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5篇
  免费   0篇
公路运输   3篇
综合类   322篇
水路运输   6篇
铁路运输   3篇
综合运输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51.
目的研究香烟烟雾的二甲基亚砜溶解物(DSP)及尼古丁对血管内皮功能及血管收缩性的影响。方法取大鼠肠系膜上动脉,与DSP或尼古丁共培养,用小血管张力描记技术记录其张力。结果乙酰胆碱(ACh)浓度依赖性地舒张5-羟色胺预收缩的肠系膜动脉;0.8mL/L DSP(含尼古丁0.11mg/L)与血管培养6h和12h非平行右移ACh的舒张曲线,最大舒张(Rmax)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在培养6h和12h的血管,0.11mg/L尼古丁组ACh的浓度-舒张曲线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变化,Rmax和pEC50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而1.92mg/L尼古丁组的ACh浓度-舒张曲线轻度非平行右移,但移动程度弱于0.8mL/L DSP。肠系膜动脉与0.4mL/L DSP(含尼古丁0.06mg/L)培养24h,明显左移ETB和ETA受体介导的动脉浓度-收缩曲线,抬高Emax。动脉与0.06mg/L尼古丁培养24h,对S6c及ET-1诱导的浓度-收缩曲线无明显影响;动脉与0.96mg/L尼古丁培养24h,能左移ETB受体介导的动脉的浓度-收缩曲线,提高Emax,但与0.4mL/L DSP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DSP可降低大鼠肠系膜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增强ETA及ETB受体介导的收缩,而这种作用与其中所含的尼古丁无关。  相似文献   
52.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甲醛急性染毒后对雄性大鼠精子质量、血清性激素及睾丸间质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方法 4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甲醛染毒高[10mg/(kg.d)]、中[1mg/(kg.d)]、低[0.1mg/(kg.d)]剂量组和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4组,每组12只。腹腔注射染毒7d后,进行精子质量检测,放免法测血清激素,制备睾丸组织标本,光镜下观察睾丸组织形态,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各剂量甲醛染毒组的精子数量、活动率显著下降(P<0.05,P<0.001),而精子畸形率显著升高(P<0.001);甲醛染毒剂量与血清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709,P<0.05;r=0.622,P<0.05),与血清睾酮(T)水平则呈显著负相关(r=-0.762,P<0.05);光镜下中、高剂量甲醛染毒组大鼠睾丸组织部分间质萎缩,间质细胞水肿,数量减少,并且间质细胞呈退化趋势。结论一定剂量的甲醛急性染毒对雄性大鼠精子质量、血清性激素水平、间质细胞的结构及功能都造成了明显的损伤,这也是甲醛具有生殖毒性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53.
目的通过女贞子提取物对大强度耐力训练大鼠肝组织抗氧化酶活性和自由基代谢的影响,探讨女贞子提取物对大鼠运动能力的作用机制。方法 24只SD大鼠随机分安静对照组、运动对照组和运动加药组。每组8只。运动对照组进行6周大强度跑台训练,运动加药组除大强度跑台训练外,每天灌服400mg/kg女贞子提取物,体积为2mL。安静对照组和运动对照组灌胃同体积5mL/L Tween-80溶液。6周后安静组在安静时、运动对照组和运动加药组进行1次力竭性运动后取材,测定肝组织抗氧化酶活性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丙二醛(MDA)含量。结果运动加药组大鼠肝组织抗氧化酶活性与运动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升高(P<0.05);运动加药组大鼠肝组织GSH含量显著高于运动对照组(P<0.05),运动加药组肝组织MDA含量显著低于运动对照组(P<0.05)。运动加药组大鼠力竭运动时间比运动对照组延长23.09%。结论补充女贞子提取物可以提高大鼠肝组织中抗氧化酶活性,增加GSH含量,减少MDA的生成,延长运动至疲劳的时间。  相似文献   
54.
目的建立一种简便、实用的大鼠脉络丛上皮细胞的原代培养方法,以便进一步对其进行体外实验研究。方法无菌条件下取1~9d的Sprague-Dawley大鼠脉络丛组织,经机械分离后将细胞种植于含100mL/L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基中进行培养,定期进行形态学观察并摄片。在培养第9天左右,采用电子显微镜及Hematoxylin&Eosin(HE)染色进行形态学观察,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鉴定并计算脉络丛上皮细胞的纯度。结果培养的脉络丛上皮细胞呈梭形或多角形,电子显微镜下有微绒毛,细胞纯度在95%以上。结论利用机械分散法分离新生大鼠脉络丛上皮细胞,进行原代培养可获得高纯度的脉络丛上皮细胞,该方法简便实用。  相似文献   
55.
目的研究Neuregulin-1β对容量超负荷所致心衰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 34只SD大鼠随机分成心衰组、治疗组、假手术组。心衰组和治疗组采用腹主动脉-腔静脉穿刺造瘘法制备模型。假手术组只行主动脉穿刺不造瘘。治疗组造瘘术后8周给予Neuregulin-1β尾静脉注射,10μg/(kg.d),共7d。心衰组和假手术组给予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12周后分别采用心动超声、血流动力学、血浆BNP浓度评价心功能;行病理学检查及观察心肌组织的超微结构。结果①心动超声显示治疗组左室射血分数、短轴缩短率高于心衰组(P<0.05),左室收缩末内径、舒张末内经小于心衰组(P<0.05)。②血流动力学检测显示治疗组左室收缩末压和左室内压最大上升、下降速率均明显高于心衰组(P<0.05);左室舒张末压低于心衰组(P<0.05)。③治疗组血BNP水平明显低于心衰组(P<0.01)。④与心衰组比较,治疗组光镜及透射电镜下心肌细胞受损程度明显减轻。结论 Neuregulin-1β可明显改善容量超负荷心衰大鼠的心功能、减轻心肌细胞的损伤、纠正心衰。  相似文献   
56.
