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37篇
  免费   523篇
公路运输   2844篇
综合类   1462篇
水路运输   1076篇
铁路运输   1660篇
综合运输   318篇
  2024年   94篇
  2023年   290篇
  2022年   217篇
  2021年   249篇
  2020年   229篇
  2019年   256篇
  2018年   116篇
  2017年   158篇
  2016年   159篇
  2015年   239篇
  2014年   349篇
  2013年   375篇
  2012年   352篇
  2011年   422篇
  2010年   393篇
  2009年   449篇
  2008年   456篇
  2007年   399篇
  2006年   294篇
  2005年   252篇
  2004年   266篇
  2003年   250篇
  2002年   186篇
  2001年   175篇
  2000年   117篇
  1999年   83篇
  1998年   71篇
  1997年   83篇
  1996年   91篇
  1995年   50篇
  1994年   54篇
  1993年   46篇
  1992年   27篇
  1991年   27篇
  1990年   35篇
  1989年   26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5篇
  1965年   3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王建省  李泽洲  陈晓强 《公路》2021,66(11):96-100
采用厚板理论,分析预制圆铰式框架桥在成桥和使用阶段的受力变形规律,在规范的基础上推导了双线列车荷载引起的台后活载计算公式.研究发现,圆铰式框架桥铰缝处位移值为现浇桥对应部位的2倍~3倍;在成桥和使用两阶段,顶板竖向位移较现浇桥分别增大了20.4%和3.6%,底板竖向位移较现浇桥分别减少了4.2%和21.4%;圆铰结构的转动有效减少了顶板上、下表面应力值,但顶板腋角部分和圆铰侧墙凹槽出现小范围应力集中现象.  相似文献   
102.
城市隧道长时间的运营使用过程中,由于隧道自身施工缺陷或养护不到位等问题,容易引发隧道结构变形、病害等,对隧道结构安全造成隐患.因此必须准确掌握隧道结构安全状态,进而采取结构安全控制措施,以确保城市隧道运营安全.城市下穿通道作为城市快速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以扬州市润扬北路、泰州路下穿通道为依托,开展隧道结构变形监测和病害调研,评价隧道结构安全状态,并提出相应的养护措施.希望能为类似城市下穿通道的结构安全监测和评价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03.
立足港区平面规划布置实际需求,对防波堤掩护下的港域进行波浪物理模型试验。并基于MIKE21-BW模型的数值模拟,研究不规则波以一定角度入射直立式码头后泊位的波高情况。数值模拟及物理模型试验均可考虑波浪由外海传向近岸的绕射、反射及折射等过程。通过上述两种手段对比码头前沿提取的波高数据,结果吻合良好,说明MIKE21-BW模型能够应用于近岸波浪的传播变形及港区波浪条件研究中,为港区的平面布置提供科学的研究依据。  相似文献   
104.
为研究超重货物作用下轨道路基动态响应机理,基于有限元软件ANSYS建立轨道-路基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轨道路基在超重货物作用下的应力分布和位移变形规律,并与现有设计规范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超重货物作用下,钢轨和轨枕均满足运输要求,道床应力达637.72 k Pa,超出碎石道床容许值,路基基床局部受力达202.33 k Pa。超重货物运输过后,会对既有轨道结构造成一定的损伤,因此要进行必要的养护维修以满足其他车辆的安全运营。研究结果可为以后超重货物的安全运营和重载铁路的养护维修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5.
依托厦门地铁3号线翔安行政中心站—浦边站区间隧道下穿箱涵和管线共同沟的工程实例,运用Midas-GTS有限元软件模拟盾构隧道施工过程中排水箱涵及管线共同沟的结构变形与地表沉降响应特征,提出了既有构筑物变形与地表沉降控制的有效技术措施.研究结果表明,先平行后斜穿于隧道上方的管线共同沟最大变形出现在隧道左右线偏左线位置,对称左右线横跨于隧道上方的箱涵最大变形出现在左右线中间位置;盾构接近和离开构筑物一定范围内,地表差异沉降率突变;地表突增变形发生时间点T1可以作为沉降控制关键时间节点.  相似文献   
106.
