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航海》2023,(1):1-2
<正>黄嵘不愧是“雪龙”的灵魂人物之一,先后担任“雪龙”号、“雪龙2”号政委兼轮机长,参加了17次南、北极科学考察任务,全程参加了中国首制极地考察破冰船的建造,并保障“雪龙2”号进行了首次南、北极科学考察任务,在极地考察破冰船建造和运行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他毕业于大连海事大学,长期工作在极地科考第一线,致力于极地破冰船动力配置研究。他授权《极地船用直升机喷气燃料加油系统》等发明专利7项,多次被评为优秀南、北极考察队员,先进工作者,  相似文献   

2.
当地时间8月2日22时,“霉龙”号穿越巴伦支海后抵达北冰洋-大西洋扇区的第一个海洋调查站点,这标志着由中国国家海洋局组织实施的北极东北航道首航任务已顺利完成。这是中国科考船历史上首次通过北极航线和首次正式访问北极国家,也是我国时间最长、航程最远、考察内容最丰富的一次北极科考。此次“雪龙”船成功首航北极东北航道,不仅为中国海洋科考打通了一条连接大两洋和太平洋的北极通道,同时为中国开辟了第二条连接欧亚两大洲的远洋运输线。  相似文献   

3.
《船舶工程》2021,43(7)
7月12日,中国第12次北极科学考察队12日搭乘"雪龙2"号从上海出发,前往北极执行科学考察任务.本次考察是"十四五"期间中国组织开展的首次北极科学考察活动. "雪龙2"号是我国第一艘自主建造的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也是世界上第一艘双向破冰极地科考船.作为一艘智能化的极地科考船,"雪龙2"号有着多项技术创新:搭载双向破冰技术,可以在1.5 m厚冰层中连续破冰前进,可原地360°自由转动,装备各种国际先进的海洋和考察设备,可执行多样化科学考察任务.  相似文献   

4.
正2017年9月6日,中国第八次北极科学考察队搭乘"雪龙"船成功穿越北极西北航道,开辟了大西洋沿岸北美经济圈至东北亚经济圈的海上新通道。"雪龙"号科考船历时8天时间穿越北极群岛,这标志着我国船舶首次试航北极西北航道取得成功。北极西北航道是连接北太平洋与北大西洋的一条海上通道,由于该航道经过的北极群岛区域一年大部分时间都被  相似文献   

5.
《航海》2009,(6):45-45
10月11日,“雪龙”号载着我国第26次南极科考队从上海基地起航。此次共有251名考察队员,是自1984年我国首次南极考察以来人员最多的一次;考察队将执行59项科学考察任务,是我国南极考察历史上迄今任务最重的一次。  相似文献   

6.
中国船舶首次穿越北极东北航道纪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北冰洋海冰的快速消融,使北极东北航道的开通成为了可能。我国第五次北极科学考察队乘坐中国"雪龙"号极地考察船,完成了我国航海史上在北极东北航道的首次航行。笔者参加了我国第五次北极科学考察,记录了从2012年7月22日至8月2日"雪龙"号船首航东北航道的实际情况和航经水域的气象水文特点,并对东北航道的适航性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正中国第八次北极科学考察队搭乘"雪龙"船于2017年9月6日成功穿越北极西北航道,开辟了大西洋沿岸北美经济圈至东北亚经济圈的海上新通道。"雪龙"号科考船历时8天时间,穿越了北极群岛,在北京时间9月6日17时40分到达了北冰洋波弗特海域,这标志着我国船舶首次试航北极西北航道取得成  相似文献   

8.
《航海》2008,(3):F0002-F0002
4月15日,“雪龙”号载着第24次南极科学考察队217名队员凯旋,抵达中国极地考察国内基地码头。这是“雪龙”号历史上航行路线最长、跨越经度最广的远航。科考队共完成46项科学考察和11项后勤保障任务。其中,备受国际瞩目的南极内陆冰盖考察圆满成功,17名队员于1月12日在人类历史上再度登顶南极内陆冰盖最高点——海拔4093米的冰穹A,  相似文献   

9.
3月24日,由江南船厂修船部承修的“雪龙”号极地科学考察船,在完成中国第21次南极考察后安全顺利抵达上海。为保证这次“雪龙”号完成中国新世纪以来最大规模的一次科学考察活动,2004年6月,圆满完成了“雪龙”号极地科考船巨型轴系的特检任务,并创造了在国内首次不请国外服务商  相似文献   

