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运输船舶锚链筒和锚台的设计和放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锚设备的设计与营运船舶停泊安全性密切相关。介绍了锚设备布置设计的一般要求和主要参数,如锚链简的位置与角度的确定、锚穴和锚台设计,列出了数艘船舶锚链筒角度的数据表;讨论了锚设备布置设计过程,并简述了锚台的放样步骤。对其他船舶锚系布置设计和放样具有指导和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
中小型水面舰艇装置同时采用了航行、停泊、工作三种掣链器,但这些掣链器结构比较简单,都是用人力操作。随着舰艇吨位的增大,锚和锚甸及掣链器的重量也随之增大,以致仅用人力无法操作。为克服上述制器的不足,本文探讨一种能集航行、停泊及工作于一体的新型多功能液压掣器,使之不仅使用方便,而且还能远距离操纵。  相似文献   

3.
船舶在高寒水域航行与停泊安全隐患极大,水域中的海冰会对船舶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文章对船舶在高寒水域中航行与停泊的注意事项进行研究,以期向人员、船舶与海洋环境的安全提供保证。  相似文献   

4.
通过快艇在下游引航道快速航行主动制造船行波,研究船行波对景洪水力式升船机运行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下游引航道船行波对船厢池水面波动无明显影响;船厢与下游引航道对接待机时,船行波对船厢内水面波动有不利影响,并威胁到试验船舶在船厢内的停泊安全。景洪升船机船厢与下游引航道对接且厢内有系缆船舶时,为确保船厢内船舶停泊安全,须严格控制下游引航道船舶的航行速度。  相似文献   

5.
李鑫  李义斌 《航海》2023,(1):23-25
狭水道备锚航行是船舶的通常做法和行之有效的应急措施之一,然而在防范风险的同时,备锚航行也带来了一定的风险。本文通过笔者一次亲身经历的上海港备锚航行中意外落锚事件,分析了狭水道航行意外落锚的风险因素,提出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6.
洪泽湖湖区的又一项“救命工程”——洪泽湖船舶安全停泊区新近开工建设,建成后可为400多艘200吨位的船舶在恶劣气候下避风躲险。洪泽湖航道每年有10多万艘运输船舶沿淮河入湖进入京杭大运河。由于洪泽湖气候多变,给航行船舶带来较大威胁.该安全停泊区约16万m^2,防坡堤采用实体斜坡堤,建成后可停泊200吨位船舶400多艘,不仅可以为船舶提供安全待闸的场所,还可在恶劣天气下发挥避风港的作用,有效保护船民航行安全。  相似文献   

7.
《中国海事》2005,(5):66-66
自12月1日起,《上海洋山港区及其附近水域通航安全管理规定》正式实施。《规定》对上海洋山港船舶航行、船舶停泊、船舶作业都作了明确的规定,对进八洋山水域船舶的通航保障作了洋细说明。《规定》明确了国际航行船舶,500总吨及以上的油船、液化气船、客船.主机额功功率750千瓦及以上拖轮,  相似文献   

8.
0引言锚设备是每一艘船舶都具备的重要安全设备。当船舶需要抛锚停泊时,锚设备给船舶提供的锚泊拉力使锚泊船可大体在以落锚点为圆心,以出链长度加船长为半径的圆形区域内。当然,锚也是船舶操纵的辅助设备,例如靠、离泊、狭水道掉头、紧急情况下刹减船速等都可能要用到锚设备。下面主要谈谈超大型船舶抛锚和起锚操作的体会和抛、起锚操作中可能遇到的一些问题及其解决办法。1抛锚操作中的几个注意问题  相似文献   

9.
为进一步挖掘三峡船闸的通过能力,提出4.5 m吃水大长宽比船舶同步移舶技术。通过系统性的实船试验,从船舶停泊安全和航行安全两方面探讨该技术的可行性。结果表明,船舶系缆力在船舶制动停靠、闸室充泄水、人字门开启3个典型时段均超过了200 kN,系缆力与船舶排水量、闸室惯性超高(降)和初始水深密切相关,系缆方式对系缆力无明显影响;基于实测数据建立的下沉量公式预测,4.5 m吃水大长宽比船舶同步移舶航速小于1 m/s时不存在触底风险;大型船舶的停泊安全是制约进一步挖潜三峡船闸通过能力的关键问题,船舶的航行安全不是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10.
通航环境是由船舶赖以安全航行、停泊和作业的且是船舶自身条件以外的客观及社会的外部因素构成。这里所说的客观因素一般是指供船舶使用的水域及水域的自然条件和交通状况、航标、码头状况以及妨碍和影响船舶航行、停泊和作业安全的各种因素;社会因素具体是指为船舶提供的安全信息服务、航行作业的辅助服务、科学合理的水上交通秩序的组织和管理以及指泊、调度、安全保障条件等。通航环境的外部因素又可以划分为正面因素和负面因素两种。正面因素对船舶安全起着积极的保障作用,负面因素会对船舶的安全造成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