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篇
  免费   20篇
公路运输   68篇
综合类   25篇
水路运输   13篇
铁路运输   35篇
综合运输   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21.
介绍了汽车运行状态远程监测系统的组成和开发情况。该系统通过车载子系统采集车辆运行过程中的状态参数信息,借助于移动通信技术和计算机通信网络传至监测中心,状态监测与故障预测服务子系统对这些参数进行分析,以达到对车辆运行状态实时监测与故障预测的目的。该系统可以及时发现汽车潜在的故障,并提供警示信息或技术服务,确保汽车具有良好的运行性能,从而防止车辆带"病"行驶,避免因车辆故障引起的交通堵塞和交通事故,有利于保障道路交通的畅通。  相似文献   
122.
基于盾构隧道管片接头的细部构造,分析在正、负弯矩作用下接头分离前后接头的不同力学机理。通过建立接头力学平衡关系,给出在正、负弯矩作用下接头分离前后接头的抗拉刚度和抗弯刚度的非线性解析公式,以及接头的抗压刚度和抗剪刚度的线性解析公式。利用给出的解析公式获得接头的力学参数,通过建立匀质圆环模型、线性接头模型和非线性接头模型3种有限元模型,对比3种模型的内力和变形特征。结果表明:接头抗弯刚度会在接头分离时出现突变,此后接头抗弯刚度较分离前会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减弱;螺栓预紧力是影响接头分离时螺栓拉力的主要因素,决定接头分离时的分离转角;考虑接头效应,衬砌的弯矩和剪力都会出现明显的减小,衬砌变形会出现较大程度的增加,但对轴力影响较小;管片环向接头分离后,接头抗弯刚度减弱,管片环弯矩尚有进一步减小,变形尚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3.
为更充分地验证所采用回归模型的可靠性,依据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理论分析p值法检验、F检验、t检验的原理可知,p值法可以检验回归模型和回归系数的显著性和可靠性,且p值能给出判断显著性的依据,故提出基于实测岩体初始地应力反演岩体初始地应力场时采用p值法进行显著性和可靠性检验.根据不同p值大小对应拒绝原假设不同依据的规律,若回归...  相似文献   
124.
受信息技术变革及多元化文化发展的影响,当代大学生在思想认知和行为模式上均发生着深刻变化,高校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也随之面临新形势与挑战。本文通过分析当代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在管理理念、管理机制、管理活动中面临的挑战与问题,提出了新时代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对策。  相似文献   
125.
断层影响带地应力特征及稳定性验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分析福建某隧道两断层影响带的地应力场特征,在其隧道中部断层影响带附近两钻孔中采用水压致裂法进行了地应力测试.测试结果表明:断层影响带测试区地应力符合一般地应力分布规律,水平主应力随深度增加有增大趋势,局部裂隙导致部分测点应力值偏高或偏低;两测孔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一致,均为NNW向.该测试结果与区域构造应力场基本吻合,也接近于同区域围岩完整区地应力测试成果.文章根据该测试成果分析了该测试区的地应力特征,并采用滑动准则下限验证了两测孔所在的断层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26.
依托大瑞铁路高黎贡山隧道全断面隧道掘进机(TBM)段圆形模筑混凝土衬砌工程,开展了不同衬砌结构的模型试验研究。采用卧式加载试验装置,对圆形模筑混凝土、单层管片和管片双层三种衬砌类型进行试验,得到三种衬砌管片的弯矩、轴力和位移。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荷载条件下,模筑混凝土衬砌破坏时能承受更大的弯矩;在试件破坏前,单层管片衬砌和管片双层衬砌在拱脚处轴力有突变,产生应力集中现象;分块对管片刚度有一定的削弱作用;等厚度的圆形模筑混凝土和管片双层衬砌,前者刚度大,力学性态好。  相似文献   
127.
<正>一、港口与港口文化人类进入文明时代后,技术迅速进步,已能够建造越来越庞大的船舶。而且,随着造船技术与海洋捕捞技术的发展,渔业逐渐从农业中分离出来,成了一个专门的产业。这就需要专门停泊船只的港口,以保证船舶的安全,并且方便人们出海航行。于是,港口随之出现。渔港就是港口的最早形式。进入文明时代后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战争越来越频繁。在沿海地区,为了进行战争,就出现了  相似文献   
128.
以某越江公路盾构隧道为工程背景,在利用成层反射理论分析场地地震波特性的基础上,采用反应位移法研究了公路盾构隧道的动力响应特性,其中:盾构隧道衬砌结构环向和纵向接头采用弹性铰模拟,天然地层作用在隧道结构上的剪切力和强制位移由成层反射理论动力分析程序DYNEQ获得.研究表明:由剪切力和强制位移引起的地震附加内力规律基本相当...  相似文献   
129.
在沥青路面结构参数均不变的情况下,基于BISAR3.0软件,通过调整路面基层的模量来研究整个路面结构内部应力、应变和弯沉的分布规律,分析了沥青路面基层模量的变化对沥青路面结构层的影响,对合理选择路面结构参数,作好路面结构组合设计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0.
关于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上丝绸之路大约出现于公元前13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则是在公元前200年左右开始出现的.1840年爆发的鸦片战争,标志着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结束.陆上丝绸之路与海上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连接外部世界的两大动脉,但两者在分布方式、运输方式、对科学技术的依赖程度、外来民族移居方式等方面都有许多不同.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在内涵上有很大的不同,不能把两者等同起来.不过,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在精神层面及内在性质上有着共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