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篇
  免费   3篇
公路运输   65篇
综合类   16篇
水路运输   20篇
铁路运输   13篇
综合运输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81.
ZEONRS3-A是固铂家族中最新的四季超高性能轮胎,采用先进的设计以保证车辆在全季节都能为驾驶者提供完美的操控特性。ZEONRS3-A推崇它在弯道中超高的稳定性和良好的制动能力,我们此次测试的重点也是着眼于这两点,特此借来了当下正流行的小钢炮西亚特LEONCUPRA来进行深入的产品体验。  相似文献   
82.
装有柴油发动机的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出现熄火现象,经检查,发现是输油泵出现故障,在没有备件的情况下,有下列2种应急措施:措施一:输油泵为膜片式输油泵时,可将装有柴油油桶固定在驾驶室后面,位置要高于VE型喷油泵。  相似文献   
83.
通过在不同水解程度的PAN基膜上组装聚电解质复合物膜,发现PAN基膜水解程度对聚电解质复合物膜的渗透汽化性能有重要影响.基于此,对PAN超滤基膜的碱性水解条件进行了筛选.通过对不同水解条件下改性前后基膜通量、截留率的测定,确定较为适宜的水解条件:NaOH浓度2 mol/L,水解温度60~70℃,水解时间1 h.润湿角和红外光谱检测证实,改性后基膜表面亲水性和荷电性增强利于后续的聚电解质复合物膜组装.此外,采用不同的碱性水解剂对PAN超滤进行水解,发现碱性越强的水解剂,PAN基膜水解程度越高.实验结果对改进PAN超滤膜亲水性,改变超滤膜的截留率和对荷负电溶质的耐污染性有所参考.  相似文献   
84.
1981年12月16日,国务院国发〔1981〕第173号文明确指出:汽车的更新改造是国民经济技术改造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节约能源的一项重要措施。要求各地从1982年起,拟用十年左右的时间,逐步更新50万辆老旧汽车和改造80万辆社会在用的汽车(主要是CA10B 型)。这一规划付诸实现,一年可以节约燃料油60万吨,  相似文献   
85.
稳定和谐的劳动关系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在实际的劳动关系调整实践中,如何驾驭劳动契约与心理契约,发挥二者的法律机制和管理机制的作用,是近年来人力资源管理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86.
在介绍芜湖高安圩一南京燕子矶河段航道现状的基础上,就提高航道维护尺度的方法进行研究,分析比较提高该河段航道维护尺度的可行方案,从助航设施、维护装备等方面提出具体的航道维护措施,并就深水航道上延带来的社会、经济效益及存在的潜在风险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7.
受测试成本、安全性、可靠性等因素的制约,需要依托以模型船为载体的物理实验平台实现从虚拟仿真测试到全尺寸实船测试之间的过渡。本文基于“航行脑”系统体系架构设计思想,采用船-岸-云分布式监控与数据采集架构,研发由能源管理、感知、决策、执行、通信等模块组成的船舶智能航行功能物理试验平台,打造“求新”系列缩尺比自航船模。开展回转试验、Z形试验、单船自主循迹、船舶编队等测试,验证了系统的有效性,并提出未来改进方向。  相似文献   
88.
在深基坑施工过程中,对围护结构进行水平位移监测是保证施工安全的重要措施之一,而分析预测围护 结构的变形趋势更是重中之重。为此,对围护结构自动化监测设备进行实地调研,提出结合 BP 人工神经网络模 型对围护结构水平位移进行多步滚动预测的方法。以南宁地铁 5 号线车站深基坑施工围护结构的真实监测数据为 训练样本,对样本数据分别进行 3 种模式学习:第一种,不同桩学习后,对在同一时间的预测结果作对比;第二 种,同一根桩在不同时间的间隔样本学习后,对在同一时间的预测结果作对比;第三种,同一根桩在实现多步滚 动预测后,对预测结果作对比。结果表明:3 种模式的预测误差均可满足要求,为实现围护结构变形自动预测提 供实用性强、可信度高的方法。  相似文献   
89.
阐述智能船舶及其远程驾驶的发展背景.基于目前大多数无人船艇远程控制存在的问题,在分析智能船舶远程驾驶需求和场景的基础上,提出基于人机共融理念的智能船舶远程驾驶框架.针对不同的远程驾驶模式,提出技术等级和相关的关键技术.通过借鉴交叉领域网络控制系统的发展成果,指出网络时延补偿、网络丢包补偿、安全应急、运动模型应用、运动控...  相似文献   
90.
严新平  刘佳仑  范爱龙  马枫  李晨 《船舶工程》2020,(3):I0012-I0017
近年来,智能船舶技术已受到全球造船界与航运界的广泛关注。智能船舶以实现船舶及其配套设备、航行环境的智能化、自主化发展为目标,深度融合传统船舶设计与制造技术以及现代信息通讯与人工智能技术。通过从部分设备智能到全船智能系统、从内河到远洋、从单船智能航行到协同智能编队航行、从人机共融到远程自主的逐步发展,实现其以增强驾驶、辅助驾驶、远程驾驶、自主驾驶等为代表的阶段性功能,最终呈现智能航运新业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