以徐州轨道交通1号线工程车辆段基坑开挖施工为工程背景,在基坑开挖过程中对下卧地铁隧道的卸荷回弹变形进行动态再评估;对实测数据进行分析,提出了基坑施工对下卧地铁隧道的工程风险控制措施;有效控制了地铁隧道的上浮变形,确保了基坑及下卧地铁隧道结构安全.  相似文献   
107.
研究目的:地铁修建过程中面临大量穿越或临近建(构)筑物的情况,为确保施工安全,应把握施工引起的地层变形规律。本文利用三维非线性有限元模型和相关解析理论,展开对隧道施工后在不同埋深和不同施工控制水平下地层变形规律的研究。研究结论:(1)隧道施工影响半径受埋深和施工控制水平的双重影响;(2)施工影响范围随拱顶沉降的增大而增大,当拱顶沉降增大到一定值后,影响半径达到最大值,此时地层发生剪切破坏;(3)在粉土和粉砂土为代表的典型复合地层中,地表沉降与拱顶沉降的关系、影响半径和拱顶沉降的关系、影响半径与地表沉降的关系分别可用考虑埋深影响的线性函数、二次函数、幂指数函数公式表示;(4)地表沉降斜率与地表最大沉降量的关系可用幂指数函数形式表示,埋深越大,地表沉降斜率越小;(5)本研究成果可应用于地铁穿越工程。  相似文献   
108.
超深地下连续墙面临成槽时间长、施工难度大、槽壁稳定差等难题,成槽施工对地层扰动较大。依托宁波轨道交通3号线儿童公园站基坑工程,采用铣槽机成槽技术,展开110$m超深地下连续墙现场试验,重点监测槽壁变形和周围土层沉降。此外,采用三维有限元模拟铣槽机成槽施工过程,进一步研究成槽引起的槽壁变形和地表沉降规律。研究成果可为超深地下连续墙成槽施工中槽壁的稳定性与墙体竖直度控制,以及地表沉降控制提供有益的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09.
风积沙作为一种抗剪能力弱、黏聚力低、自稳能力差的土体,隧道开挖时围岩变形难以控制,研究风积沙隧道的围岩变形特征及其适用的施工工法则显得尤为重要。依托蒙华铁路王家湾隧道穿越风积沙段,通过室内试验得到相关参数,采用有限差分法进行数值模拟,对比分析有无水平旋喷桩加固两种工况的围岩变形和塑性区发展,从而得出三台阶法、三台阶临时仰拱法、三台阶七步法、CD法以及双侧壁导坑法5种工法的变形特征和水平旋喷桩的加固效果。研究结果表明,(1)在无水平旋喷桩加固围岩的情况下,双侧壁导坑法最适用于大断面深埋风积沙隧道,但其控制效果仍然不能满足变形要求;(2)采用水平旋喷桩加固后,三台阶加临时仰拱法最适合于大断面深埋风积沙隧道;(3)水平旋喷桩与三台阶加临时仰拱法结合能够有效控制围岩变形;(4)水平旋喷桩能够显著控制上半部分围岩变形大小,并减缓全环围岩变形速率,但对下半部分围岩变形大小控制不明显。  相似文献   
110.
为了攻克富水复合地层土压盾构防喷涌、控变形等难题,依托广州地铁14号线1标工程,研制并投入使用了渣土保压泵送装置,实践了富水复合地层土压平衡盾构机渣土保压泵送技术及与之配套的渣土改良技术。结果证明,该技术能有效解决土压平衡盾构机在富水软弱地层的喷涌问题,减小地表沉降,大大提高了压力控制精度和盾构施工的安全性,为相似地层土压盾构施工提供了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