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肖斌 《船舶工程》2023,(S1):131-133+140
针对海上风电场出现溜桩导致原预留的海缆孔失效的问题,根据风场实际海况选择水下切割、水下焊接的施工工艺进行海缆孔处理,文章着重介绍方案的选择以及对方案关键技术及应用注意事项进行介绍,对类似的特殊工况处理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
兰世平  郑永沛  陈智航  张建文 《船舶工程》2023,(S1):163-165+170
随着“双碳”战略的实施,海上风电项目建设进入井喷式发展,项目场址走向深远海成为行业趋势。深远海域的作业条件给风机基础施工、大容量机组吊装、海缆敷设施工带来巨大的挑战,为探索深远海域海上风电项目海缆敷设施工的方向,文章基于三峡能源长乐外海海上风电场A区项目现场建设情况,对ROV在35k V海缆敷设施工中应用实例进行探究,为今后深远海风电项目提供可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3.
随着风力发电技术日趋成熟,我国沿海风电场的装机容量和规模也越来越大。近年来,作为风电场建设配套作业的海缆船越来越受到业界关注。为了满足海缆埋设和维修接续作业的需要,现代海缆船普遍都配置了定位系统。本文以某5 000 t海缆船为例,通过对高流速海况条件下的环境力计算分析,以及沿设定路由布缆和定点维修接续作业的特殊要求,介绍了该船配置的8点锚泊定位系统、动力定位DP-1系统,以及牵引绞车系统的设计。通过计算在不同海况条件下的几种定位系统的定位能力,了解海缆船的定位系统应根据不同作业需求以及海况条件,综合考虑造价预算、工程周期等,选择合理可行的形式。与常规远洋海缆船不同,通过采用横向布缆作业形式,可以有效降低定位系统配置。甲板上配置的柴油机直接驱动悬挂式全回转舵桨的动力定位方案,为海洋工程作业船增加动力定位系统的改造提供新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4.
为探知施工区水下障碍物情况和海底状况,采用融合GNSS和水声定位学原理的侧扫声呐技术全覆盖地扫测施工区海域。探讨不同安装模式的定位中心改正方式及其对影像位置信息的影响。以唐山乐亭菩提岛海上风电场300 MW示范工程海上风电机组安装工程为例,对获取的海底影像进行解译和判读,准确探明水下冲刷坑的大小、形状、位置等。通过人工潜摸方法验证表明,采用侧扫声呐技术所获得的海底信息准确,可有效指导海上风电场施工。  相似文献   

5.
赵波 《航海》2015,(1):40-43
海底光缆施工是一项集航海技术、通信技术和自动控制技术于一体,专业性很强的海洋工程,针对海上海缆施工和作业的要求,海缆船自有其非常显著的特点。本文将就构成现代海缆船的一些显著特点进行说明,让读者能对作为海洋工程船的海缆施工船这一特殊船种有较为全面的了解。  相似文献   

6.
介绍5000 t海缆施工船“启帆9号”的研发设计,包括海缆作业特点以及在大型海缆船设计中的船型优化、船体结构、海缆作业系统、定位系统等关键技术方面的设计思路,并对大流速条件下海缆敷设、维修作业提出新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7.
《海上风电场设施施工检验指南》以中国船级社《海上风电场设施检验指南》(GD10-2017)为依据,结合近几年来中国船级社在近海海上风电场鉴证检验项目过程中以及在往年的国内海洋工程结构物施工发证检验项目过程中积累的经验进行编制。本指南主要对海上风电场设施的海上施工过程,包括施工规划与设计、码头装船、海上运输、海上安装、海缆敷设等的检验提出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8.
海上风电场风机桩基局部冲刷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海上风电场时,风机所处的环境十分复杂,在风、浪、流等要素的影响下,风机桩基周围会出现冲刷坑,而风机桩基的局部冲刷深度是工程设计的重要参数.采用胜利埕岛油田海洋平台桩基局部冲刷现场观测资料,对常用的两个桩基局部冲刷经验公式进行验证,并对拟建的风电场工程风机桩基的局部冲刷深度进行计算,计算结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为避免复合海缆在实际使用时因故障对整个电网及采油平台造成影响和损失,对复合海缆在线监测方法进行研究。以复合海缆现状为前提,研究并分析光纤传感技术在海缆检测方面的可能性,并以此提出基于BOTDA技术的分布式监控系统。鉴于BOTDA技术对海缆温度和应变的敏感性以及测量精度和距离的优势,该检测系统可有效实现对复合海缆的在线检测,防止复合海缆因损坏带给平台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0.
基于FLOW软件建立三维数值波浪水池模型,模拟海上风力发电装置筒型基础周边的波浪场和海床表面的波压力,利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筒型基础及周边海床的三维动力响应数值模型,研究不同波浪条件下筒型基础周边海床的动力响应和液化深度。研究结果表明:波浪作用下海上风电筒型基础迎浪侧的海床易发生液化,风力发电装置基础周围海床的液化深度随波高加大而增加,由于筒型基础的人土深度较大,筒内土体不发生液化。  相似文献   