目的 观察电针治疗脊髓损伤大鼠的行为功能及脊髓损伤部位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阶段性特异性胚胎抗原-1 (SSEA-I)的表达,阐明电针对脊髓损伤后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增生及分化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电针治疗组,每组20只.分别于脊髓损伤造模后第3、7、14、28天时进行BBB评分(Basso-Beaie-Bresnehan scale),并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大鼠脊髓损伤部位GFAP和SSEA-1变化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 电针组与模型组在3d和7d时,GFAP和SSEA-1阳性细胞数有差异(P<0.01),7d时阳性细胞数达到峰值,在14d时电针组和模型组的阳性细胞数有差异(P<0.05),而在28 d时,电针组和模型组GFAP阳性细胞无明显差异(P>0.05),但SSEA 1阳性细胞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电针治疗能够增加脊髓损伤模型大鼠星形胶质细胞逆分化,激发星形胶质细胞的干细胞潜能,从而促进损伤后脊髓功能的恢复;损伤后的脊髓GFAP和SSEA-1阳性表达的高峰期都在7d,提示脊髓损伤后7d内可能为电针治疗介入的黄金期.  相似文献   
57.
目的建立大鼠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模型并研究Toll样受体4(TLR4)信号通路在激素性股骨头坏死中的作用机制。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干预组,每组各24只,按照甲强龙20mg/kg的剂量给予双侧臀大肌交替肌注造模,1周1次,共8周。其中干预组在每次激素注射后,同时给予10mg/kg TAK242药物静脉注射;另12只大鼠设为对照组,仅在同等条件下给予生理盐水肌注。在激素注射后的8、10、12周时分别以过量麻醉法处死各组动物,采用ELISA测定血清中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的含量,并对股骨头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和TRAP特异性染色观察。分别提取各组大鼠股骨头总mRNA和总蛋白,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TLR4、髓样细胞分化因子88(MyD88)、NF-κB p65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MCP-1)的mRNA及蛋白的表达。结果模型组股骨头坏死的组织病理学表现明显,其中血清TRAP含量、TRAP特异性染色面积、各因子的mRNA和蛋白含量表达均较其他两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组与空白对照组的各指标检测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剂量激素的使用可以引起TLR4信号通路过度激活从而介导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58.
目的观察16、32、64周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海马区炎症相关因子COX-2(环氧合酶-2)、MCP-1(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及NF-κB(核转录因子-κB)的表达水平和海马CA1区神经元改变,探讨增龄性高血压脑损伤过程中的炎症反应机制。方法雄性SHR及正常对照威斯塔京都大鼠(WKY)各15只,各随机分为3组,每组5只:16周组、32周组和64周组。采用尾动脉测压法测定各组大鼠收缩压(SBP),尼氏染色法观察海马CA1区神经元损伤情况,Real time PCR法检测海马COX-2、MCP-1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NF-κB蛋白表达水平。结果随着年龄升高,SHR大鼠SBP明显升高,海马区NF-κB表达及MCP-1、COX-2mRNA表达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海马CA1区神经元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随增龄和血压升高,SHR海马CA1区神经元丢失明显;NF-κB活化及MCP-1、COX-2等炎症因子表达升高可能参与了高血压认知下降的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59.
目的 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2(VEGFR2)在实验性左侧精索静脉曲张(ELV)大鼠附睾中的表达和定位,探讨VEGF、VEGFR2在精索静脉曲张(VC)致男性不育中的作用.方法 通过部分结扎左肾静脉建立大鼠ELV模型,于术后2周和4周取材,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VEGF、VEGFR2在附睾中的表达变化.结果 ELV大鼠两侧附睾中VEGF蛋白表达均上调,但ELV 4周组表达明显少于2周组;ELV 2周组大鼠附睾中VEGFR2蛋白的表达比对照组有所增加,而ELV4周组相比对照组和ELV 2周组均显著下降.结论 ELV对VEGF、VEGFR2蛋白的表达有影响,说明VC所致男性不育可能与VEGF及VEGFR2的表达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60.
目的 对比研究有机镓与无机镓对维甲酸引起的骨质疏松模型大鼠骨骼骨矿和微量元素含量的影响.方法 维甲酸按85 mg/(kg·d)灌胃15 d,建立大鼠骨质疏松模型,经有机镓、氯化镓灌胃给药治疗4周后,采用生化、病理等方法测定骨代谢相关指标,原子吸收法测定血、股骨、牙齿中钙(Ca)、磷(P)、镁(Mg)、铁(Fe)、锌(Ze)锰(Mn)元素含量并比较其治疗效果.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维甲酸可引起大鼠血清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碱性磷酸酶(AKP)明显升高及骨结构类骨质疏松症样改变;骨质疏松模型大鼠血清Ga、Fe、Mn、P、Ca、Zn、Mg含量均未见明显差异,股骨中Ga、Fe、Mn、P、Ca含量和牙齿Ga、P、Ca含量均明显降低.应用氯化镓、有机镓治疗,可明显降低骨质疏松模型大鼠TRAP和AKP活性,改善骨密度及骨形态计量学参数,增加股骨和牙齿中Ga、Fe、Mn、P、Ca元素含量,其中以有机镓效果最明显.结论 在动物实验中,镓盐能通过降低骨转换率,阻止骨钙释放,增加骨钙、磷含量,直接作用于骨形成而改善骨质疏松,有机镓较无机镓更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