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1篇
  免费   7篇
公路运输   210篇
综合类   83篇
水路运输   363篇
铁路运输   231篇
综合运输   1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44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71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永磁同步电动机磁场定向失量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阐述了永磁同步电动机磁场定向矢量控制系统.详细论述了其数学模型及PMSM空间矢量图和相量图,列出了仿真结果分析及结论.  相似文献   
132.
本文介绍了一种以DsP控制芯片为核心,以全数字方式进行自控频率调压调速的永磁同步电机控制系统.实验证明该系统具有良好的工作特性.  相似文献   
133.
三相永磁电机的Saber仿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aber混合仿真软件以其真实的器件模型和灵活的建模方法、强大的功能成为目前最为流行的专业仿真软件之一.本文使用saber仿真软件对三相永磁电机及其控制系统进行建模和仿真,并与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验证了仿真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4.
提出一种准无位置传感器控制方法,用于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用永磁同步电机转矩的控制。该方法采用霍尔传感器对D状态观测器位置估算值进行校正和补充,省略了高分辨率位置传感器及信号处理电路,降低了硬件成本。通过D状态观测器和霍尔传感器两个位置估算值的信号冗余,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仿真结果表明:采用该控制方法使电机转矩波动指标达到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5.
针对无轴承永磁同步电机电感参数难以通过实验准确获得的问题,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研究了四极悬浮控制二极表贴式无轴承永磁同步电机的电感特性.根据无轴承永磁同步电机的工作原理,给出了静态电感和增量电感的定义;在此基础上研究了转矩绕组和悬浮力绕组的静态电感特性,并通过3/2变换得到了在转子两相旋转坐标系下的交直轴静态电感;最后以转矩绕组为例,研究其增量电感,并与其静态电感进行了比较.有限元仿真结果表明:无轴承永磁同步电机增量电感比其静态电感小6%,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36.
针对永磁同步电机传统参数辨识方法存在的缺陷,提出了一种基于云模型的改进粒子群参数辨识算法.该算法首先采用高频电压注入法建立高频电压方程,通过滤波处理获取高低频信号构建四阶满秩实时电机辨识模型;将云模型理论与粒子群算法相结合,采用正态云发生器对粒子进化变异操作建模,实现了自适应动态调节粒子的搜索范围,有效克服早熟收敛,保证了辨识参数为全局最优解.实验表明该辨识方法寻优能力强,搜索精度高,稳定性好,具有良好的动态性能.  相似文献   
137.
受电动汽车车载电源和逆变器容量的限制,电压达到最大时会引起电流调节器的饱和,导致电机的转速无法继续提升,因此提高转速,扩大调速范围,需要进行弱磁控制。在分析永磁同步电机弱磁控制原理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电流超前角的电压反馈弱磁控制策略,并在Matlab/Simulink平台中搭建永磁同步电机弱磁控制系统的仿真模型,仿真结果表明,控制系统具有较快的响应速度、较高的稳定性、较广的调速范围、较强的抗干扰能力和良好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138.
王庆春 《船电技术》1996,(2):29-35,56
本文用两个数学分析模型预测了表面磁体径向磁场永磁电机磁体/气隙中磁密的分布特性,这两个模型的差别在于,第一个模型忽略了极间漏磁,而第二个模型对极间漏磁则作了考虑,然而,还由于磁力线的聚集效应,这两个模型都可以用来确定磁体工作点的范围,此外,这两个模型还表明,对于磁体安装在转子上的表面磁体永磁电机,在气隙磁密为最大值时存在着一个最佳的磁体厚度。  相似文献   
139.
王毅  赵轲 《汽车电器》2024,(2):26-29
为提高永磁同步电机的额定转速,并解决电机在弱磁区域输出电压方向递减信息存在的大纯滞后问题,文章提出一种随机基于梯度下降的永磁同步电机弱磁扩速控制方法。首先,分析永磁同步电机稳态运行原理,并建立永磁同步电机数学模型,采用静止三相/两相方法进行坐标变换;然后,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提高电机在额定转速、克服输出电压方向信息大纯滞后的方法;最后,与最大转矩/电流控制方法进行对比,通过MATLAB/Simulink进行仿真实验测试算法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该控制方法可以提高电机的额定转速,有利于克服电机在弱磁区域输出电压方向递减信息大纯滞后所导致的控制精度低等问题。  相似文献   
140.
双三相永磁同步电机内有两套绕组,形成两个余度,在单余度故障时,另一余度可继续工作,保持一定性能。短路故障是电机系统中较为严酷的一种故障形式,本文使用电路仿真的方法基于Simulink搭建双三相永磁同步电机的模型并进行几种外部短路情况的分析,避免了传统分析方法在直观性、便捷性方面的不足,得到双三相永磁同步电机在单余度引出线短路与开关管短路的故障下运行的状态。并分析了故障余度的控制系统,切断控制系统可减小输出性能下降,而主动构造三相完全短路可减小输出波动。最后总结双三相永磁同步电机外部短路对电机运行状态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