11.
正《海上风电场设施施工检验指南》以中国船级社《海上风电场设施检验指南》(GD10—2017)为依据,结合近几年来中国船级社在近海海上风电场鉴证检验项目过程中以及在往年的国内海洋工程结构物施工发证检验项目过程中积累的经验进行编制。本指南主要对海上风电场设施的海上施工过程,包括施工规划与设计、码头装船、海上运输、海上安装、海缆敷设等的检验提出技术要求。并针对海上风电施工的施工环境条件限制、环境安全操作等方面也提出了相关规定。另外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海上风电特殊的施工技术要求,如基础桩沉桩、叶片吊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海上风电工程在国内沿海得到大规模建设,风机的诸多基础型式中单桩基础因其工厂整体化制作,造价低,施工方便,无需海床准备,安装简便等优点,目前广泛的应用于我国海上风电场建设中。根据我国主要海上风电场统计,单桩基础占比达到65%以上。随着风机单机容量增大及建设水深增加,海上风电单桩基础采用的钢管桩直径也越来越大,长度也越来越长,钢管桩沉桩施工对海上沉桩船机的选择、沉桩稳桩定位方式比常规沉桩工艺提出更高的要求。文章结合汕头某风电项目桩基施工情况,阐述超大型单桩施工中坐底式辅助桩稳桩平台选用及施工注意事项,确保沉桩施工质量满足设计规范要求,为类似大型海上风电工程和测风塔工程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曹宁  赵岩  向超 《船舶工程》2023,(S1):120-123
海底电缆作为海上风场的输电通道,是整个风场正常运行的关键设备。由于海上风电场逐步从近海向远海发展,长距离大容量海底电缆交接试验技术,特别是交流耐压试验技术研究和实践积累相对不足。文章旨在通过对海上风电场海底电缆耐压试验原理、方法进行分析,并通过近年来浙江某海风场海缆交流耐压期间发生的故障案例,佐证了海底电缆的交流耐压对于绝缘损伤具有较高的敏锐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交流耐压注意事项及海缆制作工艺、施工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吴振宇  蔡明扬  王超 《船电技术》2024,(2):24-28+32
在水平定向钻配合穿越的海缆铺设工程里,海缆拖拉穿越海缆套管的过程中海缆与钢制管道之间的摩擦随着进入套管距离变大而不断增加,当海缆所受的最大牵引力大于最大允许拉力时,将造成海缆的机械损坏。本文对海缆拖拉过程进行了理论分析和计算,并通过有限元仿真模拟了海缆拖拉的过程,实现了对海缆拖拉机械损伤分析和预测。  相似文献   

15.
《船舶》2017,28(2)
<正>日前,中国船舶及海洋设计研究院(MARIC)与浙江舟山启明电力集团公司在浙江舟山签订了新型海底电缆施工船设计合同。该船是中国国电集团公司重大工程建设项目,主要用于海上风电场海缆敷设施工、岛屿间互联供电以及海缆检修等。作为目前国内自主开发设计的最先进海缆施工作业船,该船配备DP1级动力定位和锚  相似文献   

16.
胡广 《广东造船》2007,(3):48-53
电缆船作为船舶分类中比较特殊的一个分支,其发展受到通信、造船、海洋工程等行业发展的影响。通过对海缆船发展历程的回顾,对现代海缆船及其配备作业设备的调查,可以对未来该专业的发展方向进行规划。  相似文献   

17.
缪晨辉 《水运工程》2024,(4):157-161
海上桩基相互穿插的密集桩群施工,极易发生桩在泥面以下碰撞、已施工桩基侵占打桩船沉桩路径,导致后续桩基无法沉桩等问题。采用BIM技术建模、桩径扩大模拟和沉桩参数动态调整的方法,分析桩基碰撞与偏位容许最大误差,实现沉桩碰撞预警与防范。采用BIM 3D打印技术制作海床、桩及打桩船缩尺模型,引入水位模拟、定位装置等组合,动态、高精度模拟海上沉桩,验证桩位布置的合理性,确定切实可行的沉桩工序。  相似文献   

18.
针对长江口深水区域塑料排水板施工检测手段不足的问题,提出水下声学成像检测的新方法,采用高分辨率侧扫声呐和双频识别声呐,实现了水下排水板检测的可视化与可量测。获取水下排水板清晰的影像资料,并且通过双频识别声呐水下定点全环摄像方式能够实现排水板定量检测。新方法弥补了现有检测手段的不足,可作为现有检测手段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19.
基于3D GIS技术的海缆敷设可视化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海底光(电)海缆通信网络的规划、管理和维护的复杂性、多维性和动态性的特点以及传统的平面规划方式不够形象直观的问题,采用基于交互式3D可视化组件Contact的网络规划、管理和分析方法,实现对海缆的前期规划、三维可视化管理以及故障点定位等基本分析功能,可以满足海缆敷设规划、分析与管理基本需求.  相似文献   

20.
为了准确了解和掌握码头水下连续墙表面状态,评估其构筑物的损伤情况,利用Echoscope新型水下三维声呐系统对水下连续墙进行多角度、全方位扫测。引入中继站建立水上水下统一的检测基准,克服码头障碍物对信号的多源干扰,并利用快速去噪技术和多条带无缝拼接技术建立水下连续墙的高清晰度、高精确度的三维模型。实际应用结果表明,根据Echoscope新型水下三维声呐系统获取的点云数据所构建的三维模型可以清晰、完整地呈现码头水下连续墙的表面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