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2篇
  免费   23篇
公路运输   552篇
综合类   237篇
水路运输   200篇
铁路运输   131篇
综合运输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43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88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120篇
  2011年   90篇
  2010年   70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51篇
  2007年   89篇
  2006年   85篇
  2005年   66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为研究转速与流体介质对齿轮泵性能的影响,运用PumpLinx软件对齿轮泵内部流场及其流量进行瞬态仿真分析,并与试验数据进行对比,分析转速与流体介质对齿轮泵内部压力场及输出特性的影响。数值结果表明:齿轮泵平均流量与试验数据吻合较好,入口流量随时间呈锯齿状波动,出口流量则呈波浪状的较小波动,而且流量脉动率随转速的增大而减小;齿轮泵内压力从低压腔呈阶梯状向高压腔过渡,且入口易因超低压而出现空化现象,导致其压力脉动率高于出口。此外,流体介质为水时的流量脉动率略低于油。研究结果为降低鱼雷齿轮泵的振动和噪声等危害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庞巴迪公司开发的一种用于双层列车的主动径向导向系统,该系统可以确保在列车增大载客量的同时,不至于加速损坏轨道。  相似文献   
13.
对材料8822H钢进行了接触疲劳试验,通过失效判据判定材料失效寿命,从而得出试验点数据,再根据试验数据拟合出8822H钢接触疲劳P-S-N曲线。根据试验试样的失效形式,从疲劳剥落坑形貌及剥落坑深度2个方面对8822H材料的接触疲劳失效进行了分析,为齿轮的抗疲劳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对大功率电力机车的牵引缓冲装置变形吸能元件支撑板的功能、结构、主要工艺难点进行分析,介绍一种新型的加工工艺方法,大大地提高了其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15.
以前对行星齿轮传动机构的分析主要集中在各种制造和装配误差对齿轮系的影响,很少考虑相位差的影响因素。文中通过行星齿轮系简化模型,结合行星齿轮传动系的结构特点,详细说明了行星齿轮中啮合相位差的关系特性,建立了能适应于行星齿轮系分析模型的参数描述,并分析了直齿轮和斜齿轮的行星齿轮传动系相位关系及啮合刚度影响系数的异同。  相似文献   
16.
汽车吸能转向机构与驾驶员碰撞的仿真与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非线性有限元方法建立了可收缩吸能转向机构与驾驶员所组成碰撞系统的仿真模型,深入讨论了碰撞仿真模型初始条件与边界条件的处理方法、材料非线性本构关系的选择、接触对摩擦系数的确定。并按照GB11557规定的要求,对人体模块有限元模型进行了验证。分析计算了吸能转向机构与人体模块碰撞时上下套管间的收缩位移和作用在转向柱上的碰撞力,并通过相应的碰撞台架试验验证了仿真结果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7.
汽车四轮转向运动规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了汽车四轮转向的转向特性 ,概述了四轮转向运动规律 ,分析总结了四轮转向的控制目标 ,指出了四轮转向系统所面临的困难 ,展望了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电动助力转向系对汽车角输入响应影响的仿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唐新蓬  杨树 《汽车工程》2004,26(3):314-318
详细地分析和推导出了具有不同控制方式的EPS系统的传递函数,在Matlab环境中进行了仿真计算并对结果进行了分析,定性地说明了EPS系统的控制方式和结构参数对汽车转向盘角阶跃输入下的稳态、瞬态和频率响应特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汽车的力学参数与稳态转向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安文  宋健 《汽车工程》1999,21(5):269-274
本文以汽车力学参数试验台测出的数据为基础,为通过建立轮胎侧偏角,车厢侧倾角,回正力矩与侧向加速度之间的关系,运用最小二乘法对测试数据进行线性曲线拟合,找出了这些数据与汽车记转向特性之间的关系,并按国家标准GB/T3047-91中的有关规定对被测试车辆的稳态转向特性进行了评价 。  相似文献   
20.
四轮转向汽车的控制策略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四轮转向汽车能有效地提高低速时的机动性和高速时的操纵稳定性,从心理上和体力上减轻驾驶员的负担。分析和总结了四轮转向汽车的控制策略及其控制目标,介绍了几种典型的前馈型与反馈型控制方案,指出了四轮转向系统控制所面临的困难,并展望了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