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0篇
  免费   127篇
公路运输   99篇
综合类   28篇
水路运输   632篇
铁路运输   7篇
综合运输   1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38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53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48篇
  2017年   43篇
  2016年   58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49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71.
该文结合大量长时间序列水下地形资料和近期水文泥沙资料,论述了废黄河三角洲的侵蚀过程、机制及近期动态;具体分析了滨海港区水下岸坡的侵蚀形态以及滨海港区10万t级航道工程对海岸稳定性的影响。研究表明,大浪作用对废黄河三角洲海岸侵蚀起控制作用,经1个多世纪的侵蚀,尽管其岸线仍向海凸出,但完整的水下三角洲形态已不复存在,近期侵蚀动态表现为水下岸坡的侵蚀陡坡整体内移,侵蚀速率已明显趋缓。拟建航道工程岸段岸线有效防护后,其稳定的水下岸坡坡度约1∶85。航道工程的拦沙堤可拦截近岸粗化层泥沙,减轻或阻止堤前滩面进一步下蚀,对海岸防护具有积极作用。滨海港10万t级航道的淤积主要为悬沙淤积,淤积强度相对较大的区域主要在内航道的近口门段及口外挖深相对较大区段。  相似文献   
172.
介绍苏通大桥营运期冲刷防护工程及桥区河床监测方案,分析了桥梁防护工程实施前后及营运期河床冲淤情况,对冲刷防护工程稳定性与防护功效、桥轴线断面、桥区主流及深泓近期演变等进行分析评价,认为苏通大桥冲刷防护工程具有较好的稳定性;目前桥区河床总体稳定,新通海沙围垦工程对长江-30 m深槽的影响尚未显现.  相似文献   
173.
介绍金沙江中下游航道与港口现状及发展规划和水电开发利用规划,对金沙江航运经济腹地进行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分析并对典型路径运输成本进行测算。在调研分析的基础上,对金沙江客货运量和主要港口吞吐量进行预测。结合水电梯级开发对航道条件的影响,分析金沙江航道开发潜能,提出长江干线航道上延至金沙江的合理区段。针对金沙江中下游4个水电枢纽的现场条件,分析适应翻坝运输的货种对象,提出过坝线路选择与运输组织的原则,开展"水-陆-水"翻坝运输方案与"陆-水"公路短途驳运方案的技术经济分析。以期为金沙江攀枝花—水富段航运资源开发论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4.
水牛韩船闸是小清河复航工程的上游梯级,由于沿线水资源比较匮乏,水牛韩船闸须具备省水功能。根据闸址地形条件并考虑未来船闸续建的需求,提出单级省水池的水牛韩省水船闸总体布置。按照《船闸输水系统设计规范》要求和工程特点,确定水牛韩船闸采用闸首短廊道集中输水系统,省水池与上、下闸首分别用一根输水廊道连接的输水系统,提出具体的输水系统布置,确定各输水阀门运行方式,并采用船闸输水过程数学模型计算了船闸非省水运行和省水运行时的输水水力特性。结果表明,提出的输水系统布置和确定的输水阀门运行方式合理可行,各输水水力特性值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175.
通过对使用近30年的码头钢管桩剩余壁厚及阴极保护电位的测量,了解牺牲阳极对钢管桩的阴极保护效果,为极保护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6.
宝钢马迹山矿石码头工程潮流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啸 《水道港口》2020,41(1):22-28
上海宝钢马迹山中转港扩建卸船码头东端涨潮水流湍急,水流流向与码头走向之间有20°左右的夹角,影响船舶靠离泊安全。模型试验表明,整治工程"东导流堤"可以有效地改善扩建卸船码头东端水流条件。西侧的装船码头水域范围内,由于马屁股岬角的挑流作用,落潮期在装船码头水域形成大尺度回流区;模型试验表明,采用整治工程"西导流堤"的"中"或"北"方案,均可解决装船码头水域回流问题;不宜采用布置在马屁股岬角处的"南方案"。  相似文献   
177.
峡道独特的地形和位置使得峡道内或峡道间存在水动力和泥沙运动、沉积作用、地形冲淤等相互作用。以虾峙岛渔港工程为例,结合现场水文测验和实测地形资料,分析海域动力泥沙环境和渔港工程实施后的海床泥沙沉积过程;并通过潮流数学模型研究渔港防波堤工程实施前后的水流变化,从动力机制上解释了海床冲淤变化的原因。从动力地貌学角度提出增加口门宽度,恢复涨落潮动力的整治思路,并通过泥沙数学模型预测了相应方案实施后的效果。研究可为类似岛群峡道港口工程开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8.
船闸充泄水运行时,分散梯级船闸中间渠道内会产生复杂的水流往复波动,其通航水流条件除了受船闸运行方式影响外,渠道长度、宽度、初始水深以及糙率等参数同样会对其产生重要影响。以分散两级双线船闸带中间渠道布置方案为例,通过建立系列数学模型,对中间渠道内水动力特性,特别是各关键参数的影响规律开展模拟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船闸运行方式中间渠道内波动特性相差甚大。2)中间渠道宽度、初始水深的增加能够较好地改善渠道内部水流波动特性,可作为改善中间渠道通航水流条件的有效措施。3)渠道长度的增加不能对水流条件进行有效改善。4)糙率对渠道内各水力指标改善效果不明显,但随渠道糙率增加,渠道内整体水面坡降有所减小。  相似文献   
179.
赵钢  徐毅  朱昊  王茂枚  姜果 《水运工程》2020,(12):98-105
近年来,常在长江下游同一河段同时进行多个大型采砂工程。相对单个采砂工程,其对河道水流条件的影响更为复杂。采用平面二维水流数学模型研究了工程河段不同采砂方案下水位、流速及汊道分流比等的变化规律,并对多个采砂工程同时实施后的叠加效应进行探讨。结果表明:1)单一采砂工程对潮位和流速的影响主要局限于采砂区附近,多个采砂工程同时实施反而削减了单个工程导致的潮位及流速变幅。2)单个工程实施后,落潮分流比变化大于涨潮分流比变化,多个工程的实施对河段分流格局的叠加效应较小。3)此外,通州沙西水道采砂区工程由于位于支汊入口段,其对水流条件的影响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80.
《水道港口》2017,(1):72-79
分离卸荷式板桩码头结构是在传统单锚式板桩码头结构的基础上通过前墙后方埋深的桩基卸荷承台结构承担部分荷载从而实现卸荷效应。为了研究该码头结构的卸荷机理,文章通过有限元数值模拟对分离卸荷式板桩码头结构在施工过程中的承载特性进行研究,并通过对比工程原型观测数据验证模型的正确性。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比单锚式、双排桩和分离卸荷式三种板桩码头结构在相同工况下的结构内力与变形以及应变能差异,分别探究桩基卸荷承台结构的双排桩和卸荷承台结构的卸荷效应及其组合后的影响。结果表明双排桩在水平方向通过自身抗弯能力与桩土间相互作用达到对前墙的遮帘作用,而卸荷承台在竖直方向形成土压力卸荷区减小前墙荷载,此外卸荷承台与双排桩之间能相互影响,增强系统的稳定性,提高桩基卸荷承台结构的承载能力与负荷比例,达到更好的卸荷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