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1篇
  免费   11篇
公路运输   158篇
综合类   236篇
水路运输   399篇
铁路运输   120篇
综合运输   29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66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77篇
  2011年   84篇
  2010年   57篇
  2009年   55篇
  2008年   48篇
  2007年   84篇
  2006年   70篇
  2005年   52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9 毫秒
101.
脉冲全周进气和非全周进气涡轮性能比较的数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设计了全周进气双流道涡轮和非全周进气双流道涡轮,通过数值模拟,对两种结构进行了全工况性能分析。结果表明,非全周进气双流道涡轮的效率高于全周进气双流道涡轮。通过流场分析揭示了涡轮内部流动损失机理,从而了解两种结构对涡轮效率和输出功率的影响,为涡轮增压器的进一步开发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2.
针对发电用燃气轮机,基于Matlab/Simulink仿真平台构建其仿真模型.使用仿真模型,计算在电网负荷波动以及机组甩负荷的情况下燃气轮机的动态特性.参照电网指标,通过优化控制策略,给出电网负荷变化时燃气轮机的响应特性.  相似文献   
103.
回热器是提高船用燃气轮机效率的关键部件,其性能的优劣直接影响燃气轮机的特性。以往的文献在介绍回热器设计时,没有考虑冷热两侧气体(分别为空气和燃气)不同的热力性质。考虑这一实际情况,以某型船用三轴简单循环燃气轮机为母型进行回热改造,采用迭代计算的方法,编制计算程序,进行回热器的数值设计,并分析其对燃气轮机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回热器回热度的增大,燃气轮机的效率不断提高;但当回热度超过一定值时,效率不仅不再提高,反而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104.
文章围绕某船2#主汽轮机凝汽装置在中高工况下真空比正常值低7%~12%,汽轮循环水泵转速相比正常值低70 r/min,海水出口温度与1#机组相比高5℃,主机功率严重不足,动力装置经济性降低这一故障现象,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全面分析,提出了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05.
采用SESAM软件包对一种三浮桶式海上风电基础结构进行了运动响应计算。采用GeniE模块建立了该三浮桶海上风电基础结构的结构模型和水动力模型,并在HydroD模块中进行了组合载荷以及运动响应的计算,对其水动力特性进行了分析。在其中的波浪载荷计算过程中,采用基于三维水动力理论的设计波方法。  相似文献   
106.
燃气轮机转子支承刚度计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合归纳燃气轮机转子的各种支承结构形式、特点,剖析结构参数对支承刚度的影响。针对燃气轮机转子在高转速下支承刚度获取难的问题,运用理论分析和经验公式相结合的方法,对某型燃气轮机转子支承进行刚度计算与误差分析。结果表明,对于弹性阻尼支承系统,刚度值在一定精度范围内的初步计算可不考虑油膜刚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7.
本文介绍了一种有机朗肯循环(ORC)余热回收发电系统的研究情况,分析了影响系统热电效率的主要因素,讨论了本系统装置的市场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8.
CODAG动力装置控制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ODAG动力装置最适宜于工况变化范围大的大、中型水面舰艇,而CODAG推进装置可靠运行的关键在于双机并车运行时的负荷分配.文章以哈尔滨工程大学建立的柴燃联合动力装置物理模拟实验台为基础,对并车负荷分配进行了初步研究,设计并编制了并车控制软件和系统监控软件,经过多次调试,成功实现了柴燃并车运行.  相似文献   
109.
Nonlinear hydrodynamics play a significant role in accurate prediction of the dynamic responses of floating wind turbines (FWTs), especially near the resonance frequencies.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the use of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CFD) simulations to improve an engineering model (based on potential flow theory with Morison-type drag) by modifying the second-order difference-frequency quadratic transfer functions (QTFs) and frequency-dependent added mass and damping for a semi-submersible FWT. The results from the original and modified engineering models are compared to experimental data from decay tests and irregular wave tests. In general, the CFD results based on forced oscillation tests suggest increasing the frequency-depending added mass and damping at low frequencies compared to first order potential flow theory. The modified engineering model predicts natural periods close to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in decay tests (within 5%), and the underprediction of the damping is reduced compared to the original engineering model. The motions, mooring line tensions and tower-base loads in the low-frequency response to an irregular wave are underestimated using the original engineering model. The additional linear damping increases this underestimation, while the modified QTFs based on CFD simulations of a fixed floater in bichromatic waves result in larger difference-frequency wave loads. The combined modifications give improved agreement with experimental data in terms of damage equivalent loads for the mooring lines and tower base.  相似文献   
110.
选取煤层厚度、煤层瓦斯含量、回风流平均瓦斯浓度、相对瓦斯涌出量、岩石类型、连通封闭性、深度值、隧道跨度、隧道长度、通风风速和涌水量等11项瓦斯灾害指标作为隧道施工瓦斯灾害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并建立各指标的等级标准。将序关系分析法(G1)和反熵权法(AEW)运用拉格朗日乘子法确定组合权重,构建各指标的单指标测度函数,并计算出各指标的综合测度评价向量。为了优化未确知测度置信度识别准则,引进集对分析(SPA)关联系数确定各隧道的瓦斯灾害风险等级。并对24个瓦斯隧道进行瓦斯灾害评价,并和FDA法评价结果和现场实测结果进行对比,精度达到91.7%,基本符合实际情况,表明了该评价方法合理有效,可为隧道施工瓦斯灾害评价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