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周松立  甘霏斐  陆响晖 《船舶工程》2021,43(8):前插21-前插25
随着信息技术、计算机数据建模技术、有线和无线网络通信技术、新能源、人工智能等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2012年9月,德国、挪威、瑞典、冰岛及爱尔兰等国启动了"基于智能网络的海上无人航行"(Maritime Unmanned Navigation through Intelligence in Networks,MUNIN)项目[1],目的是验证自动航行和无人船的可行性,研究与之相关的前沿技术和标准,并为相关法规修订提供支持,计划在2034年之前完成无人船的研制和自主航行的可能性研究[2],这引起了国内外船舶界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2.
包括商船三井在内的一家日本财团完成了一艘大型商业沿海汽车渡轮的自主航行.这艘船从北海道苫小牧港前往茨城的大洗町港,成功完成了750公里的试航.本次试航于2月6日和7日进行,是由日本基金会主导的MEGURI2040无人自主船舶计划的一部分.除商船三井外,参与此次试航的企业还包括MOL渡轮、MOL海洋工程公司以及三井造船、...  相似文献   

3.
正2018年4月5日,公众号"国际船舶网"发布文章"彻底颠覆船舶行业!全球首家无人船航运公司诞生!",报道了首家无人船航运公司的诞生。这是航运领域的大事件,值得关注。无人船公司Massterly作为挪威航运业的巨头,威尔森集团(Wilhelmsen)可以说是航运业最具创新能力的公司之一,目前正在开展包括无人机交付船舶、3D港口打印和带传感器的智能缆绳等一系列项目。2017年,康士伯和全球最大的化肥制造  相似文献   

4.
封培元  刘义  范佘明 《船舶》2021,32(5):87-93
针对海上两船并行航行的自动航行控制模型试验需求,专门研制了基于六自由度光学系统的基于自动控制的模型测试平台.文章阐述了该测试平台的组成、功能和使用方法,并分析其相比于传统测试设备的特色和优势.利用该测试平台在中国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MARIC)大型拖曳水池中开展了两船并行航行模型试验,验证该测试平台的有效性.该项研究为自动航行控制技术在海上两船并行航行中的应用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并为此类先进测试平台的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实现沿海无人驾驶船舶自主航行,充分考虑无人驾驶船舶智能避碰决策的合理性和实时性后,提出并建立一种基于驾驶实践的无人船智能避碰决策方法。[方法]首先,以本体论为基础,设计无人驾驶船舶航行态势本体概念模型,并结合《国际海上避碰规则》及良好的船艺将船舶航行态势量化划分为12种会遇场景;然后,从驾驶实践的角度改进影响碰撞危险度因子的模糊隶属度函数,提出一种多元碰撞危险度评估模型,实现船舶碰撞危险度的精确计算;最后,以船舶避碰总路径最短为目标函数,提出一种基于驾驶员视角(BOP)的智能避碰决策模型,在船舶操纵性、舵角限幅等约束下求解最优避碰策略,并在典型的会遇场景下进行仿真实验。[结果]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准确判断驾驶航行态势,给出合理的转向策略,实现典型会遇场景下的有效避碰。[结论]所做研究可为实现船舶自主航行提供理论基础和方法参考。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与船舶自主航行相关的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技术水平的提高,无人船舶行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其在海上安保、环境监测等领域应用也越来越成熟。为推动无人船在海事管理方面的应用研究,破解港口水域海事监管手段不足的瓶颈问题,文中在分析港口水域海事监管特点和无人船系统建设条件的基础上,定量研究了无人船在港口水域海事监管应用面临的性能指标确定、船型平台选择、载荷设备搭配、运行管理体系建设等方面的具体问题,提出了一种港口水域海事监管无人船系统的应用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7.
<正>一种新型无人自主水面艇正在建造之中,该艇能够连续数月跟踪水下安静航行的柴电潜艇,预期将在2015年进行海试。科学应用国际公司(LDOS),是一家提供国家安全、卫生和工程解决方案的公司,正在法国国防高级研究项目局(DARPA)的一个项目中着手自主持续跟踪无人艇(ACTUV)的设计、开发和建造。科学应用国际公司集团总裁约翰·弗拉塔米科说,自主持续跟踪无人艇的先进传感器技术结合其船舶架构和设计,使连  相似文献   

8.
近日,以全国先进工作者王玉林同志为代表的北海航海保障中心研究团队,组织开展并完成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基于船岸协同的船舶智能航行与控制关键技术"下的"智能航行支持保障关键技术与系统研发"课题青岛测试场海上实船测试。  相似文献   

