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以翔实的数据,由浅入深地论述了港口对城市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港口城市的明显优势,以及利用港口城市发展战略带动全国经济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2.
港口城市是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的载体,而港口已日益成为港口城市的核心资源优势,是城市经济发展的推进器。对港口城市而言,如何充分利用港口优势,实现港城互动协调发展,对港口所在城市的经济发展,甚至整个区域的经济发展意义重大。以宁波北仑港为例分析了港口和城市通过城市产业结构的调整、港口科学规划、加大投入力度、港区一体化发展以及改善港口通过环境等方式促进港城协调发展,以实现"港兴城兴,港荣城荣"。  相似文献   

3.
现代港口经济已经成为支持世界经济、国际贸易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港口对港口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并一直辐射到港口的腹地城市。中国港口经济正面临着进一步发展的良好机遇和广阔的拓展空间。9月3日,由中国港口协会主办、中国港口杂志社和时代地产珠海公司共同承办的"2013中国港口城市经济研讨会"在美丽的滨海城市珠海隆重举行。本次研讨会的主题是"机遇发展、优化布局、自然和谐",十多位港口经济城市发展专家学者,以港口城市经济发展趋势为切入点,共同讨论了新形势下城市与港口如何合力发展、加强合作,如何共同促进港口城市和区域的协调发展,推进港口城  相似文献   

4.
长江集装箱港口众多,规模和吞吐能力差异较大,根据港口所处的地理位置、集装箱吞吐量和吞吐能力、港口依托的港口城市的规模等要素,本文分析了长江流域集装箱港口的发展格局,并对“十一五”期间长江集装箱运输进行了初步展望。  相似文献   

5.
宋勰超 《中国水运》2007,5(6):18-19
港口岸线是港口建设的基础性资源,稀缺且不可再生,是国家宝贵的战略资源。鉴于岸线资源的宝贵性和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各港口城市都在积极探索科学规范岸线管理的办法,对港口岸线占用单位征收岸线使用费就是其中的一项措施。然而,各地现行的港口岸线使用收费办法不尽相同,而且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尽快建立一套完善的岸线使用收费制度对提高港口岸线资源的利用效率,实现港口的可持续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全国沿海主要港口吞吐量与地区经济发展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焕彬  朱善庆 《中国港口》2009,(2):43-45,48
“以港兴城、以城促港、港城共荣、和谐发展”,是世界港口城市发展的一般规律,阐述了港口发展与所在城市地方经济发展相互促进的辩证关系。但人们对港城关系的认识往往注重在定性的层面.本文试图用计量经济学理论探讨港城发展相互促进的定量关系。为定量研究港城发展的关系.本文选取港口吞吐总量(TTL)代表港口发展水平的指标.港口所在城市的地区国内生产总值(GDP)代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指标。  相似文献   

7.
陈中 《中国港口》2005,(2):58-58
1月19日上午,福建省代省长黄小晶在参加省十届人大三次会议厦门代表团审议时表示,他非常赞成厦门必须用好港口,厦门只有在港口经济、港口城市、滨海旅游、海洋交通运输等方面有大的发展,才能带动厦门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作为主枢纽港厦门责无旁贷,作为和内地连接的窗口,厦门无论是建成亚洲营运中心还是国际中转港口,都当之无愧。省政府近期要专门听取一次关于厦门湾的汇报,  相似文献   

8.
加快内河港口建设 改变港口落后面貌金卫平在整个交通运输中,港口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但是,由于港口特别是内河港口的建设速度远远跟不上经济发展的需要,长期欠帐造成的港口基础设施陈旧落后和能力不足的矛盾已是相当突出,从而严重制约了水运事业的发展,成了整个航...  相似文献   

9.
一 港口是一个城市、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繁荣兴旺的重要因素。一般说,港口城市比内地城市发展快,港口林立的沿海地区比内陆地区发展快,滨海国家比内陆国家发达。 港口城市的发展必然以港口发展为契机,港口的繁荣又必然会促进港口城市的兴旺。所谓港举百业兴,港衰百业暗,这种港、城相依共荣的关系,早被古今中外的港、城发展史所证实。因此,如何加深认识港、城相依共荣的关系,根据港口资源及其腹地的最大可用性,制订规划,确定功能,分期建设,繁荣港城,是港口城市决策层一项不容忽视的议题。 二 我国的“九五”计划及2010年的宏伟目标已经确定,港口在实现这一宏伟目标时,必须充分发挥其应有功能,作出自己的贡献。港口的功能因港口的性质不同而各异。外向型商港,其功能必须满足发展国内外商品贸易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汕头港对汕头市经济发展的作用,以及大力发展港口经济,对于提高港口和城市综合竞争力,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贵港市既是一座具有2000多年历史的古城,也是华南地区新兴的内河港口城市.在现代化进程中,贵港市港口得到了长足发展,港城一体化进一步形成,港口经济已成为贵港市经济发展的新亮点."以港兴市,以港富市"战略的实施,对贵港市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水运工程》2007,(7):37-37
7月12日,上海市港口管理局局长许培星与智利瓦尔帕莱索港口公司主席赫尔曼.科雷阿在智利港口城市瓦尔帕莱索签订友好港口协议。我驻智利大使刘玉琴,经济商务参赞陈玉明、瓦尔帕莱索市所属的智利第五大区区长伊万等人出席了签字仪式。  相似文献   

