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5篇
  免费   75篇
公路运输   96篇
综合类   212篇
水路运输   188篇
铁路运输   97篇
综合运输   4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60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50篇
  2007年   52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11.
对干线公路路网改造中常用的全深式冷再生方式进行了阐述,对旧沥青路面材料的性能进行了分析,通过试验手段取得了再生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试验证明,添加20%新骨料和5%水泥后再生料的各项指标完全能够满足规范中路用基层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2.
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建设是建立在城市土地资源利用基础上的。通过城市轨道发展建设对城市空间布局、沿线土地开发影响的分析,提出了当前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当中土地利用方面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提出了必须促进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与城市土地利用的协调发展,以实现城市土地的集约化利用地对策。  相似文献   
113.
道路运输的发展离不开土地的支持和保障,土地利用的形态决定了道路运输的分布。道路运输规划过程中越来越重视与土地利用的相互反馈作用,注意协调道路交通与土地利用的关系。在分析研究道路运输与土地利用关系的基础上,提出道路运输中如何实现土地合理利用的建议,可为道路运输与土地利用关系的协调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14.
随着我国高速公路网的逐步形成,枢纽互通越来越多。枢纽互通的特点是规模大、占地多。而我国是一个人多地少的发展中国家,土地资源弥足珍贵。结合对多座枢纽互通式立交选型情况的研究,提出商周枢纽互通式立交的三个互通方案,并对方案进行比选和优化。实践证明:应通过对互通方案进行比选和细化以达到节约土地资源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5.
罗莉 《交通标准化》2010,(13):206-210
根据区域交通运输的特点,研究区域节点的土地利用状况与节点间交通需求二者之间的直接关系,改进以往区域交通需求预测方法中节点土地利用模型,建立区域中各节点的土地利用状况与区域中节点间交通量直接相关的两步式区域节点土地利用模型,即按照"土地利用-交通需求预测"的程序建立区域节点土地利用模型,可优化预测过程,提高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116.
117.
主要通过实例介绍GPS技术与AutoCAD技术在山区高速公路征地放样工作的高效、精确、图例可视化成果,并对GPS作业困难地段的测量方法做了些许探讨。  相似文献   
118.
马勇  刘剑 《交通标准化》2013,(11):117-119
针对兵团公路特点,结合工程实例,从技术标准、路线、路基、路面、桥涵和交通工程等主要方面,总结兵团垦区公路降低造价的设计方法,可供以后的设计参考借鉴,真正起到从设计方面降低兵团垦区公路造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9.
基于驾驶模拟器的雾天驾驶行为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不同指令和速度反馈机制下进行了分组试验,模拟分析500,200,80,50和30 m能见度下驾驶速度选择和车道保持特性。结果表明:随着能见度的降低,车辆速度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实际速度与期望速度不匹配;除30 m能见度外,能见度降低未对驾驶员车道保持能力产生影响;80 m能见度下平均车速和车道保持率最高。  相似文献   
120.
This article explores how a fresh approach to integrated coastal zone management (ICZM) in Ireland might be forged through the identification of a number of key innovative cross-sectoral professional initiatives and interdisciplinary academic thinking in this sector. It includes three interlinked research themes that assess existing cross-sectoral data management issues (to include an assessment of readiness for the INSPIRE and compliance with the Re-use of Public Sector Information European Union Directives), the degree of cross-pollination between the various sectors involved in managing the Irish Coastal Zone (to identify the need (or otherwise) for capacity- building to encourage cross-fertilization of ideas, skills, and knowledge exchange), and cross-professional competencies (to assess the desire/need (if any) for those working in coastal zone management to add to their existing competencies through continuou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r lifelong learning opportunities). Indeed, the specific competencies for coastal practitioners are identified here and these further illustrate the need for professional recognition of the role, responsibilities, and therefore the requirement for an appropriately qualified “Coastal Manager” professional, one that is seen not merely as a nicety but rather a necessity—a core enabler in any future innovative and integrative management approac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