10.
黄嵘 《船舶》2023,(1):72-79
随着世界各国对于南北两极地区资源与权益活动的争夺进一步升温,极地越发成为关注热点。中国“十四五规划”及国家新的极地战略方针,对新的极地装备提出了迫切需求。文中介绍了“雪龙”号和“雪龙2”号极地科考破冰船近几年的航行情况,并结合我国南北极考察使用需求,提出了我国亟须建设极地重型破冰船的迫切要求;同时选取国外典型极地重型破冰船,分析了最新动力推进系统配置特点,提出对我国重型破冰船的破冰能力、防寒能力及动力形式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吴长荣 《航海》2012,(3):6-7
1895年,挪威探险家博尔赫格列文格,成为登上南极洲罗斯海入口处岬角第一人。这些远去的探险故事,已渐渐被人们遗忘。作为中国当代科考船“雪龙”号的年轻船长,沈权为我们谱写了令人称奇的南北极航海新故事。  相似文献   

12.
正7月12日,"雪龙2"号国产科考破冰船12日搭载62名科考队员从上海外高桥港中国极地考察国内基地码头前往北极执行中国第12次北极科考任务。外高桥边检站当日"一站式"办理船舶和人员出境边检手续。总长约122 m,宽约22 m,设计排水量近1.4万吨,续航力达到2万海里的"雪龙2"号是中国第一艘自主建造的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是名副其实的大国重器。  相似文献   

13.
正我们在"海运强国"战略的推进过程中,要充分重视北极航线的战略价值并制定相应的北极航线开发战略。随着北极海冰的逐渐消融,北极航线的商业价值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我国也在为未来北极航线的商业化运行做着积极的准备和努力。自2012年7月我国第五次北极科学考察队乘坐"雪龙"号科考船首次开启了探索东北航线之旅后,又于2013年和2015年中远"永盛"轮两次航行北极。此举迈出了中国商船取道北极航线的第一  相似文献   

14.
《航海科技动态》2012,(3):40-41
我国极地科学考察即将增添“生力军”。据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副主任翁立新介绍,我国第一艘“联合设计、自主建造”的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目前已完成概念设计,项目进展顺利,新破冰船计划于2014年下水“服役”,与“雪龙”号一起赴南北极进行科学考察。  相似文献   

15.
正0引言随着全球气候持续变暖,北极冰雪的融化速度超出预期,北极航线的开通不再是梦想,国际航运企业纷纷将目光投向这一未来的黄金航线[1]。2012年8月,"雪龙"号极地考察船完成我国航海史上北极东北航道的首次航行[2]。中国远洋海运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远海运集团")先后组织实施以"永盛"轮为旗舰的"首航北极"(2013年)、"再航北极、双向通行"(2015年)、"永盛+"(2016年)、"首航南极、服务科考"  相似文献   

16.
沈权 《航海》2014,(2):14-18
最近,“雪龙”号极地考察船在南极救援俄罗斯“绍卡利斯基院士”号科考船的行动受到从国家领导到普通百姓的极大关注。俄罗斯科考船被困南极、“雪龙”号的救援行动,让不少人对破冰船的工作方式、破冰能力以及南极航行风险产生了浓厚兴趣。  相似文献   

17.
“雪龙”号主机飞轮为铸铁材质,由于长期与铸钢材料的盘车机齿轮啮合磨损,而且,该盘车系统的齿轮模式设计过大,齿轮啮合力过大,造成几乎全部齿轮损伤,成为长期困扰船东的一个问题。由于“雪龙”号的科学考察日程早已确定,不能安排“雪龙”号进坞拆卸修理,只能就地更换齿轮外圈。  相似文献   

18.
笔者根据第21次南极考察随“雪龙”号船实航状况调研情况,较深入地了解、分析了船舶现状,阐述了“雪龙”号船改造设计基本构想与局部设计要点。  相似文献   

19.
高元兴  赵建人 《航海》2008,(4):13-14
今年4月,我国极地科学考察船“雪龙”号载着第24次南极科学考察队圆满完成任务,凯旋而归。这是“雪龙”号历史上航行时间最长、跨越经度最广的一次远航。而在如此之长、如此艰苦的航行中,其中的后勤保障和生活饮食需求又该是多么重要的一环。令人高兴和自豪的是,在“雪龙”号远航途中所需的食品中,有50%~60%是上海远洋船舶供应公司供应的,还有一些船舶物料也由他们供应。  相似文献   

20.
2020年12月27日,第六届中国工业大奖、表彰奖、提名奖企业和项目名单正式发布。中国船舶集团旗下江南造船的“雪龙2”号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项目获得项目类中国工业大奖。这也是继“蚊龙”号载人潜水器、航母工程、“蓝鲸一号”新一代超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新一代核潜艇研制之后,造船业第五个获得中国工业大奖殊荣的项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