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97篇
  免费   63篇
公路运输   927篇
综合类   382篇
水路运输   466篇
铁路运输   830篇
综合运输   55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69篇
  2022年   60篇
  2021年   73篇
  2020年   71篇
  2019年   72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38篇
  2016年   55篇
  2015年   106篇
  2014年   131篇
  2013年   143篇
  2012年   127篇
  2011年   173篇
  2010年   125篇
  2009年   144篇
  2008年   128篇
  2007年   112篇
  2006年   100篇
  2005年   111篇
  2004年   91篇
  2003年   96篇
  2002年   84篇
  2001年   56篇
  2000年   64篇
  1999年   51篇
  1998年   40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38篇
  1995年   38篇
  1994年   37篇
  1993年   39篇
  1992年   35篇
  1991年   34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16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马鹏  岛田英树  马保松  黄胜  周浩 《隧道建设》2022,42(10):1677-1692
首先,对矩形顶管技术的发展历程及其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介绍当前矩形顶管技术主要的应用场景,并结合顶推力预测、注浆减阻、背土效应演化机制和控制对策、顶进过程中的地层响应模式和沉降计算、工作面稳定性评估等关键技术问题,对矩形顶管的理论研究进展进行回顾和讨论。其次,根据矩形断面掘进机的结构形式和切削方式,对国内外矩形顶管掘进机的开发现状及其分类进行介绍。最后,归纳当前矩形顶管在装备及工程应用领域面临的技术挑战,探讨矩形顶管技术的发展趋势,对矩形顶管装备智能化,矩形曲线顶进,长距离、大断面及复合地层等复杂场景下的矩形顶管技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2.
郑浩  陈峥  左啸 《湖南交通科技》2021,47(3):98-101,105
基于吊杆张力计算中的影响矩阵法,结合实际工程实例,运用Midas有限元计算软件,建立下承式拱桥模型,确定二次调索后合理成桥吊杆张力理论值,分析此理论张力状态下的拱座空间受力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运用影响矩阵法计算所得的二次调索后的张力整体分布合理,最大误差与设计值相差仅0.9%;与实测数值差值相比,最大差值小于2%;根据实测吊杆索力加载,得出拱座圆弧处出现1.87 MPa拉应力,需要进行配筋加强或者结构设计优化.  相似文献   
3.
4.
文中基于壳单元建立了管道的上卷和校直有限元模型,模拟了管道在卷管铺设过程中的弯曲和反弯曲变形,计算了卷管铺设过程中管道的弯曲曲率、塑性应变及椭圆率等参数的力学响应,并且分析了铺设张力对管道残余椭圆率的影响。研究表明,卷管铺设过程会使管道产生较大的累计塑性应变和残余椭圆率,而铺设张力又加剧了管道的椭圆化程度。  相似文献   
5.
采用凝集质量法对浮式防波堤系泊缆有效张力进行求解,利用大型水动力分析软件Orcaflex建立浮式防波堤模型,求解分析不同波浪方向作用下浮式防波堤整体水动力性能及系泊缆有效张力变化情况,并针对浮式防波堤端侧缆失效后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得出在方向为67.5°的波浪作用下横摇运动最为剧烈,且浮式防波堤两端缆绳的张力在两种浪向下均大于两侧缆绳张力等结论。分析结果对浮式防波堤安全建设及使用提供一定理论依据,对浮式防波堤在港口建设中的应用具有较好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介绍国际工程中常用的码头顶高程计算方法和二维极值分布,指出码头顶高程计算中主要考虑的变量是波高和水位。以几内亚铝矾土出口码头项目为例,提出波峰面高度重现期的概念。采用极值分布理论对水位和波高分别进行拟合,选择了合适的水位和波高联合极值分布模型。从案例计算结果对比分析发现,引入波峰面高度重现期的概念,采用水位和波高联合极值分布所计算的码头顶高程比采用二者单独一维极值分布计算的码头顶高程低。在波浪较小区域,该计算结论对EPC承包商控制成本、提高履约能力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针对地铁地下车站轨顶风道排热效率较低的情况,提出了轨顶排热效率评价参数,并通过数值模拟对轨顶流场、温度场及排热效率评价参数进行计算.模拟计算结果表明:过多的冷风被吸入轨顶风道是排热效率低的主要原因;提高轨顶风道中的风口排风量及风口尺寸增加均无法有效增加其排热效率;轨顶热风分布区域较小.由此推论,排风口参数的优化策略为减小轨顶排风口分布尺寸,并适当将排风口位置向车头方向移动,为此可提高排热效率20%~50%.基于优化策略,提出了具体的优化方案,并通过数值模拟验证了优化方案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悬索无应力索长精确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不等高支点悬索为计算模型,推导了抛物线和悬链线悬索无应力索长精确解,通过分析说明目前主要采用一阶近似来计算无应力索长。算例表明这些计算公式正确无误,可以用于工程计算。  相似文献   
9.
林青 《铁道建筑》1999,(4):8-10
通过工程实践,摸索出一套简便,安全,对行车干扰小的线路架空加固方法,以适应顶进的地道桥跨度大,线间距小的多线情况。  相似文献   
10.
利用简易后靠背解决部分交通不便,施工难度不大的顶进涵顶进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