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4篇
  免费   52篇
公路运输   313篇
综合类   240篇
水路运输   107篇
铁路运输   82篇
综合运输   34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44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56篇
  2007年   62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GM(1,1)模型是灰色系统理论中的核心,已经得到广泛应用。章提出了GM(1,1)预测模型的两阶段优化方案,经比较,预测模型结果明显优于常规GM(1.1)模型。将改进的GM(1.1)模型用于交通量预测,预测效果较好。将等维递推处理技术应用于预测模型中,还可进一步提高该模型的预测精度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32.
文章以某岩溶隧道为背景,采用二维弹塑性有限元方法对隧道开挖进行数值模拟计算,分析了隧道底部溶洞顶板安全厚度的影响因素,研究了各影响因素与安全厚度的相关变化规律,并用多元线性回归的方法得出了一个能综合体现各影响因素的溶洞顶板安全厚度预测模型,以此确定顶板的最小安全厚度,从而为岩溶隧道设计施工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和指导.  相似文献   
33.
结合沈大高速公路青路面破损状况的实测资料,对高等级公路沥青路面破损规律及评价方法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运用灰色系统理论方法建立了沥青路面破损状况的长期预报模型。  相似文献   
34.
基于多相关因素的汽车保有量预测神经网络方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将神经网络技术用于汽车保有量预测,建立基于双BP神经网络的多相关因素汽车保有量预测模型。以呼和浩特市汽车保有量预测为例,详细介绍汽车保有量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的操作过程,并证实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35.
沈文 《东北公路》2000,23(3):36-38
交通量预测是公路网络规划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本文在传统的路段交通量预测方法的基础上,介绍了路段交通量OD模型法,根据实际道路网的形状,通过使路段交通量的预测值与观测值一致来进行模型推算,从而计算出规划网络上的交通量。与现有方法相比,可得出精度更高的结果。  相似文献   
36.
轮胎在沙地上牵引特性的新预测模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季学武  赵六奇 《汽车工程》1997,19(1):56-59,F003
本文分析了汽车在松软地面上行驶时轮台的受力状态及轮胎单元与土壤的相互作用方式,揭示了轮胎在松软地面上牵引特性传充预测模型的不足之处,建立了轮胎在沙地上牵引特性的新预测模型,并进行了实验验证。结果表明,采用本文所建立的模型进行预测时,预测值与实测值更接近。  相似文献   
37.
岩溶区隧道周围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中小规模的隐伏溶洞,由于隧道的开挖、卸荷改变了隧道与溶洞间岩柱的应力状态,溶洞中的高压岩溶水进一步恶化了其稳定性,造成隧道突水、突泥等岩溶灾害的发生,带来了重大安全危害和经济损失.成为岩溶地区隧道施工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除施工扰动、高水压作用外,隧道与溶洞间岩柱厚度不足是引起这一工程问题的主要因素,建立隧道与溶洞间岩柱安全厚度预测模型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重大的工程实用价值.针对常见的中、小尺度的侧部高压富水溶腔,综合考虑安全厚度的影响因素,以隧道周围的塑性区和溶洞周围的高渗透带的贯通与否作为中间岩柱稳定的判断标准,建立了中间岩柱安全厚度力学预测模型,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各因素对最小安全厚度的影响规律.以忠垫高速公路岩溶隧道为例,利用最小安全厚度预测公式判断中间岩柱的稳定性,其结果同基于现场量测判断的结果一致,从而说明上述方法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8.
39.
建设用地需求量预测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的核心,也是土地利用管理的重要依据。目前对建设用地需求量预测的方法和模型较多,这些预测模型和方法多建立在数学和统计基础上,专业要求高,但直观性、可视化效果不好,且没有很好利用快速发展的GIS、计算机等信息技术。基于建设用地需求量预测模型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预测系统,并以某省为例进行实例分析,经证明是可行的。本系统的建立,在实现建设用地预测自动化、可视化、现代化方面是一大胆尝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