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篇
  免费   0篇
公路运输   77篇
综合类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7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汽车学会汽车试验及测试技术学组(简称测试学组)1982年度学术交流会于1982年5月5日在长春召开。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全国各地45个工厂、研究所和高等院校的工程技术人员、教师共78人。还有汽车总公司、汽车学会、吉林省与长春市机械工程学会的领导和代表。会议由第一汽车制造厂科协承办。  相似文献   
52.
中国清洁汽车行动的成就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秉刚 《汽车工程》2005,27(6):643-647
1中国清洁汽车行动的重要意义 近年来,我国汽车工业得到了快速发展。2004年我国汽车年产量达到507.4万辆,已成为世界第四大汽车生产国和第三大消费国。2004年我国汽车保有量已达到2742万辆,比2003年增长了13%。私人汽车保有量占总保有量的比例已从“九五”末不到40%提高到近60%。摩托车产量和保有量分别达1700万辆和7900万辆。农用运输车产量和保有量分别达200万辆和2500万辆。据有关预测,到2020年我国汽车总需求量将接近2000万辆,总保有量有可能突破1.5亿辆。随着机动车保有量的激增,我国机动车尾气污染问题更显严重,国家环保中心预测,到2010年我国汽车尾气排放量将可能占空气总污染源的64%。  相似文献   
53.
介绍了 T801型转鼓试验台的总体结构、主要部件的结构参数以及仪表检测和保护系统。  相似文献   
54.
本文提出了一个三维十自由度机械振动模型,求出了复合频率响应函数,以道路模拟机叠代出的有效路形路面谱作输入求出座椅等部位的振动响应。经实车的试验验证,计算值与试验值比较吻合。并与八自由度,五自由度模型的计算精度进行了比较。此方法可以用来分析汽车结构参数对平顺性的影响,分析和预测汽车的平顺性。  相似文献   
55.
自主品牌的发展不应依靠政策保护,而是要靠自己的努力,在公平竞争的环境中发展壮大,这样才真正具备竞争的实力。AS:国务院最近出台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在《规划》中明确支持混合动力技术的普及与应用,那么在日后混合动力汽车是否会得到相应的优惠补贴?王:在2010年,我国各部委就出台了《关于开展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的通知》,率先在25个示范城市实行新能源汽车优惠补贴政策。  相似文献   
56.
在普通砼配合比设计方法基础上,应用研究所建立的抗弯拉强度水灰比公式以及用水量、砂率等参数的经验取值,提出了以抗弯拉强度为设计指标的贫砼配合比设计方法,为施工中材料的选择与组成设计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57.
在普通砼配合比设计方法基础上,应用研究所建立的抗弯拉强度水灰比公式以及用水量、砂率等参数的经验取值,提出了以抗弯拉强度为设计指标的贫砼配合比设计方法,为施工中材料的选择与组成设计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58.
评选的目标与任务发动机是整车中专业性很高的一部分。很多消费者在购买汽车的时候,可能对于发动机的最大功率和最大扭矩数字非常熟悉,但是不一定很了解将要购买的发动机。  相似文献   
59.
据统计我国城市公交汽车的总量约45万辆,全国38个中心城市公交车的交通分担率为21%,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已超过30%,它们是城市市民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公交车行驶于城市的中心区,对城市的环保与形象有着重要影响。因此在发展新能源汽车时,公交汽车成为被首先关注的车辆类型之一。可选择发展的新能源公交汽车的种类主要有混合动力、纯电动和燃料电池客车,本文就目前我国这三类汽车发展的状况与存在的问题谈谈个人看法。  相似文献   
60.
应用振动物理量(位移、速度、加速度等)进行汽车平顺性评价的研究工作,在世界上已经取得一些重要进展。例如,国际标准化组织的ISO/TC108/SC4分委员会于1974年颁布的、1978年再版的“ISO2631人体忍受全身振动能力的评价指南”,美国坦克车辆司令部机动性系统试验室李一与普拉德科于1968年提出的“吸收功率”法等已经受到了普遍的重视和相当广泛的应用。尽管如此,由于人体对于振动的反应及忍受能力这一问题本身的复杂性,以上这些研究结果仍然不是十分完善的,在刊物上发表了各种各样的评论文章。在我国,随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