9.
随着通过北极航道的商船逐年增加,在寒冷地区运营船舶的航行安全也引起了各方的高度重视。DNV GL船级社的防寒船级符号对经过北极航道商船的设计进行了规范,以确保从设计之初就充分考虑船舶在寒冷地区的航行安全。文章以2 500 TEU集装箱船为例,详细阐述了DNV GL船级社关于防寒船级符号的要求及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10.
受测试成本、安全性、可靠性等因素的制约,需要依托以模型船为载体的物理实验平台实现从虚拟仿真测试到全尺寸实船测试之间的过渡。本文基于“航行脑”系统体系架构设计思想,采用船-岸-云分布式监控与数据采集架构,研发由能源管理、感知、决策、执行、通信等模块组成的船舶智能航行功能物理试验平台,打造“求新”系列缩尺比自航船模。开展回转试验、Z形试验、单船自主循迹、船舶编队等测试,验证了系统的有效性,并提出未来改进方向。  相似文献   

11.
内河无人船局部路径规划和循迹控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提出了内河无人船在水流中的局部路径规划算法,并在直线Line of Sight算法基础上设计了一般曲线路径的LOS循迹控制算法。将此算法结合完成了内河无人船的航行试验,实现了在落潮、涨潮等不同水流条件下的无人自主航行,验证了所提算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对内河无人船的应用研究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传感器能否正常工作是船舶各种控制设备正常运行的先决条件之一。因此,船舶应定期对各种传感器和系统设备进行测试、校验和调整,为船舶航行安全和实施无人机舱管理提供保障。文章根据实船管理经验介绍了几种传感器简易测试与校验方法。  相似文献   

13.
正韩国现代重工(HHI)进行了一艘全自主游船的试航行,该船在狭窄的10公里长的浦项运河中航行。现代重工通过其新建立的专门从事自主航行技术的公司Avikus展示了船舶从出发和航行到返回和停靠的所有阶段的完全自主导航。本次展示使用了一艘12座游船进行。据该公司称,智能导航辅助系统(Hi NAS)基于增强现实(AR)和智能停泊辅助系统(Hi BAS)自动识别物体和路线,以提醒碰撞风险。  相似文献   

14.
典型干散货航运企业应对危机的基本情况 1. 商船三井(M.O.L)——日本模式的典型代表 商船三井株式会社,简称MOL(Mitsui O.S.K. Lines, Ltd.以下简称商船三井),是由成立于1884年的大阪商船和1942年的三井船舶(分属日本的两大财团住友财阀和三井财阀)在1964年合并成立的,开创了日本跨财阀大公司合并的先例.1999年4月,大阪商船三井船舶与当时日本排名第四位的海运公司Navix Line合并,改名为商船三井.  相似文献   

15.
EEDI是衡量船舶能效水平的重要指标.由于试验条件限制,目前主要还是依靠模型试验结果对交船测试进行修正换算得到.上海船舶运输科学研究所自主研发了航行性能和海洋环境监测平台,可对营运船舶开展长期跟踪监测,实时收集船舶营运阶段的航行环境和性能参数,通过自动识别航行状态,划分海区、海况和船舶载况等因素对于船舶功率与航速的影响,可获得营运船舶实际EEDI指标,提高EEDI实船验证结果的准确性.监测平台在某万箱级集装箱船进行相关验证,并已展开长期监测.  相似文献   

16.
内河船舶航行香港航线,应满足香港《商船(防止空气污染)规例》的要求,并持有防止空气污染证书。本文结合香港规例、内河船检法规及中国海事局文件要求,按照新船与现有船舶进行区分,介绍了航行香港的内河船舶防止空气污染方面的检验要求,并提出相应的管理建议。关键词:内河船舶防止空气污染检验要求  相似文献   

17.
, 《中国船检》2013,(1):66
日前,罗尔斯.罗伊斯宣布与意大利Lauro Shipping公司携手共同设计新型天然气动力轮渡,该船的设计将采用屡获殊荣的环保船舶概念(Environship)。这是首次将环保船概念应用于客船领域与传统柴油动力船舶相比,该船二氧化碳排放可降低约40%。罗尔斯.罗伊斯商船部总裁  相似文献   

18.
近日,由中国船舶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自主研发设计的7500 m3 LNG加注船首制船"Avenir Aspi-ration"号在浙江舟山海域顺利完成常规海上航行试验,为接下来的气试和交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7500 m3 LNG加注船是继20000 m3 LNG 运输加注船后上船院第二次为Avenir LNG 公司设计研发的船型.该公司由化学品航运巨头Stolt-Nielsen与两家LNG 领域翘楚Hoegh LNG 和Golar LNG 合资组建.  相似文献   

19.
国际动态     
《广东造船》2011,(5):12-13
[关注]全球第一艘弓形地震船首穿北极新航道由挪威乌斯坦(Ulstein)公司设计、迪拜干船坞世界集团建造的弓形船身(X-BOW)地震勘探船"PolarcusAlima"号成功穿越北冰洋新航道即北海航道(NSR),从挪威航行至亚太地区。该船是全球第一艘真正用于北极地区的三维地震勘探船。入级挪威船级社。  相似文献   

20.
根据《极地水域船舶航行安全规则》第4章分舱与稳性,对中远川崎船舶工程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2万t级极地多用途船进行极地破舱稳性的计算,探讨IMO RES.A.1024(26)决议及该极地规则对极地航行船破舱稳性计算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该极地规则将影响船舶的总体布置和装载工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