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42篇
  免费   181篇
公路运输   1300篇
综合类   688篇
水路运输   536篇
铁路运输   435篇
综合运输   64篇
  2024年   64篇
  2023年   215篇
  2022年   166篇
  2021年   171篇
  2020年   137篇
  2019年   98篇
  2018年   37篇
  2017年   50篇
  2016年   58篇
  2015年   75篇
  2014年   121篇
  2013年   120篇
  2012年   153篇
  2011年   159篇
  2010年   157篇
  2009年   179篇
  2008年   174篇
  2007年   152篇
  2006年   97篇
  2005年   108篇
  2004年   104篇
  2003年   91篇
  2002年   57篇
  2001年   69篇
  2000年   40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为了研究自然气候条件下膨胀土路基内部土体温度变化规律,在某膨胀土路堤内部进行了一年多的现场跟踪观测,分析了不同位置土体温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发现了不同深度温度变化滞后性和温度场分布季节差异性,并对其特点和形成原因进行描述和解释.根据温度变幅标志,推测出了当地膨胀土气候剧烈影响深度,可作为相关工程处治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92.
陈志明 《路基工程》2008,1(2):90-92
在考虑锚固力、水平地震力等因素的基础上确定边坡的可靠度计算公式,建立了综合风险评价指标,使边坡分析的动力学、静力学与可靠度理论获得有机结合.以工程实例说明了主要计算过程.  相似文献   
993.
通过对影响回弹法检测过程中的直接因素和间接因素的综合分析,基于回弹法检测的基本原理及测试过程,就影响回弹法测强的几个关键因素的精度提高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对于回弹法的推广应用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994.
预应力技术广泛应用于公路桥梁工程中,本文从锚具的选用、张拉设备准备、钢绞线安装及预应力施加等方面阐述预应力施工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995.
通过对影响回弹法检测过程中的直接因素和间接因素的综合分析,基于回弹法检测的基本原理及测试过程,就影响回弹法测强的几个关键因素的精度提高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对于回弹法的推广应用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996.
抗滑桩(包括预应力锚索抗滑桩)是目前滑坡治理及高边坡防护中应用较多的一种防护措施。在桩体锚固段,桩前后滑床与桩相互作用力的分布是抗滑桩设计的基础.因而一直是人们研究的重点。目前人们广泛采用的方法大多是基于winker弹性地基梁理论得到计算公式,并根据滑床和桩的力学性质对计算参数进行调整。本文通过编制二维弹塑性有限元程序,并在锚固段引入滑床与桩体的接触单元以反映二者问的相互作用,对不同工况和参数下的的计算模型进行分析,探讨了桩体在锚固段的受力情况,本文对传统设计方法的补充和借鉴。  相似文献   
997.
王长春 《北方交通》2008,(2):147-150
简要介绍水中悬浮隧道的概念、特点及其结构型式,并对海洋工程的气象、水文及地质条件进行论述,同时对现有的深水基础工程的施工技术进行总结,从而在理论上、技术上论证水中悬浮隧道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98.
荆岳长江公路大桥索塔锚固结构采用支承于钢牛腿上非对称布置的钢锚梁形式,为了保证索塔结构的安全,验证索塔设计的抗裂性及安全度,了解非对称布置的钢锚梁在多种不同的支承方式下的受力特性,对索塔锚固区作了足尺模型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钢锚梁三种支承状态下,在设计恒载、活载及最不利荷载组合作用下,索塔锚固结构是安全可靠的,且具有足够的安全储备。钢锚梁两端固定时,单根拉索"失效"或换索状态下,索塔锚固结构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999.
对内置式钢锚箱索塔锚固区进行足尺模型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结构强度足够,但混凝土外端壁和内侧壁混凝土均出现了裂缝,且外端壁开裂荷载较低.根据试验结果及有限元分析,对索塔锚固区进行抗裂设计,为结构优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00.
中国湿陷性黄土分布较广,在湿陷性黄土地基上进行工程建设时,必须考虑因黄土的湿陷性引起的附加沉降对工程可能造成的危害,所以应选择合适的地基处理方法,消除或避免因土质湿陷性造成的工程危害。该文以某机场二期飞行区土方地基处理工程为依托,对原地基进行强夯处理,通过现场测试和室内试验对比,分析地基处理后土体的物理力学指标,研究采用强夯法处理后湿陷性黄土地基的承载力、地基的有效影响深度与地基处理后土层的湿陷系数。结果表明:200t·m终夯面以下5m深度内,强夯后土基的压实度都达到80%以上,湿陷性均被消除,已达到建设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