄勒冈州格兰兹帕斯的一名教  相似文献   

15.
1949年,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新中国成立后,马尾造船厂从战争的疮痍中重新站了起来.百年老厂经过几十年的不断发展,已形成了相当规模的地方厂家.回首历史,马尾造船厂曾经人才辈出,1876年7月10日,他们自己独立设计制造的蒸汽机船"艺新"号,出洋试航时,担任副监督的法国人德克碑称赞:"中华多好手,制作驾驶均可放手自为".历史进入20世纪80年代之后,马尾造船厂在改革大潮的冲击下,造船事业再度振兴,科技人才脱颖而出,刘依妹就是其中的一位.他今年55岁,是马尾造船厂放样工、高级技师,中国船舶界的全国劳动模范.在他的努力攻关下,马尾造船厂实现了从手工放样到电脑放样,从制造3000吨级船到敢于挑战世界上最难造的德国万吨轮,面对电脑不能解决的球鼻艏难题,他凭着一手"绝活"让德国专家叫绝……  相似文献   

16.
陈富强 《珠江水运》2012,(Z1):64-67
他,在深夜外海遭遇险情,第一时间向他们寻求援助。他,在深夜坚持值守,只为在第一时间给他们提供援助。他们是海上交通的监督与管理者,当他们在海上遭遇危难的时候,他们在第一时间奔赴现场,不论大风还是大浪,有需要的地方,就有身着共和国海事徽章的身影。3月20日凌晨2:43,"铃铃铃……"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响彻在茂名海事局水东海事处值班室,当值班员付燕伟拿起电话时,惠州籍集装箱船"惠湾303"船船长急促的声音出现在他耳  相似文献   

17.
1866年3月14日(清朝同治五年正月廿八日)拂晓,几辆官驿马车迎着扑面风沙,奔向天津卫。到了码头,从车上跳下五个身穿官服的人,他们是那时第一个赴欧旅游考察团。其中有一位年仅19岁,他就是后来在中西交通史上声名卓著的张德彝。  相似文献   

18.
他,在深夜外海遭遇险情,第一时间向他们寻求援助。他,在深夜坚持值守,只为在第一时间给他们提供援助。他们是海上交通的监督与管理者,当他们在海上遭遇危难的时候,他们在第一时间奔赴现场,不论大风还是大浪,有需要的地方,就有身着共和国海事徽章的身影。  相似文献   

19.
抗日民族英雄杨靖宇常说:"向侵略者屈服的人,决不是一个真正的中国人!"而他,就是一个至死不向侵略者屈服的真正的中国人.杨靖宇,1905年出生在河南省确山县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五岁那年就失去了父亲,他和母亲、妹妹依靠叔叔,生活十分艰难.  相似文献   

20.
《船艇》1989,(11)
管理即人际交往许多日本公司人事经理发现,在美国“年长的”并不完全就是“佼佼者”。一些年龄在四、五十岁富有经验的美国管理人员受雇于日本公司后,很多人发现按照日本的管理标准,自己竟然不合格。从简历来看,他们都很不错,具有必要的资历.但是,他们工作起来总是效果不佳。他们缺少什么呢?缺乏的是和别人保持和谐的关系,他们和同事相处得不融洽。原来他们缺乏人际关系的技巧。一个人要是不懂得正确处理人际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