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0篇
  免费   10篇
公路运输   2篇
综合类   30篇
水路运输   335篇
综合运输   3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张骏 《中国港口》2009,(3):19-22
合肥港是交通运输部公布的全国28个主要内河港口之一,港口位于江淮之间、巢湖之滨的安徽省会合肥市,通过合裕航道可通江达海。合肥市近江临湖,具有承东启西、接连中原、贯通南北的重要区位优势,是全省政治、经济、文化、信息、金融和商贸中心,也是全国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至2008年底,合肥港拥有码头31座,生产性泊位117个,最大靠泊能力1000吨级,2008年全港完成货物吞吐量1010万t。  相似文献   
142.
143.
吴铭 《集装箱化》1994,(11):9-10,3
近年支线集装箱货运生意逐年增加,反映了远洋承运人正在不断减少挂靠港口。集装箱船愈大则所靠泊的港口愈少,才能获得理想的效益。由于挂靠港减少,班期密度降低.大量的集装箱装卸只能集中在少数港口,这就要求支线网络提供较为完善的服务。随着大量的3500TEU以上的大型集装箱船不断投入主干航线.  相似文献   
144.
浙江省港口老码头改造和非公用码头充分利用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阮黎明 《中国港口》2005,(4):20-20,59
一、我省港口老码头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根据宁波城市总体规划和宁波市港口总体规划,宁波市共有需改造调整的老码头133个,主要从事钢材、煤炭、木材、粮食的装卸;码头泊位结构主要分为高桩梁板式码头和浮码头两大类,靠泊能力均为3000吨级以下,码头设计生产能力为15O0万吨左右。舟山港拥有码头泊位356个,年货物吞吐能力超过500O万吨,需改造调整的老码头能力为10%以下;其中,舟山港定海老港区己改造成为现代化的水上客运中心。嘉兴港老码头为解放前遗留的乍浦港老码头,拥有300吨级泊位2个、100吨级泊位4个,年吞吐能力10万吨。曾为腹地的粮食、木…  相似文献   
145.
陈稷香 《航海》1993,(5):25-25
大庆油田的发现和开采,宣告了我国依赖“洋油”的时代结束。  相似文献   
146.
147.
随着集装箱运输在国际贸易中的比重不断增加,集装箱船舶大型化的进程加快,随之而来的是集装箱船舶大型化对船舶靠泊安全带来一些新的影响,在现有港口条件下如何克服不利因素,保障船舶的安全靠泊,是一个很迫切的问题.此文通过几个方面阐述集装箱船大型化对靠泊安全带来的影响,以引起港口管理部门和船舶操纵人员的重视和共同关注.  相似文献   
148.
国内     
《珠江水运》2012,(3):9-9
交通运输部严管超限船靠港淡水河谷巨轮船队再遇监管门 1月31日,交通运输部发布《关于调整超设计规范船型船舶靠泊管理的通知》,决定超过现行规范设计船型的大型干散货、油品船舶,不再采取“一船一议”的方式进行靠泊管理,  相似文献   
149.
陈开  方伟 《珠江水运》2006,(2):31-32
由于受码头装卸条件的限制,或船体结构的原因,有时船舶不可能按常规顶流的方式进行靠泊作业,这样驾引人员只能采用顺流靠泊的方式。此文仅就顺流靠泊进行实例分析。  相似文献   
150.
数字     
《珠江水运》2011,(17):6-6
8月10日,中国第一艘航母平台在晨雾中低调首航试验。14日12时整,航母完成了此次航行,顺利靠泊码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