13.
张华 《水运管理》1996,(4):38-39
澳大利亚港口管理体制及港口建设的特点张华一、澳大利亚港口行政管理体制澳大利亚是海洋环抱的国家,沿海和远洋运输对澳大利亚的经济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许多重要城市是先港后城、以港兴城,如墨尔本、悉尼、布里斯班等市。因此,州政府十分重视港口基础设施的建设...  相似文献   

14.
论港口城市的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惠凯 《中国港口》2004,(11):11-13
<正>港口城市,是指以港口为窗口,以一定的腹地为依托,以比较发达的港口经济为主导,连接陆地文明和海洋文明的城市。港口城市是城市的一种特定形式,是港口和城市的有机结合。城市作为港口的载体,只有在经济、政治、文化、历史等方面与港口有机融合,达到港城互动发展,才能成为港口城市。  相似文献   

15.
<正>港口岸线是港口建设的基础性资源,既稀缺,又不可再生,是国家的宝贵战略资源。鉴于岸线资源的宝贵性和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各港口城市都在积极探索科学规范岸线管理的办法,对港口岸线占用单位征收岸线使用费就是其中的一项措施。然而,各地现行的港口岸线使用收费办法不尽相同,而且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因此,尽快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岸线使用收费制度,对提高港口岸线资源的利用效率,实现港口的可持续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中国航运经济发展不错的几个港口城市纷纷提出建设某国际航运中心的奢侈目标,似乎吞吐量翻个番,集装箱量突破一个数,便可以坐稳国际航运中心里的交椅了。有些城市则谦虚一些。提出未来几年加大航道、港口建设,争取形成某种规模的航运中心。此现象套用一句广告语今年,你建(国际航运中心)了吗?  相似文献   

17.
崔勋 《中国水运》2003,(11):13-14
自1996年九江被定格在" 京九" 铁路与长江两条大脉的交点后,京九合 九、武九交汇的铁路枢纽优势明显冲击着原有" 港口城市" 的定位。以" 港口城市" 还是" 铁路枢纽城市" 为发展方向众说不一,这种模糊认识影 响着港口的发展和九江对外开放的提升。  相似文献   

18.
关于加快宁德港口发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寇军 《水运工程》2005,(6):33-35
通过对宁德港口的地理位置、港口资源、港口发展目标的分析,提出了加快宁德港口发展的思路,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北翼新兴港口城市服务。  相似文献   

19.
吕航 《中国船检》2006,(5):8-12
“十一五”时期,我国外贸进出口总额增幅预计将超过10%,而其中又有九成的运量通过港口中转,港口发展任重道远。对于港口的战略机遇,交通部部长李盛霖指出:“一方面要加快港口建设,另一方面港口要提升服务功能、调整结构、优化布局、节约资源、加快技术和制度创新。”这一观点,成为参加首届港口城市市长论坛的市长们的共识。  相似文献   

20.
<正>当今世界经济贸易趋于全球化,国际间资本流动加快、数量增加,全球性公司大量兴起。在世界经济上述发展趋势形成中,港口和港口城市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研究港口与城市产业结构一体化发展的理论与实践是十分必要的。 一、港口城市产业结构发展战略的选择 城市产业结构的发展方向是由城市内外多种因素影响确定的,既有在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前提下,对城市现有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也有着眼未来,顺应世界经济技术发展趋势的新选择。只有经过全面的考虑和综合的分析研究,才能制定出可行的城市产业结构发展战略。 对港口城市来说,一定要把港口作为一个特定的区域加以利用,并在政策上给予扶植,使之能成为带动港口城市产业结构发展的“发展极”。发展极的概念是由法国经济学家朗索瓦·佩尔鲁克斯提出的。他认为,经济增长不是在整个城市以同样速度增加的,而是在一定的地区、一定的部门快速发展,带动了整体的发展。这些地区、部门就成了带动经济发展的“发展极”。港口城市的发展极应选择在港口及港口区域。因为港口及港口区域具备了成为“发展极”的最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