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5篇
  免费   0篇
公路运输   1篇
综合类   6篇
水路运输   159篇
铁路运输   1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141.
基于模糊判决的船舶结构模糊优化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根据Bellman-Zadeh模糊判决原理,选取Zimmermann模糊目标形式,又把阈值作为一个附加变量,推导了避免迭代过程而一次求解的最大阈值法,并采用与排序成对比较技术建立因素权重集相结合的模糊综合评判方法来确定模糊约束限的容差值。附有船舶结构的应用示例。  相似文献   
142.
机车动力制动对操纵方式及限制坡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不同的列车编组、制动操纵方式、线路坡道条件下的列车调速制动过程。计算表明,采用动力制动,在12‰的下坡道,用DFSB或SS7单机牵引,缓解增速时间从110s分别延长为1728及2348。对于18‰的下坡道,用DFSB或SS7双机牵引,缓解增速时间从68s分别延长为138s及225s。采用机车动力制动与空气制动联合操纵方式还可减少空气制动次数和降低车轮踏面温升,从而提高列车安全性,放宽限制坡度的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43.
根据列车纵向动力学原理,利用VC编制列车纵向动力学仿真计算软件。利用仿真计算软件,对重载组合列车在平直道上牵引工况下的纵向动力学性能仿真计算和分析,以帮助确定合理的列车编组和试验方案提供理论依据。针对重载组合列车3种不同编组情况下的纵向性能,研究在平直道上牵引工况下纵向动力学性能,从而得出比较合理的编组,并且通过计算不同提手柄时间的最大车钩拉压力、最大正负加速度以及列车纵向冲动,分析不同提手柄时间对列车纵向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4.
对带初始裂纹的潜艇典型焊接节点试件进行疲劳寿命有限元分析研究,并加工制造了典型焊接节点试件,对其进行疲劳试验,试验结果与数值分析结果基本吻合,说明对潜艇典型焊接结构的有限元应力分析、疲劳寿命分析的方法是正确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5.
大型滚装船弯扭强度整船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大型滚装船为研究对象,采用现代的三维全船有限元分析技术及DNV船级社的SESAM软件系统,为全面研究整船弯扭强度,建立了全船有限元结构模型、质量模型、水动力计算模型;应用三维辐射—绕射理论和有限元程序进行波浪载荷的长期预报,在此基础上确定设计波参数;对全船结构有限元模型在设计波载荷作用下分析计算得到各种工况下船体结构的应力、变形响应,获得船体结构强度特点,对该类船舶的结构设计优化和强度分析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同时对其他类型船舶弯扭强度全船有限元分析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6.
折叠式夹芯层结构耐撞性能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折叠结构是将平板按有规律的线系网格进行局部褶皱而得到的立体结构,是一种新颖的夹芯层结构,可以提高结构吸能特性,改善结构的耐撞性能.文章利用非线性软件MSC.Dytran数值仿真分析了折叠式夹芯层结构在碰撞载荷作用下的力学行为,评估其平均压皱强度及吸能特性;研究了结构参数尺寸对耐撞性能的影响.分析表明,折叠式夹芯层结构在碰撞载荷作用下具有良好的吸能特性,是理想的吸能单元;各结构参数对结构耐撞性能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进行结构参数优化研究可进一步提高结构的吸能.  相似文献   
147.
船体结构耐撞性优化设计方法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提出了一种船体结构耐撞性设计的优化方法,它是在试验设计、径向基神经网络和遗传算法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用高精度的快速分析模块来代替计算量很大的复杂模型,且能处理混合离散变量和工程约束条件。为表征船体结构的耐撞性能,本文引入了耐撞指标的概念。应用上述优化方法对某散货船舷侧结构进行了耐撞性优化设计。优化过程中以耐撞指标作为目标函数,以结构重量作为约束条件,用非线性有限元动态响应分析程序MSC/DYTRA  相似文献   
148.
大型油船中剖面结构优化设计的遗传算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遗传算法对大型油船中剖面结构进行了基于DNV规范的优化。以舱段单位长度重量最轻为目标函数,选取了20个设计变量,从DNV规范中提取了32个关于总强度、稳定性等要求作为约束条件,并设计了相应的遗传算法数学模型。算例结果表明单位舱段长度的重量减轻了5.2%,表明该遗传算法在大型油船中剖面的结构优化方面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149.
安全性一直是船舶设计建造及运营维护的首要目标。船舶碰撞作为船舶最常见事故之一,会显著削弱船体结构强度,甚至导致结构整体失效。因此,碰撞后的剩余极限强度计算对结构安全性尤为重要。文章基于《散货船和油船共同结构规范》,采用Visual Basic 6.0软件编写计算程序,实现了对极限/剩余承载力的计算,并对加载过程中的中性轴偏移规律作了简要分析。考虑到中性轴在加载过程中的偏转,通过改进计算分析程序,再次计算船体梁的剩余极限强度,并且讨论了中性轴偏转对船体梁剩余极限强度的影响,为船舶设计评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