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1篇
铁路运输   2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6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31.
为从设计源头减少山区铁路工程能源消耗总量、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充分发挥铁路绿色发展优势,开展山区铁路工程节能研究,识别山区铁路工程节能设计关键要素非常重要。首先,分析山区铁路工程能源消耗,梳理山区铁路线路、桥梁、隧道等重点工程的节能要点。在此基础上,提取山区铁路工程节能设计要素和能源消耗要素,并根据各要素属性特点,明确其量化指标,建立山区铁路工程-能源消耗要素及指标体系。其次,结合CRITIC-熵权法与C-OWA算子法构建“山区铁路工程-能源消耗”双层复杂网络模型,依次确定各要素节点重要度、节点间影响强度和节点综合重要度,用以识别山区铁路工程节能设计关键要素。最后,以某山区重大铁路工程某标段为例,验证方法模型并识别出该标段影响施工阶段的节能设计关键要素为:隧道作业设备选型、隧道出渣控制、隧道通风方式选择;影响运营阶段的节能设计关键要素为:曲线半径设置、线路纵坡设置、线路坡度设置、节能坡设置、客站供热设计、客站体形设计。经验证,构建的山区铁路工程-能源消耗要素及指标体系符合山区铁路工程特点,“山区铁路工程-能源消耗”复杂网络模型具有良好的适用性,识别出的节能设计关键要素及其优化建议可为山区...  相似文献   
32.
为明确施工过程中风险致因及产生路径,有效减少铁路桥隧工程技术接口风险的发生,运用了DEMATEL、ISM和BN相结合的方法,对桥隧工程技术接口的风险因素进行了系统分析。从物理风险、管理者能动风险、环境风险这3个维度提炼了技术接口的风险因素;再利用DEMATEL-ISM组合方法并借助专家知识构建层次网络模型,将其映射到BN中,并将专家判断进一步转化为条件概率分布,以量化技术接口风险系统之间相互依赖关系的强度,确定导致风险发生的主要路径。研究结果表明:导致风险发生最接近的原因路径为X16(团队间协作程度)→X8(沟通渠道不合理,信息传递不畅)→X1(不同单位技术参数、尺寸规范等存在差异)→X4(工程交接预留、预埋等有误)→X2(工程实体无法衔接或空间位置冲突)→Z;发现技术接口的风险发生概率较高。  相似文献   
33.
研究目的:为减少铁路工程进度管理中技术接口工序返工造成的工期延误,提出一种考虑不同重叠关系的关键技术接口工序的缓冲管理方法。研究结论:(1)基于技术接口交换概念,结合PDCA循环理论,构建铁路工程技术接口交换全寿命周期模型,通过分析不同重叠关系下的接口信息交换过程,发现信息传输是影响工期的根本原因;(2)运用DSM矩阵对技术接口信息交互所造成的返工风险与概率进行量化,确定返工时间和资源紧密性,并以拉林铁路巴玉隧道和巴玉雅鲁藏布江三线大桥为例,计算技术接口的缓冲大小与工期;(3)研究结果表明:运用该方法所得工期缓冲为18.56 d,总工期为112.63 d,对比于不考虑接口不同重叠关系的方法,接口总工期缩减5.23%,即该方法能有效缩短工期,促进工程按时完工率;(4)本文方法可为铁路工程技术接口进度优化与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4.
为提高铁路工程技术接口工序质量水平及管理能力,提出一种基于工序能力指数的技术接口工序质量链网络分析方法。通过梳理铁路工程技术接口,结合质量链理论,采用DSM方法建立技术接口工序质量链网络图,计算质量链网络图中各工序质量控制点的基本过程能力指数、基于主成分的多元工序能力指数、综合多工序能力指数(CMPCI),定量判定施工单位的技术接口工序质量管理能力;从5M1E切入,采用因果分析法定性分析影响技术接口关键工序质量链的关键因素;以某段桥梁与四电工程技术接口为例进行分析,技术接口的CMPCI为1.118,工序质量管理能力为Ⅲ级,处于一般水平,基本满足质量控制要求,影响技术接口工序质量的关键因素是人为因素和环境因素,应将其作为铁路工程技术接口工序质量管理的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