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篇
  免费   4篇
公路运输   77篇
综合类   3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城市交通控制与诱导系统协同效果评价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交通控制与诱导协同的内容和特点,从交通通行能力改善,交通安全改善,提高交通网络负荷均衡性,降低能源消耗与环境污染等4个方面建立了协同效果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评价指标的量化方法以及基于单纯矩阵法的指标权重计算方法。给出了综合评价模型;利用Paramics仿真软件进行了仿真数据验证,仿真结果表明:此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科学有效,交通控制与诱导协同后,对交通系统综合改善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52.
汽车空气悬架高度控制阀动力学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汽车空气悬架高度控制阀的基本组成及工作原理,并根据延时型高度控制阀的工作原理建立了动力学模型。分析了高度控制阀动作延迟时间与阻尼、不感带、缓冲弹簧预紧力及杠杆比的关系。针对高度控制阀的单向阻尼非线性特性,根据高度控制阀的试验方法,建立了高度控制阀的Simulink模型,仿真分析了延时和不感带特性,验证了该型高度控制阀的特性是满足设计要求的。  相似文献   
53.
交通事件检测是尽早发现公路运营中的事故隐患,提高运输安全性的重要技术.文章目的在于构建一个高精度并且易于实施的快速路自动事件检测算法.在简述国外自动事件检测算法、分析快速路特点和事件检测系统要求的基础上,研究了快速路检测器布置的原则和优化密度,选择了对事件发生敏感度最大的4个交通参量,建立了基于Fisher判别模型的自动事件检测算法,采用历史数据对模型进行标定,并给出了试验评价结果.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检测率达到85.7%,并且检测速度快.  相似文献   
54.
基于Vissim仿真软件的交通信号配时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交通信号配时,阐述了平面交叉口单点信号控制配时设计的具体方法和过程,以及各种交通信号配时参数的确定方法、标准及依据,并将其应用于长春市一个极具代表性的5路交叉口;在现有配时方案的基础上,设计多个不同时段的新方案,并利用仿真软件Vissim对其进行模拟,从模拟结果中选取适当参数加以综合比较,评选出最优方案。  相似文献   
55.
以国家智能运输系统(ITS)框架为基础,阐述了我国交通智能化建设对交通信息通信的需求情况,分析交通共用信息平台应该具有的运输层、通信层特性与功能,提出了我国交通共用信息平台的通信方式结构。最后,讨论了交通共用信息平台的未来趋势之一——IPv6网络。  相似文献   
56.
实时交通流量人工神经网络预测模型   总被引:46,自引:1,他引:46  
为满足交通流诱导系统的理论需要,建立了实时交通流量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编制了人工智能交通流量预测软件系统。  相似文献   
57.
基于卡尔曼滤波理论的交通流量实时预测模型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5  
用卡尔曼滤波理论建立了交通流量预测模型,并用两种方法对基本模型进行改进;利用线圈检测器提供的实测交通流量,预测了路段未来时段的交通流量 。  相似文献   
58.
论智能运输系统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本文主要阐述智能运输系统的概念、内容和真实时间的动态交通分配,此外,还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提出了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59.
对城市道路交通流量数据进行了特征分析,规划了数据预处理过程中的3大内容:故障数据的识别与修补、数据消噪处理和数据平滑处理.最后基于实际采集数据,对信息预处理的各个步骤进行了数据分析和算法试验.实证结果表明,该预处理过程正确、合理,可以很好地保证输入数据质量.  相似文献   
60.
针对公交车站点驻留时间存在较大变异性的特点,为了准确地预测公交车在站点的驻留时间,提高公交信号优先控制的效果,首先尝试采用概率模型来对公交车站点驻留时间进行估计和预测,但通过对多个站点的大量数据相关系数的计算和分析发现,下车乘客数和车上的乘客人数之间并不存在一定的线性关系,不完全满足概率模型的假设条件,以此为基础,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并排除不显著因素,最后采用加权最小二乘回归模型来产生精确的参数估计。文中利用大量的实际调查数据,采用各种统计分析方法验证提出的站点驻留时间估计和预测模型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