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2篇
  免费   91篇
公路运输   518篇
综合类   313篇
水路运输   186篇
铁路运输   184篇
综合运输   32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40篇
  2022年   55篇
  2021年   46篇
  2020年   47篇
  2019年   43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44篇
  2014年   66篇
  2013年   62篇
  2012年   60篇
  2011年   70篇
  2010年   74篇
  2009年   67篇
  2008年   70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53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8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论对船诉讼     
国际海商法学界对船舶性质的研究人示间断过,船舶有过经济作用的第一次飞跃和拟自然人化的第二次飞跃,并蕴含着拟法人化的第三次飞跃,将船舶定位为限制性法人,充分体现海事诉讼的“两便”原则,是具有积极意义的。  相似文献   
52.
经合理设计的防落梁限位装置可以有效减小地震发生时桥梁上、下部结构间的相对位移,阻止落梁破坏的发生,而明确限位装置力学性能是对其进行合理设计的必要前提。为探明缓冲型防落梁钢圈限位装置的滞回性能和破坏模式,并提出极限位移和极限承载力的计算方法,制作了6个试件进行拟静力试验研究。分析了钢材种类、限位装置截面高度h和直线段长度a等设计参数对其力学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①在初期的加、卸载过程中,试件以弯曲变形为主,刚度及承载力低。由于弧段部位过早出现塑性,卸载后出现永久性变形;试件在反复加载过程中,累计塑性变形增加,后期以拉伸变形为主,刚度大。试件达到最大承载力后,发生颈缩、断裂破坏,最终丧失承载能力。②分析试件圆弧段测得的应变,加载初期内侧受拉,外侧受压;随着位移的增加,弧段外侧达到最大压应变后,试件被拉直,中性轴偏离截面形心;破坏时,试件各部位均出现较大的拉应变。③参数a对试件启动限位功能时机影响较大,对试件初期刚度几乎没有影响;参数h增加时,承载力的增长速率、初期刚度以及最大承载力均增加,但对位移影响较小;改变钢材种类对承载力影响较大,对位移影响较小。在试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该类限位装置的极限承载力与极限位移计算公式,并验证了计算公式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3.
在桥梁结构静力计算时,考虑剪切变形后结构的挠度会有所增大.在传统的动力分析计算时,大部分情况下.均忽略了剪切变形的影响。但从理论上分析了剪切变形对结构动力性质的影响,但缺乏工程应用实例.本文从实例计算出发,利用有限元分析程序研究了不同的结构形式中剪切变形的影响,以丰富计算理论,为以后类似工程结构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54.
张元凯  易建国 《上海公路》1999,(11):149-153
通过对江西永丰大桥进行静力分析、稳定分析、动力分析及构造分析,阐述了钢管混凝土系杆拱设计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55.
目前随着信息化、数据化、自动化、智能化越来越深入,智能网联汽车也在飞速发展,在车辆换道的过程中,轨迹规划曲线就显得十分重要,直接决定换道的安全性、舒适性、效率等。随着轨迹规划曲线的发展,先后有人工势场法,曲线拟合法,搜索算法等方法,利用曲线拟合法进行轨迹规划也是当今智能车辆领域最常用的方法之一,通过给定的车辆的起始点和终点生成连续、舒适、满足动力性要求的曲线,并对曲线拟合的各个方法的优缺点进行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56.
连续弯箱梁静力特性与曲率半径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弯箱梁静力特性与曲率半径存在着一定关系.通过建立不同半径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的有限元模型,运用ANSYS软件计算分析,揭示出弯箱梁的挠度、应力与曲率半径间存有的联系.  相似文献   
57.
本文介绍了软基沉降计算的工程意义及两种拟合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58.
针对部分强夯砂土地基由于静力触探试验锥尖阻力过大导致无法触探的问题,以及如何正确选择强夯砂土地基表层评价指标的问题,通过强夯砂土地基加固效果检测试验结果分析、试验结果数据回归等方法,明确了静力触探试验与标准贯入试验在强夯砂土地基加固效果评价上是一致的,但二次变形模量与地基系数的试验结果相关性较差,不可互相替代。  相似文献   
59.
60.
通过三维软件建立了大型数控落地镗铣床滑枕的三维模型,利用有限元软件进行静力分析,计算了滑枕的应力和变形情况.通过模态分析,计算了滑枕1至4阶的固有频率和振型,得到滑枕动态特性,进而指导滑枕设计与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