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8篇
  免费   8篇
公路运输   128篇
综合类   96篇
水路运输   50篇
铁路运输   46篇
综合运输   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宝成线北段扩能改造后观音山站上下行出现车机联控不畅的问题,本文提出了利用转发器方案履行感应弱场区的整改措施。  相似文献   
32.
土壤固化剂技术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土壤固化剂是一种性能优良的土工复合材料 ,又称土壤改性剂 ,是一种由多种无机和有机材料配制而成的水硬性胶凝材料 ,以专固土壤为特性。它与土壤混合后通过一系列物理化学反应 ,可产生胶结土粒、填充孔隙等作用 ,将松散土体转为致密的胶凝材料 ,可较大幅度地改善和提高土壤的强度、耐久性等材料性能。它不仅能有效固化土壤、砂砾料、淤泥等各种土质 ,同时还可用于生活垃圾及工业粉尘等废弃物的固化。因其具有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施工方便、成本低廉等特点 ,现已被广泛用于市政、环保、交通、水利等各项社会工程。  相似文献   
33.
公路建设项目后评价与前评估交通流量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交通流量预测与分析是公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或后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交通流量预测与分析的思路,对比分析了近几年一些高速公路实际运营交通量与前期可研阶段预测交通量值,提出改进交通流量预测与分析的一些建议.以西安——宝鸡高速公路后评价研究为背景,应用有关成果进行了实证分析,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34.
垫碴板的研制及其在线路维修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栋  周晶 《铁道建筑》1999,(10):15-16
介绍垫碴板的制作 ,使用方法及其在线路维修嗵降低劳动强度,提高 业率、提高线路质量的功作。  相似文献   
35.
简要介绍了福州港航道二期工程的建设情况和整治效果,分析并总结了工程设计与施工经验。  相似文献   
36.
魏纲  姚王晶  许斌  石长江  傅翼  王哲 《隧道建设》2018,38(7):1123-1130
软土地区的浅埋隧道由于土层软弱,易产生较大变形和坍塌。为解决隧道开挖时的围岩变形及开挖工法选择问题,依托紫之隧道第1标段暗挖段工程,对洞内拱顶沉降、拱腰收敛和仰拱隆起进行实测,对实测数据的规律与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1)CRD工法在淤泥质软土中与四台阶法在强风化泥质粉砂岩中测得的拱顶沉降都较大; 2)拆除隧道支撑会引起较大的拱顶沉降,其比例占总拱顶沉降的14.63%; 3)隧道在淤泥质软土中开挖时会发生椭圆化变形,二次衬砌完成后,由于隧道基底承载力不足,隧道产生了整体沉降; 4)降雨会使上部土体超载,并弱化围岩的强度,导致拱顶沉降加大; 5)土质条件与施工工法的变化都会明显影响拱顶沉降,在隧道变形要求严格的区域或淤泥质软土中,采用CRD工法开挖风险仍较大。  相似文献   
37.
主要基于特征值问题非线性化及其分解的方法,讨论了与Broer-Kaup方程相关的可积系及其(2 1)-维MKP方程,并借助于Broer-Kaup可积系统的对合解,给出了MKP方程的一个解。  相似文献   
38.
39.
通过状态监测技术,做到随机故障早发现、早排除,使机械设备经常处于完好的工作状态。  相似文献   
40.
此文给出了磁通门磁罗经主要误差的简化模型分析,并基于这种分析讨论了误差的自动补偿方法。经过试验与仿真分析,系统补偿后的精度有很大的提高,并具有体积小、结构简单、反应快和可靠性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