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2篇
公路运输   4篇
综合类   16篇
水路运输   4篇
铁路运输   9篇
综合运输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11.
李颖  贾鹏  王明华 《中外公路》2011,31(5):263-267
快速公交系统(BRT)的布设会占用原有的道路行车道资源,但中国的实践表明BRT系统的运营并未达到预期的小汽车分担率的下降,因此需要另建其他道路以弥补减少的道路行车空间来缓解小汽车出行需求诱发的交通压力.该文针对这类为配合BRT系统运行而另外修建的道路的选线问题展开研究,其与传统的独立道路工程的选线问题存在不同,单以道路...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主要介绍国外透水性沥青路面的特性、级配、路肩设计、施工要求及有关试验。  相似文献   
13.
水下清刷装置优化设计及实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下清刷装置是水下船体表面清刷机器人的关键部件.文中分析了水下清刷装置在水下旋转的受力状况,建立了该装置在水下旋转过程中的动力学模型,运用优化设计和实验的方法确定合理结构参数,为设计和制造水下清刷装置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一种基于模式识别的可控整流电路故障诊断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双桥串联可控整流电路为例,介绍了大功率可控整流装置的工作原理.在对各种故障进行分类的基础上提出根据整流电压的脉波数将输出波形分段,通过实时监测各波段电压采样均值和标准差,对各段电压波形进行分类,从而将故障波形用模式向量表示.通过对模式向量二进制编码后进行循环移位实现对故障的在线诊断和精确定位.  相似文献   
15.
随着交通运输的发展,船桥碰撞事件时有发生。现有规范中撞击力计算公式通常只考虑船舶质量和速度,对刚度考虑不足。本文利用有限元软件ANSYS LS-DYNA进行仿真模拟,以不同的钢板厚度反映刚度变化,分析船舶结构和防撞装置刚度变化对撞击力以及碰撞过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碰撞过程中船舶的动能主要被防撞装置和船舶结构通过塑性变形吸收,防撞装置相对刚度越小,其吸收的碰撞能越大;最大撞击力主要受船舶结构和防撞装置二者刚度较小者的影响,船舶结构刚度相对较小时,最大撞击力随船舶结构刚度的增加而增加;防撞装置的刚度较小时,最大撞击力随着防撞装置刚度的增加而增加;在进行桥梁防撞设计和验算时,除要考虑船舶刚度的影响外,还应根据通航水域的实际情况,确定防撞装置钢板厚度的合理范围。  相似文献   
16.
上海多条地铁线路采用了加拿大泰雷兹的基于无线的CBTC系统,系统中的PMI计算机联锁是最重要的子系统,同时也是安全系数最高的故障-安全设备。然而在系统开通后,PMI计算机联锁经常因冗余丧失而宕机,最多时达到20次/月,严重影响了载客列车的运行效率,加重了维护抢修人员的工作压力。  相似文献   
17.
贾鹏 《水运管理》2005,27(9):32-33
讨论FIOST条款的含义、性质和效力.分析对该条款的不同理解所产生的不同效力,指出应正确选用FIOST务款.切实维护自身利益。  相似文献   
18.
在复杂地质及多风险源地段修建地铁车站,传统的暗挖工法不能满足施工需要,STS(steel tube slab)管幕工法作为一种修建超浅埋地铁暗挖车站的新型施工方法被提出。以STS管幕结构修建沈阳地铁某车站为依托,结合现场施工,通过现场试验和监测对顶管过程中的注浆减阻、管间掏土、螺栓连接、混凝土灌注和地表沉降等进行研究,解决了钢管顶进准确定位的难题和大直径带翼缘板钢管减阻问题,得到清理管间土和混凝土灌注的施工方法,并确保了STS管幕工法修建地铁暗挖车站管幕结构的成功实施。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具有自动找平装置的摊铺机在一级公路面层施工中的运用;分析了沥青路面施工中的主要环节,并总结出了施工经验。  相似文献   
20.
将社会发展指数纳入综合交通运输效率评价指标体系,采用SBM(Slacks-Based Measure) 模型和Dagum基尼系数等分析方法,以中国30个省区为研究对象,测度综合交通运输绿色效率,并研究其空间特征。结果表明:中国综合交通运输绿色效率整体水平较低,区域差异较大,具有显著的空间非均衡性;综合交通运输绿色效率空间非均衡性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研究前期区域差异逐渐扩大,后期呈缩小态势;中国综合交通运输绿色效率总体差异较大,区域内差异东部最小,中部次之,西部最大,东-中区域间差异与东-西区域间差异相差不大,但演化趋势此消彼长,中-西区域间差异始终居于最低位,区域内差异是造成总体区域差异的根源。最后,根据研究结论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