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1篇
公路运输   16篇
综合类   3篇
水路运输   6篇
铁路运输   3篇
综合运输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中国汽车的年销量正在迈入"千万时代",保有量突破5000万辆只在旦夕之间,同时伴随着车龄和私家车比例的增长.中国的汽车售后市场正面临历史性的发展机遇,而其汽配流通业,也成为各方面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2.
胡雄 《汽车与配件》2009,(33):16-18
不规范的企业不可能做大,而规范的企业却面临不平等的竞争条件,怎么才能突破中国汽车售后市场这个怪圈?汽车售后市场的有识之士们都在苦思冥想和积极探索。可是,国家和有关政府部门的管理现状不是短期内能够改变的,恶劣的市场竞争环境也不可能在短期内改善,如何突破呢?  相似文献   
13.
为充分保证并提高港口装卸设备运行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从而保障港口装卸活动有序而高效地进行,文章针对岸边集装箱起重机的典型结构,应用基于故障树的可靠性分析方法(FTA)对其结构系统和组成单元的逻辑关系进行了分析、建树及运算。在岸桥结构故障树的建立中理清了整个系统的失效和单元或子系统之间的关系,并通过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找出了系统的薄弱环节,对提高岸边集装箱起重机的结构可靠性及维修性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城市轨道交通非高峰期列车交路方案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降低轨道交通运营成本,同时保证乘客的服务水平,针对城市轨道交通非高峰期客流不均衡情况,对城市轨道交通非高峰期列车交路方案进行研究。考虑列车OD客流量、列车运行间隔、列车车底数及线路交路限制等特征,建立运营商成本最小化及乘客等待时间最小化的双目标多约束优化模型。其次设置不同的权重,利用遗传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结果显示偏好程度不同,模型指定的优化方法不同。该模型能够灵活地设计非高峰期列车交路方案,这为城市轨道交通决策者提供决策支持,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应用小波包分析技术,结合Hilbert包络技术,提出了小波包能量包络技术。该技术能够很好地表征桥吊在工作时产生的振动冲击等非平稳信号的状态特征,为桥吊的状态监测和安全评估提供了一种抗噪能力强、特征表达灵敏的特征抽取技术,并在已开发的状态监测和评估系统中得到了实践,取得了很好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唐刚  唐溥  邵辰彤  胡雄 《船舶工程》2021,43(4):43-47
船舶在复杂海况下的升沉运动具有很强的随机性与非线性特征,为提高船舶升沉运动的预报精度,提出基于内在可塑性回声状态网络(IPESN)的船舶升沉运动预报方法.将具有内在可塑性的神经元引入回声状态网络(ESN)的储备池结构,以提高网络对动态系统的映射能力;采用岭回归的方法对IPESN输出连接权值进行学习,以提高网络的泛化能力.将IPESN应用于3级、4级和5级海况下的船舶升沉运动极短期预报,并将结果与传统ESN和径向基函数网络(RBFN)进行对比.结果 表明,IPESN的平均绝对误差分别为0.0028、0.0039和0.0095;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0035、0.0049和0.0117,优于经典ESN与RBFN的预报精度,验证了改进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介绍雷达目标模拟器的原理,对毫米波雷达在雷达目标模拟器上的静态、动态目标识别能力进行测试,分析雷达目标模拟器存在的不足,为雷达目标模拟器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介绍商用车车道保持辅助系统(LKAS)测试标准现状,根据现有标准对客车和重型货车所装备的LKAS进行测试评价,并结合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9.
设计客车SCANeR模型和AEBS仿真模型,并进行模型验证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所建模型满足仿真需求,可实现AEBS控制策略快速初步验证的目标.  相似文献   
20.
为得到第1排风翼板对空气动力制动能力的影响规律,结合某高速列车车型,采用流体仿真软件FLUENT研究第1排风翼板高度和横向间距变化对后排风翼板的干扰规律。结果表明:第1排风翼板的高度变化对后排风翼板的流场影响较小,同时随着其高度的降低,后面2排风翼板产生的制动力变化不大,各排风翼板可提供的总制动力大幅降低;随着第1排风翼板横向间距逐渐增大,第2、3排风翼板提供的制动力不断增大,当第1排风翼板横向间距为400mm时,各排风翼板产生的总制动力值达到最大,空气动力制动能力有明显的提升。最后通过风洞试验验证了采用Realizable k-ε双方程模型模拟带风翼板高速列车外流场湍流的可靠性和计算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