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28篇
  免费   202篇
公路运输   942篇
综合类   726篇
水路运输   370篇
铁路运输   660篇
综合运输   132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101篇
  2022年   76篇
  2021年   76篇
  2020年   66篇
  2019年   110篇
  2018年   52篇
  2017年   65篇
  2016年   63篇
  2015年   90篇
  2014年   144篇
  2013年   126篇
  2012年   161篇
  2011年   209篇
  2010年   203篇
  2009年   196篇
  2008年   117篇
  2007年   158篇
  2006年   118篇
  2005年   117篇
  2004年   119篇
  2003年   81篇
  2002年   66篇
  2001年   57篇
  2000年   53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112.
吴华祥 《世界桥梁》2003,(1):33-34,64
介绍石灰岩岩溶地段钻孔桩的施工方法,施工过程中采用的技术措施、设备及成桩效果。  相似文献   
113.
为了解砂卵石地层隧道围岩和支护结构的应力应变特性,以青海循隆高速公伯峡隧道为依托,借助PFC3D离散元软件对公伯峡隧道穿越砂卵石地层进行三维模拟,重点研究以密排短管棚预支护为根本前提,以三台阶预留核心土为施工方法的砂卵石地层围岩和支护结构的应力应变特性,并与现场实测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隧道台阶开挖时,围岩应力集中范围逐渐从拱顶过渡到拱腰,直到拱脚,对应的塑性区范围不断扩大,且密排短管棚对塑性区的发展有一定的“遮拦效应”; 围岩横纵向变形规律一致,主要是向隧道临空面产生收敛变形,且密排短管棚形成的梁拱效应限制了掌子面前方位移发展; 2种方法得到的初期支护变形规律一致,均呈阶段性变化,拱顶下沉累计值大于周边收敛累计值,且两者的最终变形量均满足规范限值要求。  相似文献   
114.
铁路岩溶塌陷典型概念模型研究及实例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针对几条铁路岩溶塌陷成因机理的分析,建立了导水盖层的渗流场与应力场耦合、阻水盖层的强度弱化-压差场-失托增荷效应、薄顶板溶洞岩体力学和路堑填土路基4个宏观上的概念模型。并用实例进行了分析,为铁路岩溶塌陷机理分析和数学模型的建立提供了比较系统的概念体系。  相似文献   
115.
岩溶对桥基危害巨大,常用的物探方法存在较大局限。为准确探测公路桥基岩溶分布,介绍了地震散射波法的原理以及该方法的数据处理技术和成果解译方法,并用于工程实践。结果表明,根据该法的偏移图像圈定岩溶及地层划分,经钻孔验证,探测结果准确程度高,表明地震散射波法具有探测深度大、分辨率高、不依赖于钻孔等优点,可作为公路桥基岩溶探测的方法,应用前景良好。  相似文献   
116.
文章简述了在复杂地形条件下、在隧道施工前和过程中,为了规避施工风险和预防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地质灾害,运用瞬变电磁法勘察含水(泥)的断层、岩溶等水文地质问题;探讨了瞬变电磁法的理论基础、野外工作方法及资料处理.研究表明,瞬变电磁法勘探与其它常规电法相比,有许多突出的优点,可在复杂地形条件下工作,有良好的空间分辨性.实例中对瞬变电磁法勘察原理、工程实践和勘察效果作了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117.
岩溶漏斗暗河地区高填路基容易出现路堤变形,导致路面破裂、塌陷等病害,通过数值分析,认识到采用桥跨,不但减少了用地,且避开了与岩溶暗河系统及漏斗区的冲突,减少借运土石方,减轻了高速公路与岩溶暗河的相互影响。尽管建桥费用比修筑路堤费用要高,但提高了安全性能。  相似文献   
118.
以贵阳龙洞堡国际机场试验段工程为例对岩溶洼地填筑体变形及稳定性进行数值模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强夯对岩溶洼地地基土处理具有较好的效果,能有效降低填筑体的沉降量及边坡位移量;填筑体沉降量随着填筑体厚度减小而减小。  相似文献   
119.
基于单车道高速公路元胞自动机模型,提出了可以描述匝道交通行为的元胞自动机模型,并应用该模型进行了高速公路匝道交通仿真实验,发现高速公路主线交通饱和度、匝道交通流量以及匝道交织区长度是影响高速公路匝道交通汇入主线效率的主要因素,当匝道流量控制在频率低于10s/辆且交织区长度设置在125~150m范围内时,匝道交织区承受能力的改善效果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20.
为研究盾构隧道管片接缝三元乙丙橡胶密封垫力学性能的影响因素,首先,以实际工程为背景,采用自主设计的试验系统进行试验,并以此验证数值模型的可靠性; 然后,利用数值模型,采用正交分析方法,对密封垫断面参数(开孔形状、断面开槽数量、断面开孔率)、密封垫橡胶材料硬度、密封垫拼装姿态(张开量、错位量)进行六因素三水平的密封垫力学性能影响因素的敏感度分析; 最后,结合力学性能研究与防水性能预测需求,提出以闭合压缩力、密封垫接触应力分布作为分析指标。研究结果表明: 1)针对密封垫装配时所需的闭合压缩力,其影响因素主次顺序为张开量、断面开孔率、橡胶硬度、开槽数量、开孔形状、其他因素以及错位量; 2)密封垫接触应力分布的影响因素主次顺序为开孔形状、断面开孔率、错位量、其他因素、张开量、橡胶硬度、开槽数量。根据研究结果选取对密封垫力学性能影响较为显著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然后根据分析结果及橡胶垫密封垫防水性能预测方法, 提出背景工程管片接缝密封垫的优化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