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6篇
  免费   54篇
公路运输   237篇
综合类   179篇
水路运输   194篇
铁路运输   159篇
综合运输   1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68篇
  2013年   47篇
  2012年   68篇
  2011年   76篇
  2010年   59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59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71.
提出"组合仿生"的设计思想,集自然界飞行与鱼游动物之所长,研制出组合仿生UUV模型.模型突破生物的生理局限,采用双尾鳍推进方式,不仅有效抑制了常规尾鳍推进所带来的本体晃动问题,改进了潜航器巡游的稳定性,而且显著提高了推进速度;此外,借鉴飞行动物拍翼的机动灵活之所长,为潜航器研制增设了强化功能的二自由度胸鳍机构,实现了高机动性.该模型的研制成功不仅验证了组合仿生概念的可行性,还初步揭示了其优势,为仿生UUV提供了一条新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772.
以双筒减震器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其在压缩和复原两个行程中所产生的阻尼力的参数化模型,用虚拟仪器技术LabVIEW对其在正弦激励作用下的外特性和阻尼特性曲线仿真,通过改变模型中的相关参数,分析了影响减震器特性的主要因素.搭建了减震器的液压测试平台,利用LabVIEW的DAQ采集卡采集减震器在工作过程中所受到的力与所产生相应的位移信号,经过适当的处理,得出了实际的外特性曲线,并将实验结果与仿真结果进行对比,发现两者能够较好地吻合,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773.
在分析B型双螺杆泵原螺杆螺旋型线不足的基础上,提出了型线的改进,并通过密封性分析,证明改进之后属于密封型螺杆泵.此外,对改进的螺杆螺旋端面齿形及理论流量作了相关计算,得出改进后的实际流量将会增加的结论.所列出的轴截面的主要数据,为制作检验用样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74.
本文以某化学品油船为目标船舶,利用VA One软件建立其统计能量分析模型并预报其舱室噪声,随后对模型进行了某些简化,研究了液舱内的液体介质和双层底结构的改变对舱室噪声预报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液舱内的液体介质和双层底的具体结构形式对于舱室的噪声影响很小,可以不予考虑,今后在建立船舶的统计能量分析模型时,可以将双层底简化为一个大的声腔,从而减少建模工作量,提高效率.  相似文献   
775.
冲击毁伤载荷作用下新型舰船舱壁结构型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对高速破片与冲击波载荷联合作用下典型舰船舱壁结构的动态响应过程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基于结构吸能和破片平均剩余速度的评判标准,对比分析3种新型夹芯板双层舱壁(I型、X型、V型)抗冲击毁伤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高速破片与冲击波载荷联合作用下,破片穿透V型夹芯板双层舱壁结构的平均剩余速度最小,并且V型夹芯板结构吸能最多;3种新型夹芯板舱壁结构抗冲击性能均强于典型单层舱壁结构.  相似文献   
776.
为研究水下双层圆柱壳结构全频段声振特性,基于VA-ONE建立了FE-BEM混合法、FE-SEA混合法及SEA法3种不同的计算模型,进行了不同辐射介质中辐射声功率及外壳振速的计算,并进一步研究了内外壳及肋板厚度、约束条件、激励位置及层间流体对双层圆柱壳声辐射特性的影响;基于FE-BEM混合法研究了圆柱壳结构的声散射特性;研究了肋板在结构振动能量传递中的作用,提出了2种阻尼肋板的减振降噪方案并进行相关仿真分析.结果表明:重流体能够抑制结构的振动,但由于重流体声阻抗较大,结构的辐射声功率变大;结构声散射曲线在某些频率处出现峰值,且峰值频率与结构自身的固有特性有关;阻尼肋板能得到较好的减振降噪效果,工程上建议使用金属聚氨酯阻尼肋板.  相似文献   
777.
结合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杂散电流产生的根源及传输路径,对目前常规采用的防护方法效果不佳的原因进行分析.针对杂散电流产生的源头,提出在钢轨绝缘扣件处,扩大并长期持续保证其绝缘爬距有效性;针对杂散电流的传输,提出有效阻断其非预期传输路径的新思路及方案,包括双绝缘节及定向回流方案等;对杂散电流的泄漏总量进行有效控制,实现城市轨道...  相似文献   
778.
针对空中下载(Over The Air,OTA) 升级失败时,实时操作系统 (Real Time Operating System,RTOS) 控制器无法进行软件回滚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双分区升级技术,此技术分为同面启动升级和异面启动升级。同面启动升级通过外扩存储器作为备份分区,升级时将原程序复制至备份分区后将软件下载至激活分区启动执行;而异面启动升级通过读取控制器分区信息将软件下载至备份分区,利用地址重映射技术和SWAP AB技术进行分区切换,从而实现升级或失败时软件回滚。通过搭建测试环境验证了该软件回滚技术的可行性、有效性及稳定性。  相似文献   
779.
公交车在运行过程中需要停靠站台,导致现有绿波交通模型很难同时优化社会车辆与公交车。针对该难题,建立了以双站台为基础的社会车辆绿波与BRT行程时间协同优化模型。该模型以社会车辆绿波带宽最大与BRT行程时间最短的加权值为目标函数;以周期时长、相位相序、社会车辆与 BRT 车速、交叉口双站台停靠选择为优化变量。算例表明,与 maxband模型相比,优化模型在绿波带宽占周期比例不变的情况下,BRT平均行程时间由 407.54 s降为 308.08 s,降低24.4%;BRT平均延误由68.66 s降为9.2 s,降低86.6%;停车次数由35次降低为2次,降低94.6%。优化模型在保证社会车辆绿波通行的前提下可以显著提高BRT的通行效率,为BRT的进一步推广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80.
针对液化天然气(Liquefied Natural Gas,LNG)船液舱喷雾预冷过程中上下垂直的双液滴在自然对流条件下同种蒸汽中液滴之间影响研究的欠缺,运用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方法,基于气液界面能量守恒原理,对不同温差、粒径和相对距离条件下甲烷双液滴自然对流传热特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液滴表面热流密度、传热量和质量蒸发率随温差10~190 K的增大而线性增大;液滴表面热流密度随粒径0.1~2.5 mm的增加先快速减小后缓慢减小,传热量和质量蒸发率随粒径的增加而快速增加;上液滴表面热流密度、传热量和质量蒸发率随相对距离10~70的增加基本不变,下液滴表面热流密度、传热量和质量蒸发率随相对距离10~70的增加而缓慢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