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4篇
公路运输   7篇
综合类   4篇
水路运输   16篇
铁路运输   3篇
综合运输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基于低温弯曲试验、贯入式抗剪试验及疲劳试验,系统地研究了水性环氧树脂对半柔性路面材料的性能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水性环氧树脂的最佳掺量为10%~20%(与水泥的质量比)、E/C为04时,半柔性路面材料的抗弯拉强度达到6.97MPa,抗剪强度达到1.06MPa、应力比为0.2时疲劳寿命超过40 000次.通过界面改性,半柔性路面材料的综合性能更加完善.  相似文献   
22.
汽车水性油漆实施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上海通用汽车公司在实施水性漆过程中的工艺、设备准备及参数调整,指出了在实施水性漆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和可能遇到的难点,阐述了在应用过程中如何防治漆膜缺陷。实际应用表明,水性色漆并非难以控制,在完善的工艺条件下,喷涂水性色漆比喷涂溶剂型色漆可以获得更好的外观特征。  相似文献   
23.
桥梁、泵闸、出水箱涵等工程经常需要在河道中进行围堰作业,对于通航河道来说,既要考虑到作业人员本身的施工安全,还要考虑过往船只的通航需要及通航安全。在施工前对这些安全措施进行充分考虑,对作业技术进行深入研讨和优化,可以大幅度地提高施工安全系数,确保通航要求。该文对常用的通航河道水上施工安全作业技术进行了介绍和分析。  相似文献   
24.
在水工工程的打桩作业中,为避免碰桩,笔者立足于空间解析几何,考虑到桩位的不同情况,提出了求解两桩间最短距离的计算模型。介绍了这一数学模型的计算公式和计算方式,并列出了五种碰桩情况最短距离计算实例。经实践证明,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5.
创新型水路运输工程人才,是指具有创新性思维、能够创造性地解决水路运输工程问题的人才。培养创新型水路运输工程人才,要改变主要由高校单独承担培养交通科技人才的线性培养模式,形成多层次、多渠道和多主体参与的学研产相互协调、紧密配合的水路运输工程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26.
宋溱  翟宏利 《中国海事》2007,(11):34-35
本文结合"两防"专项整治工作的开展情况和发现的问题,提出对建立水上交通安全长效管理机制的几点想法。  相似文献   
27.
文章提出了加强水上HNS应急防备与反应能力应着重抓好完善各级水上污染应急预案、合理配置水上污染应急资源、加快应急应用技术研究、增强行业合作、国际交流和建立应急综合保障体系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28.
近年来,随着化学工业的迅速发展,水上化学品运输品种、数量与日俱增。由于危险化学品本身具有的危险性,加上船舶质量、安全管理等方面存在的不足,更增加了水上运输的风险。文中结合辖区危险品管理特点,着重探讨危险品码头企业、货主如何选择承运船舶,并就制定内部标准提出一些相应的建议措施,达到企业与海事管理机构共同维护危险品水上运输安全的目的。  相似文献   
29.
文章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绿色智能航运领域的研究进展和工程实践现状,包括业界在载 运装备、基础设施、运营服务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和绿色化、智能化技术应用情况,总结了当前 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技术瓶颈。面向未来水路运输发展的需求和挑战,提出新一代航运系统的 定义及其绿色化、智能化、韧性化的特征;通过梳理分析新一代航运系统的基本内涵,设计了系统 的体系架构,运用信息物理系统的方法理论,将层级结构划分为:要素单元级、功能系统级及架构 集成级;阐述了系统的核心组分:绿色智能船舶、数字生态设施、可靠岸基支持和韧性运营服务, 给出系统的整体框架。在梳理分析系统基本服务和功能逻辑的基础上,阐述该系统物理“船-港- 货”、信息“人-机-环”的运行模式,明确了运输船舶组织运营“岸基驾控为主,船端值守为辅”的航 运新业态,凝练了航运系统规划设计技术、绿色智能航运装备技术、数字生态航道建养技术、船舶 运行智能控制技术、交通运营组织技术、水上应急救援技术,及测试验证评估技术等关键技术;通 过构建数字化的创新技术体系,能够支撑“人-船-岸-云”的高度协同,实现信息互联、系统共建和 体系性创新,促进航运科技高质量发展。提出水路运输未来的变革性方向,研究成果可以有效指 导新一代航运系统的规划设计与建设应用,为自立自强的水路运输技术研究和标准体系构建提 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30.
采用水性环氧树脂与乳化沥青共混的方法,制备出稀浆封层用水性环氧-乳化沥青。通过砂浆块抗折试验、荧光显微镜分析,对水性环氧-乳化沥青的粘结强度与微观结构进行研究,并得出最佳掺配比例;通过《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中稀浆封层的各项试验方法,确定了稀浆封层用水性环氧-乳化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结果表明:一定量水性环氧的加入能够提高乳化沥青的粘结强度,二者最佳掺配比例为32:68;最佳掺配比例下的水性环氧-乳化沥青适用于稀浆封层技术,优化出的配合比能够满足稀浆封层技术的各项指标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