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5篇
  免费   15篇
公路运输   198篇
综合类   279篇
水路运输   231篇
铁路运输   168篇
综合运输   3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60篇
  2011年   65篇
  2010年   64篇
  2009年   82篇
  2008年   72篇
  2007年   101篇
  2006年   92篇
  2005年   53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901.
车辆主动悬挂最优预见控制模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复杂多自由度的车辆系统设计模型代替传统的简化模型,建立了主动悬挂控制车辆系统模型,设计了最优预见控制器,研究了车体的浮沉、点头、侧滚3种运动状态在加控制和未加控制时的路面激扰响应。仿真计算结果表明在最优控制下车体的浮沉响应降低了27%,点头响应降低了30%,侧滚响应降低了30%;在预见控制二次加权矩阵的作用下,车体的浮沉响应降低了54%,点头响应降低了50%,侧滚响应降低了45%;根据预见控制的提前预见可适时响应的特点,系统可按设定目标预见步数提前作出响应,由此验证了最优预见控制在复杂多自由度的车辆主动悬挂设计模型中应用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902.
在原有设备的基础上,通过技术改造,用最经济的办法,将区间原有的半自动闭塞改为自动闭塞,提高了列车的通过能力,提高了运输效率。  相似文献   
903.
石窟地震反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大型通用ADINA有限元分析软件进行动力分析,研究石窟在地震作用下的稳定性问题.通过瞬态分析,指出了石窟结构在地震荷载作用下的薄弱部位,并且给出在易被破坏位置上的节点的位移时程和易被破坏位置上的单元的主拉、主压应力时程曲线.计算结果表明地震作用下薄弱部位多数发生在石窟的脚点附近,在有裂隙的部位打入锚杆对石窟整体结构的安全性是有益处的.  相似文献   
904.
国外便携式反坦克导弹在现代战争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文章介绍了便携式反坦克导弹的发展历程以及装备的研制、改进情况,指出了在现代战争中发展便携式反坦克导弹的优势和重要性,重点探讨了几种便携式反坦克导弹的性能及其特点,最后论述了便携式反坦克导弹的发展动向与分析。  相似文献   
905.
为了更加科学、高效地计算出由各种不同型号登陆舰艇所组成的登陆输送编队的装载方案,通过建立登陆输送编队战斗装载方案模型及优选模型,给登陆输送编队战斗装载方案决策软件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906.
回流焊是表面组装技术中的关键技术之一,而回流焊接中的温度参数至关重要。本文以美国HELLE公司的某型回流焊炉为例,分析如何设定其工作温度,并通过计算加热因子Qη对原温度参数进行了优化。  相似文献   
907.
上海南站的综合交通换乘系统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详细介绍了铁路上海南站综合交通枢纽的总体布局和换乘系统,包括铁路与城市轨道交通、道路公交、出租车、自行车、私人小汽车、长途汽车、社会车辆之间,轨道交通与道路交通之间的各种换乘流线与换乘距离。通过分析比较得出:上海南站在换乘的布局设计上比既有的大型铁路客站有很多改进,但与国外优秀的交通枢纽布局设计相比仍有一些不足,主要是没有充分利用铁路股道下面的空间进行立体换乘。目前,我国城市交通枢纽尤其是城市综合交通枢纽的换乘问题日益突出,而枢纽换乘质量的关键取决于其布局设计方案的质量,该案例的分析结果对我国综合交通枢纽系统的布局规划设计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908.
结合广州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建设规划的经验,在广州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资源共享规划研究的基础上,对线路敷设方式规划的必要性、主要内容、影响因素及确定原则进行了阐述,并对地面线、高架线、地下线三种形式在适用范围、对城市土地利用、对环境影响、工程造价等方面进行了综合分析比较,为线网线路敷设规划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909.
910.
随着社会的发展,如何营造既满足交通需求又赏心悦目,同时具有个性特征的道路绿化景观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该文从现状分析人手,对道路景观设计中的基础性作用作了重点阐述,指出现状分析是营造个性化景观道路的重要途径,并就现状分析的基本内容及设计思路(包括道路等级、功能;道路两侧用地性质;重要节点;城市树种等方面)分别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