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83篇
  免费   416篇
公路运输   1787篇
综合类   2165篇
水路运输   1708篇
铁路运输   943篇
综合运输   196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61篇
  2022年   259篇
  2021年   331篇
  2020年   241篇
  2019年   113篇
  2018年   114篇
  2017年   124篇
  2016年   112篇
  2015年   285篇
  2014年   358篇
  2013年   369篇
  2012年   502篇
  2011年   504篇
  2010年   514篇
  2009年   476篇
  2008年   474篇
  2007年   493篇
  2006年   466篇
  2005年   396篇
  2004年   184篇
  2003年   114篇
  2002年   79篇
  2001年   100篇
  2000年   77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61.
为了研究超声波残余应力检测技术在高速列车关键部位残余应力检测时,不同误差对测试数据的的影响,以A5083及6005A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其织构各向异性与超声传播时间的关系,并分析了频率对测试深度应力系数的影响. 结果表明:在平行与垂直材料轧制方向,A5083材料声波传播在拉压应力状态下应力系数差别相对较小,偏差约为4.26%;6005A材料在拉压应力状态下应力系数差别相对偏大,拉应力和压应力拟合的应力系数偏差率约为13.12%,均需单独标定;不同频率声波探头测试的深度不同,所标定的应力系数值差别较大,焊缝区域在拉压应力状态下应力系数变化最为明显,最大变化率为30.69%,热影响区和母材的变化率分别为14.03%和9.66%.   相似文献   
962.
为了研究含石量的变化对土石混合体变形破坏演化规律的影响,考虑了基覆面效应的含石量因素,对土石混合体的变形破坏问题进行了分析.采用自主设计的大型推剪仪对剪切面与基覆面的夹角进行了研究,得到了不同含石量情况下最大剪应力的变化规律,借助渗压计与土压力计研究了孔隙水压力与土压力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当含石量从10%增加至50%时,相同剪切位移情况下土石混合体的抗剪强度会增加,剪切面与基覆面的夹角增加80%;在基覆面底部,剪切面与基覆面的距离增加63.6%;土石混合体变形破坏的最大剪应力即峰值强度增加32.5%;孔隙水压力变化值达到最大值所需的时间增加78.9%;土压力变化值达到最大值所需的时间增加80%;在试验过程中石块会发生翻滚旋转,不会发生被剪断,石块最终会指向土石混合体剪切破坏的方向.   相似文献   
963.
基于层次分析法梳理船体舭部分段划分的影响因素,构建方案评价分析模型,计算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实现量化的方案评价,针对优选方案在总段搭载吊装过程中权重得分较低,应用TSV吊装软件,分析并提出相应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964.
[目的]为了兼顾船舶操纵运动预报的成本与精度,基于数值计算方法,结合水动力导数敏感度分析,提出一种船舶操纵运动预报方法.[方法]首先,求解RANS方程,应用流体体积(VOF)法捕捉自由液面,采用动态网格方法对DTMB 5415船型进行约束运动的数值计算,并将回归得到的线性水动力导数与试验值进行对比,验证数值方案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65.
路面结冰监测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路面结冰显著降低了路面抗滑能力,极易诱发交通事故.路面结冰自动监测和及时预警对于保障行车安全具有重要意义.结冰监测技术主要依靠各种类型的结冰传感器实现结冰的感知和预报.目前结冰传感器主要有光纤式、电学式、机械式、红外式等不同类型.对各种结冰监测技术进行了总结,并探讨了这些技术在道路工程中应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66.
以重庆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试验工程为依托,对就地热再生技术运用的综合效用,从技术、经济、环境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和试验性论证.结果证明:在合理的养护时机采用就地热再生技术可以有效改善路面性能,并降低养护成本,具有良好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967.
以宁波大榭第二大桥特大型单索面帆形混合塔斜拉桥为背景,分析了重载交通作用下的荷载取值、检算标准及对桥梁结构的影响,研究探讨了单索面斜拉桥的抗扭、抗倾覆、剪力滞、抗风性能及制造与安装要求等技术问题,详细论述了帆形混合塔的总体受力性能及钢塔锚索区与钢—混结合部等重要节点构造的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968.
采用材料试验系统MTS810进行小梁应力疲劳试验,通过对中面层采用的级配AC-20、LAC-20和SAC-20沥青混合料改性前后的耐疲劳性能进行对比分析发现:除级配SAC混合料外,级配LAC和级配AC混合料改性后的抗疲劳性能均有提高,在相同应力比情况下,级配LAC混合料改性后其抗疲劳性能提高显著.在一定应力水平作用下,随着应力比的提高,载重量的增大,级配LAC混合料改性后的疲劳寿命增加的幅度逐渐减小,在较低应力比情况下,其抗疲劳性能明显增强.荷载应力水平不同,改性沥青混合料疲劳寿命提高的倍数不同,基本随着荷载应力水平的提高,疲劳寿命提高的倍数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969.
交通信息物理系统及其关键技术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给智能交通系统(ITS)的发展提供参考,针对传统交通系统因缺乏广泛的互联互通互操作而尚未实现充分的协调与优化问题,考虑信息物理系统(CPS)是通过集成计算、通信及控制技术将信息基元与物理元素融为一体,并基于信息系统和物理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与反馈,以实现对物理系统的精确认知和有效控制的特点,将CPS概念引入交通系统,对交通信息物理系统(T-CPS)进行了研究.通过分析ITS与CPS的现状,并结合交通系统的特点,构建了T-CPS基本架构,诠释了T-CPS各层次的功能及特点,并对T-CPS和ITS进行比较,讨论了T-CPS的若干关键技术,同时给出T-CPS的实施思路与应用展望.研究结果表明:T-CPS的研究正符合交通物理对象及环境与交通信息空间深度融合的需要,将为下一代ITS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970.
纳米改性沥青制备和路用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基质沥青的路用性能,采用纳米Ⅰ作为改性剂,并选用A,B和C作为分散剂,制备了纳米改性沥青并进行路用性能评价;同时将纳米工与SBS复合进行沥青改性,以考察纳米Ⅰ对聚合物改性沥青性能的影响.对其中的优选改性方案,进行DSR和BBR试验,进一步评价其路用性能.结果表明:纳米Ⅰ可以明显改善沥青的性能,使沥青的高温性能得以显著提高;纳米粒子的表面改性对沥青的性能有显著影响,有必要开发适用于沥青的纳米粒子表面改性方案,以充分发挥粒子的纳米效应;纳米Ⅰ对SBS改性沥青的影响表现为高、低温路用性能的全面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