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我国拥有内河可航水道达11.65万km,有着发展内河运输的优越的自然条件,加上我国能源、粮食、原材料产地分布和生产力布局又不平衡,内河运输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内河航运和其他几种运输方式相比,仍是最薄弱的环节,它的优势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所以有必要加强对内河航运的开发,提高内河运输的效率和安全.  相似文献   

2.
<正>为加强内河运输船舶标准化管理,提高内河运输船舶技术水平,优化内河运输船舶结构,防止船舶污染环境,提高运输效能,促进水路运输事业的发展,交通运输部正式发布《内河运输船舶标准化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并将于2015年4月1日起施行。《规定》适用于我国境内江河、湖泊、水库及其他内河通航水域从事运输的船舶(在与外界不通航的封闭  相似文献   

3.
内河集装箱运输兼具内河运输和集装箱运输的双重优势,是一种经济、高效、绿色、安全等的发展方式。宜兴是江苏内河集装箱发展起步最早的地区之一,本文立足宜兴内河集装箱运输现状,深入剖析多年发展未能形成规模的主要问题,提出加快宜兴内河集装箱运输发展的对策建议,以期为宜兴内河水运转型提升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4.
王春华 《中国港口》2012,(6):46-47,32
<正>内河水路运输自古有之,在中华五千年历史文明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中国古代城市大多依水而建就足以说明水运是中国古代经济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但长期以来中国内河水路运输只承担着"运输"这项单一的职能,而且运输速度慢,水陆运输网络衔接差,受地理环境和运输对象限制,严重制约了中国内河水路运输的发展。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国际贸易数量显著增长,内河航运企业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机遇,内河航运作为远洋运输的起点和终点、各种物流要素的结合点和重要信息的交汇点,集商品流、信息流、资金流和人才流于一体,正在由"运输中心"  相似文献   

5.
随着“碳中和”战略的发展,水路运输越来越受到重视。水路运输作为一种节能环保的运输方式,在区域交通系统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水路运输的比重大大影响区域交通系统节能减排的效果。从《广东省航道发展规划(2020—2035年)》的角度出发,着重分析了广东省内河航道的发展现状和规划愿景,对广东省内河航道理论通过能力的变化做出预测,结合广东省内河航道的货运量,探讨了广东省内河航道的发展对区域交通系统降碳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广东内河航道的升级改造大大提升了内河航道的理论通过能力,对公路、铁路等运输货物的分担使得广东省区域交通系统的碳排放量约减少2.2%,为更加合理建设广东省内河航道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6.
内河集装箱运输是以内河航运为手段的一种集装箱运输方式。它除了具有节约土地资源、减少环境污染、降低运输成本、保证运输安全、产生附加社会经济效益等内河航运的优点外,还具有集装箱装载量大、容易实现海河直达运输等特点。具备一定内河运输条件的国家和地区对内河集装箱运输均十分重视,我国目前的内河集装箱运输系统已经发展  相似文献   

7.
水路运输在低碳经济背景下的比较优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建丽  真虹  徐凯 《水运管理》2010,32(3):14-16,19
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发挥水运优势,探讨各种运输方式在节能、环保方面的异同及其与低碳经济间的关系,认为在低碳经济约束下,水路运输应成为交通运输发展的重点,并提出加强内河运输建设,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大幅增加“水水中转”和“海铁中转”比重,形成交通运输低碳减排长效机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水路运输是历史最为悠久的运输方式,包括有远洋、沿海和内河运输三大系统。在综合运输体系中,水路运输以其运量大、成本低的特性而具有大宗货物长距离运输的优势,特别适用于粮食、煤炭、矿石、石油等初级产品的需求,尤其是  相似文献   

9.
上海内河海事站点的资源配置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上海的内河运输一直承担着相当于两条沪宁铁路、一条长江航道的运输量,它与其他运输方式之间具有很强的互补性,是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内河集装箱运量  相似文献   

10.
欧洲集装箱内河运输经验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跃旗 《中国航海》2007,(1):89-92,96
随着全球和区域经济网络的形成和发展,内河集装箱运输得到了迅猛发展,人们日趋认识到内河集装箱运输在集装箱多式联运体系中的重要价值和未来持续增长的潜力。为此,以欧洲集装箱内河运输经验为借鉴,对集装箱内河运输模式进行了分析,内容包括:内河集装箱发展演变特点、给予政府层面的集装箱内河运输推进模式等,在此基础上,对我国的内河集装箱运输,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1.
<正> 一、西部内河港口要适应现代综合物流发展的趋势 目前,我国乃至全球在加速改造传统运输企业,向综合物流服务发展。港口能有效组织各种运输、配送活动,高效地连接各种运输方式,具有通江达海的能力,成为全球综合运输的网络枢纽。发展港口综合物流已经成为明显的趋势,国外及我国东部港口综合物流发展的态势已充分证明了这一点。我国上海、深圳、天津等港口已具港口综合物流功能,上海外高桥保税区、天津港保税区已进入系统运作现代物流阶段。我国有11万公里内河航道,内河港日1800多个,其中西部港日800多个。在实施西部大  相似文献   

