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9篇
  免费   45篇
公路运输   286篇
综合类   269篇
水路运输   273篇
铁路运输   206篇
综合运输   40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48篇
  2012年   55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60篇
  2009年   72篇
  2008年   58篇
  2007年   59篇
  2006年   65篇
  2005年   49篇
  2004年   49篇
  2003年   49篇
  2002年   49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31.
邱欣 《中国水运》2009,(3):132-133
本体技术是现代信息技术的重要工具。本文研究了本体的概念及人工本体的构建方法,为实际应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32.
针对近几年施工现场人工挖孔灌注桩施工质量出现的问题.结合现场实际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提出具体的控制措施,可供同类施工借鉴。  相似文献   
933.
为了降低由于故障状态分析偏差引起的电力系统安全评估误差,提出基于FMEA技术的客滚船电力系统安全评估.利用FMEA技术计算故障前后的各个设备内电能信号的传输状态,确定目标区域,再根据继电器与断路器对目标区域的状态进行针对性计算,降低由于海量计算带来的统计偏差,以此为基础通过作用强度以及衰弱系数对故障是否存在安全隐患进行...  相似文献   
934.
成灌客运专线离堆支线的都江堰隧道工程分为3站3区间,其围护桩设计为C30水下高性能混凝土,细骨料采用人工砂。本文结合该水下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及施工情况,阐述人工砂高性能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原材料选用的基本要求和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935.
随着铁路建设等级的提高,加上区域性岩土的特性,认为深圳地区人工填土的地基处理措施的适宜性及施工工艺参数尚需进一步研究。通过大量的钻探、动力触探试验,以及物理力学试验的分析,并结合原位载荷对比试验结果,提出了深圳地区人工素填土的物理力学性能及人工填土的承载力特性,并提出了人工素填土的处理对策。  相似文献   
936.
结合哈尔滨市地铁1号线龙江街站深基坑工程的特点,详细介绍了在冻土和既有人防隧道段中实施深基坑的设计思路和实践经验,并分析了冻胀力对围护桩的影响。对在冻土地区进行基坑围护设计和施工,以及对基坑内既有构筑物处理方面的设计实践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937.
2011年2月10日和13日,北京迎来2次大范围降雪,除雪铲冰工作成为北京市除雪铲冰作业单位的头等大事。按照2010年入冬前出台的新的除雪铲冰应急预案,北京除雪方式发生了转变,即大幅度减少融雪剂的使用,除雪机械和人工除雪成为主力军。  相似文献   
938.
近日,由日照港股份二公司环保队科研攻关小组成功技术改造的环保清扫车正式投入使用并着手申报国家专利。据了解,该公司30000多块路侧隔离墩、6000多m长的防尘墙和方圆数10km港区路面的冲刷清扫作业,此前一直是沿用传统洒水车和人工配合的方式来完成。  相似文献   
939.
人工挖孔桩技术是桥梁桩基工程的重要桩基技术,在溶洞地域进行人工挖孔桩施工应该做好技术重点的掌控和关键技术的强化,达到稳固桥梁的桩基支撑,实现桥梁对公路的联接的作用,完成桥梁建设的目的。根据人工挖孔桩的实际经验将施工分解为两个主要时期,并根据各时期的施工内容提出了做好溶洞地域人工挖孔桩施工的技术要点,丰富了溶洞地域公路建设的技术、管理和经验,希望能够为同行从事相关工作起到总结和提点的作用。  相似文献   
940.
李辉 《交通标准化》2014,(15):185-188
以雾凇大桥为研究对象,基于通用有限元软件MIDAS/CIVIL,分别通过反应谱法和时程分析法计算了自锚式悬索桥的地震反应规律.分析结果表明:纵向地震作用下主梁梁端位移较大,应采用纵向限位装置或减震装置;横向地震作用与纵向地震作用不存在耦合现象,但是塔底弯矩及剪力动力响应均较大,为控制设计截面;竖向地震作用与纵向地震作用存在耦合现象,主梁及主缆应考虑纵向与竖向地震的共同作用;通过拟合规范反应谱得到的人工波进行时程分析得到的结果整体上大于反应谱计算得到的结果,对构件进行详细抗震设计时应以时程分析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