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5篇
  免费   71篇
公路运输   374篇
综合类   442篇
水路运输   196篇
铁路运输   368篇
综合运输   2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44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45篇
  2014年   98篇
  2013年   69篇
  2012年   117篇
  2011年   122篇
  2010年   119篇
  2009年   83篇
  2008年   74篇
  2007年   110篇
  2006年   89篇
  2005年   79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为深入研究超高性能混凝土(Ultra-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UHPC)中短栓钉的抗剪性能,提出精细化的计算理论和方法,指导工程设计,共完成9个静力推出试验。试件参数包括短栓钉直径、界面处理情况以及加载方式。根据试验受力模式,提出了一种三维精细有限元分析模型,利用ABAQUS显式分析方法,探讨焊缝形式、短栓钉直径、短栓钉高度、UHPC强度等参数对UHPC中短栓钉抗剪性能的影响。最后结合试验数据及有限元分析结果提出UHPC中短栓钉荷载-滑移全曲线实用经验公式和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试验及分析结果表明:短栓钉抗剪承载力主要受短栓钉直径和焊缝形式的影响,随短栓钉直径的增大而提高,有限元中模拟焊缝相比于不模拟焊缝时短栓钉抗剪承载力提高48%~93%;短栓钉抗剪刚度主要受短栓钉直径和界面处理情况的影响,界面黏结将提高抗剪刚度;加载方式(单调加载和循环加载)、短栓钉高度和UHPC强度对短栓钉抗剪性能影响较小;2种不同直径短栓钉最大滑移均不超过4 mm,设计时可按照弹性连接件设计方法计算;收集的国内外68组有效试验数据与理论计算结果吻合度较高;建议取0.3Pu~0.4Pu(短栓钉抗剪承载力)处的割线刚度平均值作为UHPC中短栓钉抗剪刚度,抗剪刚度试验值与理论计算结果对比表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精度。  相似文献   
992.
陈先胤  刘宁  徐志亭  闫晋辉 《船舶力学》2021,25(10):1377-1389
疲劳评估的关键问题是S-N曲线的选取,对于某些结构复杂的大型船舶特有的结构形式,现有规范没有合适的S-N曲线.为了更合理准确地进行结构疲劳强度研究,本文选取某型具有复杂结构的船舶,用实尺度模型试验的方法研究几种典型节点的S-N曲线特性.通过全船有限元谱分析疲劳强度计算,筛选出疲劳问题重点关注区域,确定模型试验部位;根据疲劳问题严重区域的实船结构,设计加工典型节点实尺度疲劳试验模型;确定多个加载工况,进行典型节点疲劳强度试验,获取典型节点多种载荷工况下的疲劳寿命值,在此基础上,研究得到各节点S-N曲线及P-S-N曲线;应用试验所得P-S-N曲线,对船体典型节点部位进行疲劳强度评估,并与规范S-N曲线结果进行了对比,指出了它们的差异.  相似文献   
993.
黄浩  曹霄  何伟 《机车电传动》2012,(5):99-102,106
提出了一种利用折半查找算法查找电机转速数据,在查找不成功时再使用拉格朗日插值算法计算机车牵引制动电机转矩值的方法,通过将此算法与经典电机特性包络线计算算法在计算精度和时间复杂度上进行对比分析,验证了该算法的性能较经典计算方法计算精度更高,而时间复杂度又在可接受范围内。  相似文献   
994.
基于变权重组合模型的路基沉降预测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监测数据的沉降预测分析,是解决当前高速铁路路基沉降计算精度不足的主要途径。由于采用常见的反S形成长曲线模型在路基沉降预测时,不能完全预测出沉降曲线的整个发展过程,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多种曲线变权重组合的沉降预测模型。该方法结合多种反S形成长曲线模型,赋予一个未知的权重系数,通过最小方差方法对权重系数进行求解,从而得到沉降预测公式。工程实例的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好的适应性和较高的精度,可以应用于高速铁路路基最终沉降量的预测。  相似文献   
995.
针对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绘图软件进行铁道车辆几何曲线通过计算存在计算繁琐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VB的车辆几何曲线通过参数化计算方法,开发了应用程序,并进行了应用举例说明。  相似文献   
996.
王增良 《铁道建筑技术》2012,(8):113-115,121
城市轻轨线路由于受到既有建筑的限制,在特殊地段的设计上往往采用大坡度小曲线线路方案,这样的线路设计带来了施工上的难度,同时要求架梁设备必须对大坡度小曲线桥的架设具有适应性。因此,对城市轻轨线路小曲线半径架桥机架梁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97.
为实现城市磁浮快捷交通工程化,提高功率因数和效率,降低建造成本,文章对美国磁动力公司提出的M3中低速直线同步驱动永磁悬浮与导向的单悬浮架车辆系统的走行机构方案的曲线通过能力进行分析,特别对两侧悬浮电磁铁在通过曲线引起的间距缩短问题和在小曲线上的悬浮力分量用于导向的能力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针对性结构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998.
详细介绍了适用于轻轨车辆的ZLA080型铰接式转向架的结构、性能特点和主要技术参数。ZLA080型铰接式转向架包括动力转向架和非动力转向架。在每辆车上,两端配置带大回转角度抗侧滚扭杆(最大达10°)、大横向位移(最大达150 mm)空气弹簧的动力转向架,中间配置能连接两节车体、带摇枕和3环回转支承轴承、具有铰接功能的非动力转向架,这种组合既能确保每辆车具有较好的正线运行的平稳性和乘客舒适性,又能确保每辆车的站场R30 m小曲线半径通过能力,这是在国内外铰接式轻轨上首次创新应用。对其构架、车轴、车轮、轴箱体、牵引装置等重要部件进行强度计算和型式试验,对整车进行了动力学性能计算和试验,各项计算结果和试验结果均满足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999.
讨论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中出现的问题:虽然盾构法隧道施工技术得以普及运用,但由于小半径曲线隧道盾构施工技术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将直接影响工程项目的成本、安全、质量与进度。通过分析小半径曲线地铁隧道盾构法施工易出现的问题,结合某盾构区间的小半径曲线隧道工程实例,阐述曲线隧道盾构施工技术的运用,为今后类似工程的施工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000.
Path planning and path following are core components in safe autonomous driving. Typically, a path planner provides a path with some tolerance on how tightly the path should be followed. Based on that, and other path characteristics, for example, sharpness of curves, a speed profile needs to be assigned so that the vehicle can stay within the given tolerance without going unnecessarily slow. Here, such trajectory planning is based on optimal control formulations where critical cases arise as on-the-limit solutions. The study focuses on heavy commercial vehicles, causing rollover to be of a major concern, due to the relatively high centre of gravity. Several results are obtained on required model complexity depending on path characteristics, for example, quantification of required path tolerance for a simple model to be sufficient, quantification of when yaw inertia needs to be considered in more detail, and how the curvature rate of change interplays with available friction. Overall, in situations where the vehicle is subject to a wide range of driving conditions, from good transport roads to more tricky avoidance manoeuvres, the requirements on the path following will vary. For this, the provided results form a basis for real-time path followin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