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1篇
公路运输   7篇
综合类   8篇
水路运输   10篇
铁路运输   17篇
综合运输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山区高速公路隧道进出洞口大部分位于地质条件复杂、地理位置险峻地带,施工过程中为确保安全,设计安全风险系数较高,设计一般为双向掘进,洞内出洞,施工过程一般比较谨慎保守。通过隧道超前地质预报分析,结合现场实际情况,依靠超前小导管对围岩进行超前支护,将施工方案由双向掘进洞内出洞优化为单向出洞。该文以文马高速公路土司城隧道出洞施工为依托,采用超前小导管代替大管棚超前支护,对独头掘进隧道"晚出洞"技术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国道212线陇南段沿线区域的水土流失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泥石流侵蚀强度远大于土壤侵蚀强度;人为因素是水土流失和泥石流发育最重要的外动力条件。水土流失的防治应采取综合措施,处理好公路建设与沿线泥石流防治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针对8K型电力机车的PBL-2型机车电空制动机初减压改造,提出了改进方法,该改进的实施提高了牵引万吨重载列车的初制动性能,便于实现列车平稳操纵和提高列车运行效率。  相似文献   
4.
5.
盾构法广泛应用于我国城市轨道交通隧道的建设中,盾构管片的病害问题也越发受到重视。文章针对某地铁在建盾构隧道突发管片破损病害,绘制了管片破损病害展布图,分析了相关资料和检测数据,明确了病害的成因机理,制定并实施了相应治理措施。研究结果表明:管片背后大范围空洞导致围岩对隧道的约束不足,引起已成型隧道在盾构机反推力和扭矩、同步注浆浆液浮力、刀盘水土压力和扭矩等作用下发生类压杆弯扭失稳是导致该病害的主要原因;隧道变形监测数据表明"背后注浆填充+破损部位修复"两阶段治理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治理效果;盾构隧道施工过程中,应严格管控同步注浆质量,防止隧道轴线偏移引起盾构管片发生开裂破损等病害。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新研发的碳纤维索股内套管锥形粘结型锚具的抗疲劳性能,进行了应力水平为629~704.48MPa的200万次疲劳加载试验,测试了体现锚固性能的各项指标,分析了锚具各组件之间的相对位移量、锚固区碳纤维丝表面粘结力及疲劳后的残余极限承载力的变化情况。试验结果表明:各组件之间的相对位移量很小,且主要发生在前50万次循环加载过程中,之后趋于稳定,各组件之间相互协调性非常稳定;锚固区碳纤维丝表面粘结力失效程度小;锚环外表面环向应变几乎无变化,锚环工作状态良好;相比静力极限承载力,锚固系统疲劳后的残余极限承载力不会降低;该新型锚具抗疲劳性能优秀,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具有很高的安全储备。  相似文献   
7.
专业技术教育与人文教育是推动人类社会前进的双轮,也是当代高等体育教育的两翼。只有人文教育与专业教育携手共进,个人与社会才能和谐发展,才能探索出高等体育教育未来发展的基本趋势。  相似文献   
8.
为了对成灌线某晃车地段采取科学的整治措施,基于晃车地段的无砟轨道层间相对位移和钢轨垂向加速度现场测试数据,分析得到自密实混凝土层与底座板层间离缝导致二者的垂向相对位移达到0. 2 mm以上,是导致该地段晃车的主要原因,并建立有限元模型进行验证。对晃车地段采用离缝注浆修复的整治措施,主要工艺分为切割开槽、钻孔布管、离缝封闭、离缝注浆和侧面防水处理等,整治后的轨检车动态检测数据显示下行线左侧钢轨的轨向不平顺和轨距及轨距变化率不平顺得到改善,证明该离缝注浆整治工艺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针对目前对无线电高度表的检测方法已不能满足需要的问题,设计一种基于LXI总线的自动测试系统.该系统应用虚拟仪器、LXI总线等技术,通过LabVIEW编写的控制标准仪器的动态库函数,可以对无线电高度表的工作电压、发射频率、接收频率、灵敏度、发射功率等参数进行测量、显示、打印、存储,测量结果可供以后查询.利用触发器实现了各个测量单元之间的时间同步测量,解决了自动测试系统中常见的各仪器模块之间的协同工作问题.利用参数化设计技术和数据库建模知识,通过在参数表中增加记录和升级动态函数可以方便地用该测试设备测试其他的无线电高度表.实验结果表明,系统检测与控制精度高,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