12.
漕运是我国历史上一项重要的经济制度,有河运、水陆递运和海运三种运输方式,在古代交通和物资交流上发挥了重要作用。漕运是历代封建王朝的经济命脉,对推动国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巨大作用,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文化内涵,应加强弘扬漕运文化,使之成为更重要的了解我国历史和璀璨文化的窗口。  相似文献   

13.
扶持和保护政策是发展航运业的必由之路陈其华,苏平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我国的水路运输包括远洋、沿海和内河运输三大组成部分,并已形成相对完整的运输体系和规模运输能力,在全国综合运输网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纵观世界经济的发展历史,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一...  相似文献   

14.
沈新琴 《中国水运》2014,(11):80-81
在如今现代化的内河航道建设中,建设具有现代化功能的内河航道网是重点的基础工程,然而要想充分发挥内河航道的优势,还必须要做好内河航道的航道建设工作和航道治理工作,以此来提高内河航道的标准;而我国国土幅员广阔,江河湖海较多,鉴于内河运输是水上运输较重要的组成部分,而航道的建设发展时内河航运的基础,因此,我国具有在内河运输中较大的发展优势.为了使我国内河航道的建设与我国的经济建设相协调相一致,就要充分的利用好我国内河道的优势;文中则通过阐述内河航运的优势,指出建设内河航道在我国的重要意义,并给予了一些治理内河航运的工程措施.  相似文献   

15.
长江是我国第一、世界第三大河,干流流经七省二市,是我国唯一贯穿东、中、西部的水路交通大通道,主要支流沟通长江南北地区,沿江七省二市集聚了我国41%以上的经济总量。改革开放特别是近年来,长江水运发展迅速,其运能大、能耗小、成本低、占地少、污染轻的比较优势逐步发挥,长江水运已成为流域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巨大运能和重要区位优势发挥着其他运输方式不可替代的作用,有力促进了沿江经济带的形成,也为沿江地区外向型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而与此同时,长江水运量占全国内河水运总量的80%,成为目前世界上内河运输最繁忙、运量最大的通航河流。  相似文献   

16.
几年来,内河运输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与其他交通方式一起在交通运输中发挥了重大作用。淮河作为重要的内河黄金水道,在未来发展中必须紧紧抓住这难得的历史发展机遇,加快航运的开发与建设,以充分发挥淮河应有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淮南的经济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17.
在当前形势下,LNG在我国能源市场的需求持续增长。而现有的运输方式主要是沿海管网和陆上槽车,大大限制了LNG在我国广大内陆地区的供应。近年来,"江海联运"得到大力推广,"内河LNG接收站"也在实施规划布局,本文旨在通过分析LNG运输船的种类、装载量,结合"江海联运"和"内河接收站",探讨LNG在我国内河运输的前景,为LNG的内河运输起到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8.
王启福 《中国水运》2014,(10):57-58
目前我国内河禁止运输剧毒化学品,对保内河水资源和生态环境起到了重大作用,但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沿江相关企业的发展,国内对内河禁止运输剧毒化学品的争议也从未间断。通过国内外政策和做法的比较以及剧毒化学品的判定标准比较,可以借鉴国外相关运输规定和做法,调整禁运目录,解决剧毒化学品内河运输安全与经济发展需要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19.
孙平 《中国水运》2004,(3):15-16
2002年,航行于京杭运河和长三角内河航道网的鲁、苏、浙、豫、皖、沪五省一市的船舶达到11万艘,l462万载重吨,占全国内河运输船舶数量的57%,吨位的61%,货运量达到5.5亿t,约占全国内河货运量的70%;运河航运提供的直接就业岗位达到30余万个。京杭运河和长三角内河航道网已经成为我国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  相似文献   

20.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不断完善,新时代水上休闲娱乐活动日益扩大需求,航道作为水路运输的载体,发挥着重要作用。以内河航道某浅滩疏浚工程为对象,对疏浚工程质量控制进行分析研究,指出质量控制要点和质量保证措施,为内河航道疏浚整治工程提供一定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